林俊遇害案

2012年5月24日晚或25日凌晨,来自中国武汉的留学生林俊加拿大蒙特利尔卢卡·罗科·马尼奥塔谋杀和碎尸的事件,引起国际间震惊和广泛关注。

林俊遇害案
出生(1978-12-30)1978年12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
逝世2012年5月25日(2012歲—05—25)(33歲)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
死因為謀利和惡名而謀殺
墓地雪地圣母公墓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别名Justin Jun Lin

事件详情

血腥视频传播

2012年5月25日最先发布在血腥网站上的一段11分钟的视频显示,在昏暗的灯光下,一名年轻男子浑身赤裸地躺在床上,面部大部分地方被蒙上,上身肌肉不結實(与林身材有明显区别),不能判断身份,他手脚被绑,中间曾有摇头、踢腿等轻微的行为。随后视频被剪辑过,画面变成一名男子把碎冰锥反复刺入林俊的身体,继而这名男子将死者的头颅割下、切肉、放血、肢解,奸尸后吃掉部分尸身(屁股部位),再用切下来死者的手给自己自慰,最后用酒瓶插死者的肛门。这段视频被警方证实是真实的,警方表示,发现受害者是一名亚洲男子。[1]消息人士透露,警方已在现场取得疑凶犯案的完整录影片段,全长约15分钟,较10分45秒的网上版本完整。完整版本没有配乐,但有现场的背景噪音。该影片曾被人试图删除,最终被蒙特利尔警方的电脑专家修复。[2]

收到尸体包裹

2012年5月29日,加拿大保守党位于渥太华的总部收到一个带血迹的邮政包裹,纸箱内是一只人脚。这成了世界各地的头条新闻。这个包裹是由Jenni Byrne打开,里面被鲜血染红,并有臭味。当天晚些时候,渥太华警方在一邮局中发现一个包含一只断掌的包裹,收件人地址是加拿大自由党总部。警方证实两个包裹均发自蒙特利尔。并在蒙特利尔由一个看门人发现一个手提箱内含有男性分解躯干,没有头部和四肢。

受害者身份确认

2012年5月30日证实,身体各部位属于同一个人,中国湖北省武汉留学生林俊。

林俊(1978年12月30日-2012年5月),33岁,父母离婚,父母均为铁路系统职工,母亲是铁路供电段的职工,母亲杜智桂独自带着儿子长大,林俊还有一个抱养的妹妹随母亲姓杜。林俊1995年至1997年在汉口铁路中学读书,本科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并购买了房屋。林俊赴加留学之前,曾暂时迁居上海,2009年申请海外教育签证。林俊的同学说,他2010年来到加拿大,2011年曾回国一次,是持有楓葉卡的新移民。2011年7月,林俊回到加拿大后进入蒙特利尔康考迪亚大学就读。據该大學的新聞發言人向《環球郵報》記者稱,林俊是該校工程和電腦系專業的本科生。有報道稱,林俊主攻的是遊戲编程方面的課程。

其舅舅杜建国指,外甥为人本分而且很孝顺,“他可以什么都不要,但一定要自己的父母过得好。[3][4]蒙特利尔一间便利店的东主黄衎衎说,林俊在他的店铺当收银员,他负责任、谦恭有礼,面对品流复杂的蒙特利尔社区,都能友善对待顾客。[5]林俊生前和友人共租一間公寓,友人稱林俊人很幽默,且喜歡貓。有报道引用同校的同學說,林俊是和男朋友一起到加拿大,並且交往多年,男朋友管他管得比較緊,男友近期返中國,其後一直打電話都找不到林俊,於是托蒙特利爾的朋友找他,然後就趕回加國。林俊友人指自己認識的林俊很正常,林看起來較低調,友人起初不知道林是男同志,直至出事才知道。友人擔心林遇害會進一步加深華人社會對同性戀者的誤解。[6]林俊在康考迪亚大學就讀的同時,還在政府资助的法国文化协会(Alliance Française)讀法語班。一位法語班學生說:「看到他(林俊)的話,感覺挺成熟的,課上同學間話不多,但常笑咪咪的,課間交流的時候脾氣也很好,我們一起上的法語課是初級,都是從基礎開始學,不過這個大哥的進步也很明顯。」「可能是因為他已經33歲了,平時他都很照顧我們這群比他小的,他有的時候會和我們討論電影,比如最近的《復仇者聯盟》還有《黑衣人》,挺幽默的 现时加拿大全国皆允许同性合法婚姻。林俊的同班同学说:「他最大的目標就是找到真愛。」林俊移民加拿大是希望获得较为宽松的环境,他经常健身并曾在微博贴上半裸上身的照片,但微博上的照片从来都只有林俊孤单一人。[7]

