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雄
林瑞雄(1940年12月17日—)是台灣公共衛生學者,日治時期出生於嘉義,為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名譽教授,與台大醫學系同屆同學林瑞明、戴東原、陳維昭、李源德、王正一、廖廣義、謝貴雄、謝長堯、蔡武甫、孫啟璟、李瑤華、李豐在台灣醫界各領風騷,並稱「十三太保」[2][3]。
林瑞雄 | |
---|---|
英文名 | |
性别 | 男 |
出生 | 日治臺灣臺南州嘉義市 | 1940年12月17日
居住地 | 新西蘭 |
国籍 | 大日本帝国(1940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至今) 美國(?–2012年)[1] |
民族 | 汉族 |
教育程度 | |
政党 | 無黨籍 |
经历
|
台灣爆發SARS疫情時,當時具有美國籍的林瑞雄率先指出SARS的傳染力沒有當時想像的嚴重,不需要嚴格到離譜的防疫措施即可防疫,事後台大金山分院院長李龍騰認為林瑞雄的想法沒錯,林瑞雄也致力於電磁波致癌風險的研究[4]。2011年9月20日,參選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宣布林瑞雄為其副手人選,首次踏入政壇即成為副總統候選人,但以2.7%的得票率落敗。目前在紐西蘭長期定居。
參與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放棄雙重國籍
2011年9月20日,親民黨參選人宋楚瑜宣佈林瑞雄為其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搭檔的副總統參選人[5]。林瑞雄曾告知宋楚瑜其有中華民國及美國雙重國籍,將委託律師辦理放棄美國籍的手續[6]。11月24日,林瑞雄出示一份由美國國務院發出的放棄國籍證明,表示他已於9月27日放棄美國國籍[7]。外交部查證後確認此事,並經中選會審定通過[8]。
著作
- 與李龍騰、劉嘉年合編,《衛生保健概論》(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1995)
前任: |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1993年—1996年 |
繼任: |
前任: |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代理) 2002年4月—2002年9月 |
繼任: |
參考資料
- . [2016-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 林宜平; 照片提供/林瑞雄. . 《臺大校友雙月刊》第49期. 2007-01-01 [2011-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 林宜平; 照片提供/林瑞雄. . 《臺大校友雙月刊》第50期. 2007-03-01 [2011-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 . NOWnews. 2011-09-20 [2011-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4).
- . NOWnews. 2011-09-20 [2011-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8).
- . 中央社. 2011-09-20 [2011-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3).
- . 中央社. 2011-11-24.
- . Newtalk. 2011-12-07.
- . ETtoday. 2011-12-05 [2011-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 . 聯合報. 2011-12-06.
- . NoOWnews今日新聞網. 2011-12-07 [2011-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9).
- . 蘋果日報. 2011-12-09.
- . 自由時報. 2011-12-09 [2011-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5).
- . 澳亞衛視. 2011-12-09 [2011-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 . 台視新聞. 2011-12-16 [2011-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1).
- . 蘋果日報. 2011-12-16 [2011-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8).
- . 中視新聞. 2011-12-16.
- . ETtoday 新聞雲. 2011-12-16 [2011-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 . TVBS. 2011-12-12 [2011-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7).
- . 民視新聞. 2011-12-12.
- . 蘋果日報. 2011-12-16.
- . 聯合報. 2011-12-16.
- . 蘋果日報. 2011-12-20.
- . 中國時報. 2011-12-23 [201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5).
- . 中央通訊社. 2011-12-23 [201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 . 中央通訊社. 2011-12-24 [201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