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富士
林富士(1960年10月22日—2021年6月22日),雲林臺西人,臺灣歷史學者,筆名林翎[1],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2]。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教育部顧問室召集人、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3],並於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及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單位授課。其專業領域為宗教史(尤其巫覡史、道教史)、疾病史、文明史及數位人文[4]。
林富士 Lin, Fu-shih | |
---|---|
![]() | |
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 | 1960年10月22日
逝世 | 2021年6月22日![]() | (60歲)
国籍 | ![]() |
配偶 | 倪曉容 |
居住地 | ![]() |
职业 | 歷史學者 |
获奖 |
|
经历
| |
著作
|
生平
林富士1960年10月22日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雲林縣臺西鄉瓦厝[5],小時村子沒有醫生,民眾生病通常求助童乩,甚至有幾位親戚是童乩,這也促使他研究「台灣童乩的社會形象」[6]。未滿6歲就在雲林縣臺西鄉崙豐國民小學寄讀,後續考上嘉義市輔仁中學初中部、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5],後來就讀台大歷史系學士、碩士,師事杜正勝;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求學時,師承余英時,兼有史學和文學的才華。
林妻倪曉容為台大歷史系的同班同學,倪曉容喜愛鑽研藝術史,也是位畫家。兩人直到大學畢業後成為鄰居,才有有了更多互動機會。後來,兩人分別負笈美國求學,經過「遠距戀愛」的考驗,終於共結連理。[7]其妻子於2018年辭世。[8]
林富士曾研究「檳榔文化史」[9],發現當年玄奘在印度那爛陀寺留學取經時每天吃檳榔,韓愈、蘇東坡、朱熹都是檳榔族。[10]
1994年,當時總統李登輝任內,由杜正勝主持改版國中教科書《認識臺灣》,以提昇臺灣史地教學比重,其中《認識臺灣(社會篇)》由林富士、彭明輝(吳鳴)編寫[11]。
1984年起,中研院主導臺灣「國家型數位典藏」計畫,發展數位人文,林富士亦扮演重要角色。
林富士說他研究的是「小歷史」,其實出於他對社會底層的關懷。他認為,史家、記者最主要的社會角色都是「溝通者」,史家的責任是讓古今之際聯繫不斷。
著作
- (繁體中文)《紅色印象》(1990,聯合文學,ISBN 9789575220235)
- (繁體中文)《孤魂與鬼雄的世界——北臺灣的厲鬼信仰》(1995,新北市文化局,ISBN 9789570054644)
- (繁體中文)《漢代的巫者》(1999,稻鄉出版社,ISBN 9789579628358)
- (繁體中文)《小歷史——歷史的邊陲》(2000,三民書局,ISBN 9789571464329)
- (繁體中文)《疾病終結者:中國早期的道教醫學》(2001,三民,ISBN 9789571435398)
- (繁體中文)《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2008,聯經出版,ISBN 9789570832808)
- (简体中文)《巫者的世界》(2016,廣東人民出版社,ISBN 9787218112930)
- (繁體中文)《巫者的世界》(2023,三民書局,ISBN 9789571475912)
- (繁體中文)《紅唇與黑齒:縱觀檳榔文化史》(2023,三民書局,ISBN 9789571476919)
外部連結
- 林富士的個人部落格「薩蠻工作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人員簡介:林富士特聘研究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開放博物館/林富士博士紀念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參考資料
- . 博客來.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中文(臺灣)).
-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中文(臺灣)).
- 林富士. . 2018-03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 (PDF).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21-07-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02).
- . 研之有物 │ 串聯您與中央研究院的橋梁. 2018-09-05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9) (中文(臺灣)).
- . www.merit-times.com. [2021-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9) (中文(臺灣)).
- 薩蠻工作室. . 薩蠻工作室. 2019-07-17 [2021-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9).
- 林富士. . 開放博物館.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中文(繁體)).
- . Smartfund. [2021-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9) (中文(臺灣)).
- . 2018-11-20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中文(臺灣)).
- . www.peopo.org.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中文(繁體)).
- . www.cna.com.tw.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 . 中興大學鹿鳴文化資產中心. 2010-07-29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1) (中文(臺灣)).
- . 中興大學鹿鳴文化資產中心.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中文(臺灣)).
- . 中興大學鹿鳴文化資產中心. 2010-07-30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1) (中文(臺灣)).
教育職務 | ||
---|---|---|
中興大學 | ||
前任: 余文堂 |
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 第十八任 2007年8月1日-2010年7月31日 | 繼任: 王明珂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