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才添
林才添(1903年4月12日—1989年11月13日),字達庵,號博敏[3],臺灣宜蘭縣人,在日治時期結束後,擔任數種公職,於民國四十九年到五十三年(1960年-1964年)間擔任宜蘭縣縣長。此外他也是蘭陽窯業株式會社[註 7]與私立復興工業學校的創辦人。[2]
林才添 |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日治臺灣宜蘭頭圍庄小金面[1] | 1903年4月12日
逝世 | 1989年11月13日 中華民國臺灣省宜蘭縣頭城鎮[1] | (86歲)
国籍 | 大日本帝国(1903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1969年) |
政党 | 中國國民黨 |
亲属 | 生母:薛氏。 |
学历
| |
经历
| |
著作
|
生平
林才添出生時生母因難產而失去意識,由宜蘭頭圍儒醫林應魁所醫治,後來並被他收為養子。於七歲時進入頭圍公學校就讀,畢業後未升學就讀中學校,而是向其養父林應魁學習漢學。而在他十五歲時,開始過著晚上在頭圍區長役場向劉騰輝學習漢文,白天在「金石香號」工作並學習簿記、珠算、刻印等技能的半工半讀生活。[3][1]
而到了大正七年(1918年)時,他在參加於宜蘭公學校舉辦的代用教員養成講習後,成為頭圍公學校的雇員,於任教期間曾做為大谷公學校[註 8]的代表去參加宜蘭郡教學研究發表會,並在《臺灣教育》雜誌發表文章。除此之外,他還曾被推舉為頭圍青年會長。後來林才添在昭和二年(1927年)的1月辭去教職,專心擔任頭圍信用組的理事,並使頭圍信用組合成為當時的模範組合。[3][1]
至於公職方面,林才添在昭和五年(1930年)時被選為官派頭圍庄協議會員,後來又連任二屆,而在五年後(1935年)他辭去官派職位,以民選方式當選並連任至日治時期結束為止。而在他擔任內協議會員期間曾爭取建設大溪漁港、二圍公學校的遷校。此外他在昭和十二年(1937年)擔任宜蘭郡保甲協會會長與頭圍保甲密合會會長,三年後(1940年)赴朝鮮、東北、華北、京滬一帶考察,之後在十七年(1942年)成為頭圍庄警防團團長[1]。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在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2月由首屆頭城鄉民代表會選為第二屆頭城鄉鄉長[註 9],三年後(1949年)又獲選為宜蘭水利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在民國四十年(1951年)時以全宜蘭縣第一高票當選首屆宜蘭縣議員,之後連任第二、三、四屆議員,並在第三、四屆時還膺選為宜蘭縣議長。民國四十九年(1960年)高票當選為第四屆宜蘭縣長。[3][1]
晚年從政壇退隱後,仍繼續擔任中華民國紅十宇會臺灣省分會宜蘭縣支會支會長、仁濟救濟院常務董事,以及頭城登瀛吟社社長。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擔任《頭城鎮志》的編纂委員,並開始撰寫回憶錄。民國七十八年(1989年)11月13日,於頭城病逝,享年八十七歲[註 10]。[1]
著作
- 《達庵八三回憶錄》:為林才添於1985年春天開始撰寫,1986年3月自行出版的回憶錄。內文分五篇,主要內容是作者家庭與個人經歷,以及所參與的地方公共事務。書名取為八三是因為當時作者為八十三歲的關係[4]。
註釋
- 宇占梅,號恬密。1861年-1921年。有妻張氏。[1]
- 薛玉川(1902年-1969年1月25日),宜蘭頭城鎮商人薛福順之女、林才添之妻,常向學校與廟宇捐款。她曾在大溪國校任教,還擔任過頭城婦女會理事長與調解委員會委員。1969年因肝癌病逝,享年67歲,之後葬於其夫林才添修建的林曹祖宗之墓中。[2]
- 信用組合於1944年改制[1]。
- 1949年3月-1956年11月
- 1956年6月-1956年9月30日
- 1950年7月-1985年10月
- 與康清江、劉枝昌合資創設,後來兩人在戰後退出,公司便改組為獨資的「添大興業股份有限公司」[1]。
- 林才添於1922年轉調至此,該年12月並通過公學校教員檢定考試,到了1925年時又調回頭圍公學校[1]。
- 1948年1月升格為鎮後依然擔任鎮長
- 此為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