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德·波旁
查理·德·波旁,樞機(;1523年9月22日—1590年5月9日)是法国贵族、波旁家族的元老和樞機,多數天主教徒眼中名義上的法國國王(1589年-1590年),稱號「查理十世」。因為他未正式登基加冕且有爭議(新教徒不承認他而承認其侄亨利四世),一般把查理十世定義為19世紀波旁復辟後的第二任法國國王(1825年登基、1830年七月革命被推翻)。
生平
1523年查理·波旁生於非爾特-蘇-儒阿爾。旺多姆公爵夏爾四世·德·波旁的兒子,排行第八,兄長為納瓦拉國王安托萬·德·波旁,弟弟是第一代孔代親王路易。
在家族的安排下,17歲的查理在1540年出任訥韋爾教區主教,1544年又任桑特教區主教。1548年他當上樞機,兩年後成為魯昂總教區總主教;當夏永第樞機改信新教之後,查理·波旁又負責管理博韋主教區。
查理·波旁身為虔誠的天主教徒,對天主教徒第三代吉斯公爵─吉斯的亨利表達忠誠,但因為自身的意志薄弱,他在「神聖聯盟」中並不得志。當1584年王位推定繼承人安茹公爵法蘭索瓦死後,血統上納瓦拉的亨利(亨利四世)就成為法定王位繼承人,而查理成為血統第二近的推定繼承人。
但亨利四世信奉的是胡格諾派(即法國的新教喀爾文宗),不是主流的天主教,於是吉斯的亨利與天主教聯盟就擁立查理,使其還俗為君,不承認信奉新教的亨利四世。
當吉斯的亨利與其弟─吉斯樞機路易二世在布盧瓦三級會議期間被法王亨利三世刺殺後(1588年12月23日),查理樞機被亨利四世逮捕,關押在豐特奈勒孔特城堡。
1589年亨利三世被刺身亡後,天主教聯盟(由第三代吉斯公爵之二弟馬耶納公爵領軍)宣布查理樞機為新任法王─查理十世;攝政王馬耶納也呼籲天主教徒,應承認身陷囹圄的查理才是合法國王,並發行許多鑄有查理頭像的錢幣,越來越多人支持查理,連最有權威的巴黎高等法院也在1590年3月3日發布了法律,認可他為查理十世。但兩個月後的5月9日,他就在圖蘭的監獄中去世了。
參考書目
- (法)巴亞爾 等著、黃豔紅 等譯,《法國史圖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 (美)威爾·杜蘭著、幼獅文化公司譯,《世界文明史‧第七卷‧理性開始時代》第二部第一章、第六章,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
- G. de Bertier de Sauvigny等著、蔡百銓譯,《法國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