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獵龍屬
菲利獵龍屬(屬名:Philovenator),是傷齒龍科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中國內蒙古的烏梁素海組(Wulansuhai Formation)地層,地質年代相當於白堊紀晚期的坎潘階。模式種是柯瑞氏菲利猎龙(Philovenator curriei),是由徐星等人在2012年所敘述、命名,屬名與種名都是以古生物學家菲力·柯爾(Phil Currie)為名。正模標本(編號IVPP V 10597)是一個接近完整的身體骨骼,身長70公分,最初被認為是蜥鳥龍的幼年個體化石[1]。
菲利猎龙属 化石时期:晚白堊紀 | |
---|---|
复原图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科: | †伤齿龙科 Troodontidae |
亚科: | †伤齿龙亚科 Troodontinae |
属: | †菲利猎龙属 Philovenator Xu et al., 2012 |
模式種 | |
柯瑞氏菲利獵龍 Philovenator curriei Xu et al., 2012 |
參考資料
- Xu Xing, Zhao Ji, Corwin Sullivan, Tan Qing-Wei, Martin Sander and Ma Qing-Yu. (PDF). Vertebrata PalAsiatica. 2012, 50 (2): 140–150 [2012-12-1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3-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