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邊阮氏宅第及花園

林邊阮氏宅第及花園,是位於臺灣屏東縣林邊鄉竹林村的園邸,列屏東縣歷史建築

阮氏花園
林邊阮氏宅第及花園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屏東縣林邊鄉竹林村文化路17號
建成时间日本 昭和八年(1933年)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宅第
评定时间2014年9月29日
詳細登錄資料

歷史

建立

林邊阮氏宅第及花園在1933年興建時,產權所有人雖然是阮朝吉,但是由時任高雄州建設局技正的阮朝昂所設計[1]。耗資相當於當時25甲地的價值[2]

建築整體占地4500平方公尺[3],樣貌如二層樓的日本官廳舍[1],外觀原先為綠色系[4]。材質為鋼筋混凝土加強磚[1]、及大武山石材[2]。建物裝飾從上往下,簷部以長條花紋飾帶收邊,門窗採日式上下拉窗再以拱窗收尾[1][4]。入口處有雕刻著勳章,上飾方格,下有花瓣裙帶[1]

硓𥑮石造景

洋樓左側以硓𥑮石堆疊出江南庭院山水造景[4],右側以石頭堆疊成歐式迷宮[2]。後側除大花園外,還設計有防空洞[4]

具竹林村長阮政雄表示,多數石材都是原住民從山上搬運,且費時二、三年才完工[5]。完工後,林邊人以「石頭厝」稱呼[2]

易主

宅第

戰後初期,宅第租給孫理蓮的基督教芥菜種會做為原住民醫療服務,後來1971年作為阮朝吉外甥的公司所在[1]。隨著台17線開通,林邊鄉人林國龍與兄長林連白在永樂村開設海鮮餐廳發跡[6]。在1980年時,林國龍以「林邊海產」為號召的永興飯店生意興旺,因此擴充房產[7]。1982年,林國龍便買下阮氏宅第取名「永興花園」作政治人物的招待所,並在房子後方增設佣人房、伙房[1]

隨著東港鎮以黑鮪魚興起、國道3號通車,讓林邊海鮮餐廳隨漸沒落[8]。林國龍於2005年先賣掉車城鄉的南台灣溫泉大飯店[9],次年將阮氏宅第抵押法院而易主[1]。同年代,在屏東從事鰻蝦生產的阮嘉瑞,遇到鰻魚養殖市場好轉[10]。阮嘉瑞兒子阮旭揚在日本成功開拓鰻魚市場,因此知名於同行[11]。2010年,阮旭陽買回祖產阮氏宅第[3]

文保

阮氏宅第在2014年列為縣定歷史建築時,建造者第四代於年末時將大型西洋古董家具從波士頓搬進洋樓[3]。但宅邸當時無裝設監視器[12],這些家具於2016年10月30日凌晨遭竊[3]

2017年,屏東縣政府出版林奎佑所寫的《戀戀故鄉屏東行:魚夫帶你逛老建築、食在地古早味》一書後,安排旅客由林奎佑帶領探訪林邊阮家花園、佳冬蕭宅[4]

參考資料

  1. 林奎佑. . 獨立評論@天下電子報. 2017-06-03 [2023-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1) (中文(臺灣)).
  2. 曾石南. . 聯合報. 2002-03-14 (中文(臺灣)).
  3. 翁禎霞、潘欣中. . 聯合報. 2016-10-31 (中文(臺灣)).
  4. 蔣繼平. . 聯合晚報. 2017-12-09 (中文(臺灣)).
  5. 林弓義. . 中國時報. 2000-11-19 (中文(臺灣)).
  6. 張進安. . 聯合報. 2013-10-19 (中文(臺灣)).
  7. 潘嘉珠. . 民生報. 1980-10-22 (中文(臺灣)).
  8. 葉永騫. . 自由時報. 2013-05-04 [2023-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1) (中文(臺灣)).
  9. 林憲祥、陳惠珍. . 工商時報. 2005-01-05 (中文(臺灣)).
  10. 曾俊彰. . 中國時報. 2002-03-31 (中文(臺灣)).
  11. 曾俊彰. . 中國時報. 2003-09-23 (中文(臺灣)).
  12. 陳彥廷. . 自由時報. 2016-10-30 [2023-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1) (中文(臺灣)).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林邊阮氏宅第及花園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