關於林俊和兇手的關係以及兇手殺人動機的說法衆說紛紜,有傳言稱林俊與兇手馬尼奧塔正在約會。據法新社報道,林俊的一名好友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曾否認林俊與馬尼奧塔是戀人關係。他說:「林俊有許多朋友,他不可能與馬尼奧塔有戀人關係或住在一起,他的生活用品都在自己的住處。」此外,林俊的朋友都說從來沒有聽說過馬尼奧塔這個人。另有報道稱,林俊最近交往的男朋友不久前剛與馬尼奧塔分手,而馬尼奧塔也認識林俊,所以就此動了殺機。[8]网名为“立小猴”的林俊同住室友在微博上写道:“我需要澄清的是他既没有同居,也没有约会,只是下班去那个凶手家喝一杯,因为那个凶手平时就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国内的记者什么的全是为了搏人眼球的哗众取宠的不负责任的乱写,完全不尊重已逝去人的生命。”[9]有與林俊保持聯絡的朋友指林曾向他訴說在加國感到沉悶及沮喪。[10]林俊生前,在2012年4月22日曾于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张空无一人的列车照片,并加注:午夜食人列车,配以“晕”的表情图标。[11]虾米音乐上也显示其最后的听歌时间为5月24日22:21(UTC+8,加拿大蒙特利尔时间为10:21),曲目为凯蒂·派瑞的成名曲《I Kissed a Girl》。[12]

凶手被通缉

犯罪嫌疑人很快被确定为卢卡·罗科·马尼奥塔。马尼奥塔居住地附近的公寓大楼还留有一堆垃圾[13],他已逃离当地。警察很快发布全国通缉令,后升格为国际通缉令。最初,警方无法确定受害人是林俊,当时被斩首和肢解的尸体没有恢复所有的身体部位。[14] 警方把在蒙特利尔的马尼奥塔的公寓卧室作为第一犯罪现场。[15]La PresseCTV电视网报道,在发送给保守党总部的包裹中发现一张纸条,指出尸体其他部位也已被邮寄,并且他将再次杀人。警方正与加拿大邮政调查额外的遗骸包裹可能性。[16]

2012年5月31日,蒙特利尔警方发出国际通缉令,要求国际刑警组织的帮助[17],据警方发言人伊恩·拉弗雷尼埃证实马尼奥塔很可能已经离开加拿大[18]并飞往法国[19][20]。后来证实,他离开加拿大前往法国巴黎,并从那里来到德国柏林,在柏林他被警方拘捕。[21][22]

2012年6月5日,含有人体右脚的包裹被送到温哥华圣乔治中学,另外有一个含有一只右手的包裹被送往温哥华教育局。[23]不清楚为何选择这两个地方为目标。[24]学校第二天早上正常上课。[24]6月6日,蒙特利尔警方在调查后证实,这两个包从蒙特利尔寄出[25][26][27],它们将被运到蒙特利尔进行DNA检测。[27]

疑兇被捕及后续反应

蒙特利尔白求恩广场,人们纪念林俊。

2012年6月4日,德国当地时间下午2点,疑凶马尼奥塔在柏林新克尔恩区内的一家网吧内被德国警方逮捕,网吧的土耳其裔管理员卡迪尔·安拉伊什利(Kadir Anlayisli)发现了嫌犯并在当街通报给了警察,巡警进入网吧进行询问后马尼奥塔承认了自己的身份。[28][29][30]6月4日,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祝贺警察逮捕疑凶。[31]

6月5日马尼奥塔出现在柏林法院[32],并已接受被引渡到加拿大。[33]马尼奥塔一直拒绝透露失踪头颅的去向。

6月6日,林俊的父母、妹妹和舅舅抵达蒙特利尔皮埃尔·埃利奥特·特鲁多国际机场,协和大学中国留学生会负责人迎接他们。林俊的母亲悲痛欲绝,几乎不能走路,需学生们搀扶,嘴里不停地说“我们带你回家了”。而疑凶律师在与马尼奥塔会面後称,他不紧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和报纸电视上形容的简直判若两人。[34]林俊的同校同学说,越对林俊深入了解,越觉得他是一个大好人,他不应该遭此命运,太残忍了。[35]

6月7日,中国驻蒙特利尔领事馆称协和大学中国同学会正筹集资金,希望民众能够捐款帮助林俊家人支付料理后事所需的各种费用,[36][37]方案名为“林俊家庭基金”。康考迪亚大学亦设立了“林俊奖学金”,专门用来资助希望到该校读书的中国学生。

6月13日,柏林法院发言人Tobias Kaehn表示,法院已有足够证据将疑兇马尼奥塔继续拘留直至引渡。柏林检察署将正式要求德国司法部及外交部签署同意引渡,估计至少需时两星期。马尼奥塔曾表示不反对引渡。届时他将面对谋杀、亵渎尸体、利用邮政系统投递「淫秽、猥亵、不道德或下流」的物品等控罪。6月19日,德国安排军用运输机押送马尼奥塔,其手脚全程被戴上镣铐,并由持枪警卫看守,蒙特利尔当局感谢联邦政府安排军机作引渡之用。[38]19日马尼奥塔在警察拘留中心的问讯视频显示他通过他的律师Pierre Panaccio否认了对他的所有5项指控。[39][40]

