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怡
林敏怡(英語:,1950年9月10日—),曾改名為林倩而,是香港的流行音樂作曲家及唱片監製,其弟為著名填詞人林敏驄。
| 林敏怡 | |||||||||||||||
|---|---|---|---|---|---|---|---|---|---|---|---|---|---|---|---|
| 幕后 | |||||||||||||||
| 罗马拼音 | Lam Man-Yee | ||||||||||||||
| 英文名 | Violet Lam | ||||||||||||||
| 别名 | 林倩而 | ||||||||||||||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 ||||||||||||||
| 出生 | 1950年9月10日 .svg.png.webp) 英屬香港 | ||||||||||||||
| 职业 | 作曲家、唱片監製 | ||||||||||||||
| 语言 | 粵語 | ||||||||||||||
| 教育程度 |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學士 | ||||||||||||||
| 母校 | 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 聖保羅男女中學 | ||||||||||||||
| 亲属 | 弟:林敏驄 | ||||||||||||||
| 音乐类型 | 流行音樂 | ||||||||||||||
| 出道地点 | .svg.png.webp) 英屬香港 | ||||||||||||||
| 活跃年代 | 1981年-至今 | ||||||||||||||
| 
 | |||||||||||||||
簡歷
    
林敏怡畢業於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1962年小六[1])、聖保羅男女中學(1967年中五[2])和香港大學心理學系[3],之後留學義大利和德國。
2005年9月林敏怡開始在雜誌上發表文章。近年多次在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音樂講座中作主講,題目包括古典音樂、爵士樂、流行音樂、電影音樂、現代音樂等多種。
2005年,林敏怡改名為林倩而,成為「銅人療法治療師」。
2007年,林倩而復名為林敏怡,與夏韶聲及倫永亮攜手製作《梅情禪韻》專輯。同年12月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成立40周年,她獲選為40位傑出校友「社科人」之一。
2009年,林敏怡於香港國際自然療法學院修讀自然療法醫師資格。
獎項及提名
    
|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影片/作品 | 角色/作品 | 結果 | 
|---|---|---|---|---|---|
| 1982年 | 第19屆金馬獎 | 最佳電影插曲 | 《彩雲曲》 | 提名 | |
| 1983年 | 第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主題曲 | 彩雲曲 | 提名 | |
| 最佳音樂 | 《烈火青春》 | 提名 | |||
| 第20屆金馬獎 | 最佳電影插曲 | 《盟》 | 提名 | ||
| 最佳原作電影音樂 | 《男與女》 | 提名 | |||
| 1984年 | 第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音樂 | 提名 | ||
| 《半邊人》 | 提名 | ||||
| 1985年 | 第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傾城之戀》 | 獲獎 | ||
| 最佳歌曲 | 《陰陽錯》 | 幻影 | 提名 | ||
| 第22屆金馬獎 | 最佳電影插曲 | 《龍的心》 | 誰可相依 | 提名 | |
| 1986年 | 第八屆十大中文金曲 | 最佳中文(流行)歌曲獎 | 獲獎 | ||
| 第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電影歌曲 | 獲獎 | |||
| 最佳音樂 | 提名 | ||||
| 1987年 | 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地下情》 | 提名 | ||
| 最佳電影歌曲 | 地下情 | 提名 | |||
| 《玫瑰的故事》 | 最後的玫瑰 | 提名 | |||
| 《富貴列車》 | 車站 | 提名 | |||
| 1988年 | 第25屆金馬獎 | 最佳原著音樂 | 《傾城之戀》 | 提名 | |
| 最佳電影歌曲 | 提名 | 
作品
    
1980年代作品
1990年代作品
2000年代之後作品
註腳
    
- 主唱蘇芮,潘源良填詞及林敏怡作曲(金像獎得獎名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