6月13日,所有回收的身体部分与林俊家人的DNA样本进行检测,DNA检测结果证明,那些身体部分的确属于林俊。[41][42]

6月1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希望加拿大在审理疑凶时能够考虑受害人林俊家人的意愿,公正地审理此案,并能够确保受害人林俊及其家人的正义得到伸张。但他并没有透露林俊家人的意愿是什么。[43]

6月21日,马尼奥塔出现在蒙特利尔法庭上,他的律师没有要求精神鉴定。[44][45]他下次出庭时间是2013年3月。[45][46]

7月1日,林俊的头颅在蒙特利尔Angrignon公园的一个湖边被找到。[47]

林俊的遗体于7月11日火化。[48]7月21日,林俊的追悼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所华人教堂举行。他的父母、生前好友和近200名悼念者出席活动。[49]7月26日他的骨灰被埋葬在蒙特利尔雪地聖母公墓K区K04166。[50][51]

审判

2014年12月23日,陪审团做出裁决,马尼奥塔一级谋杀等五项罪名成立,后被判处无期徒刑,25年内不可获假释[52]

参见

参考文献

  1. Wendy Gillis and Amy Dempsey. . The Toronto Star. 2012-05-31 [2012-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7).
  2. , 星岛日报(温哥华版), 2012-06-17 [2012-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7)
  3. , 长江商报, 2012-06-03 [2012-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4. , 楚天金报, 2012-06-03 [2012-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5. , 明报(多伦多版), 2012-06-02 [2012-06-07]
  6. , 星岛日报(多伦多版), 2012-06-02 [2012-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7)
  7. , 明报(温哥华版), 2012-06-03 [2012-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6)
  8. , 明报 (新浪香港), 2012-06-07 [2012-06-07]
  9. , 21世纪网, 2012-06-07 [2012-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8)
  10. , 星岛日报(温哥华版), 2012-06-05 [2012-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7)
  11. , 加拿大家园, 2012-06-01 [2012-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12. . [201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13. Global manhunt for suspect in grisly Montreal murd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CTV Montreal, May 30, 2012.
  14. Hamilton, Graeme, , National Post, 2012-05-30 [2012-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31)
  15. Blatchford, Andy. . The Toronto Star. 2012-05-31 [2012-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5).
  16. (法文) Larouche, Vincent, , La Presse, 2012-05-31 [2012-05-31]
  17. . 国际刑警组织. 2012-05-31 [201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2).
  18. (法文) , La Presse, 2012-05-31 [2012-05-31]
  19. Leblanc, Daniel, , The Globe and Mail, 2012-05-31 [2012-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4)
  20. . Die Welt. 2012-05-31 [2012-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德语).
  21. . Ottawa Citizen. 2012-06-04 [2012-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6月7日).
  22. . Die Welt. 2012-06-04 [2012-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德语).
  23. Tom Wells; Gary O'Shea. . London Sun. [201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0).
  24. . CBC news. 2012-06-06 [201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7).
  25. . National Post. 2012-06-06.
  26. . Toronto Sun. 2012-06-06 [201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27. . CTV news. 2012-06-06.
  28. . The Globe and Mail. 2012-06-04 [2012-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7).
  29. Luka Rocco Magnotta arrested in Berlin, police confir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oronto Star, June 4, 2012.
  30. . Süddeutsche Zeitung. 2012-06-04 [2012-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德语).
  31. . CBC News. 2012-06-04 [201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4).
  32. . Deutsche Welle. 2012-06-05 [2012-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1).
  33. Bruemmer, Rene; Fisher, Matthew. . Montreal Gazette. Postmedia News. 2012-06-05 [2012-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34. . CBC. 2012-06-06 [201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7).
  35. , The Canadian Press, 2012-06-06 [2012-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0)
  36. .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特利尔总领馆. 2012-06-07 [2012-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中文).
  37. . Winnipeg Free Press. 2012-06-07.
  38. , 加拿大星岛日报, 2012-06-19 [2012-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0)
  39. National Post staff, , National Post, 2012-06-19 [2012-06-19]
  40. . The Globe and Mail (Toronto). 2012-06-19 [2012-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Authors 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 (帮助)
  41. . CBC news. 2012-06-13 [201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6).
  42. . Radio-Canada. 2012-06-13 [201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法语).
  43. . BBC中文网. 2012年6月19日 [2012年6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2月31日) (中文).
  44. . CTV. 2012-06-21 [2012-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3).
  45. . National Post. 2012-06-21.
  46. . Toronto Star. 2012-06-21 [2012-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5).
  47. . CTV News. 2012-07-04 [2023-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0).
  48. . CBC. 2012-07-26 [2012-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6).
  49. . 新华网. 2012年7月21日 [2012年7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4月28日) (中文).
  50. . CTV. 2012-07-26 [2012-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51. . The Montreal Gazette. 2012-07-26 [2012-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52. . [2014-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外部链接

林俊社交网络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