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奥尔格·毕希纳奖
格奥尔格·毕希纳奖(德語:)是德语文学奖项,以德国剧作家格奥尔格·毕希纳命名。毕希纳文学奖每年颁发一次,发给那些“用德语写作的,其全部作品对当代德国文化生活的形成有着杰出贡献的作家”,格奥尔格·毕希纳奖与歌德奖一起被认为是德语文学的最重要文学奖。
格奧爾格·畢希納獎 | |
---|---|
授予对象 | 用德语写作的,其全部作品对当代德国文化生活的形成有着杰出贡献的作家 |
地点 | 达姆施塔特 |
国家/地区 | 德國 |
奖励 | 50,000歐元 |
首次颁发 | 1923年 |
最近颁发 | 2022年 |
應屆得主 | 德國/ 土耳其 埃米内·塞夫吉·厄兹达马尔 |
官方网站 | https://www.deutscheakademie.de/de/auszeichnungen/georg-buechner-preis |
历史
格奥尔格·毕希纳奖创立于1923年,当时只是授予和毕希纳的故乡黑森有关的艺术家,获奖者包括视觉艺术家、诗人、演员和歌手。1951年,毕希纳奖改为文学奖,由德国语言和文学学院颁发,颁奖地为达姆施塔特, 从2002年起,奖金额为五万欧元。毕希纳奖的获得者中有五位后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分别是君特·格拉斯(1965)、海因里希·伯尔(1967)、埃利阿斯·卡内蒂(1972)、彼得·汉德克(1973)和耶利内克(1998),因此毕希纳文学奖常被作为德语文学界的诺贝尔奖风向标。但也有不少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未曾获得毕希纳文学奖,比如赫塔·米勒和托马斯·曼。
1951年至今的获得者
年份 | 获奖者 | 国籍 | 备注 |
---|---|---|---|
1951 | 戈特弗里德·贝恩 | 西德 | |
1952 | 未颁发 | ||
1953 | 恩斯特·克鲁德 | 西德 | |
1954 | 马丁·凯塞尔 | 西德 | |
1955 | 玛丽·路易斯·卡施尼茨 | 德國 | |
1956 | 卡尔·克罗洛 | 德國 | |
1957 | 埃里希·凯斯特纳 | 德國 | |
1958 | 马克斯·弗里施 | 瑞士 | |
1959 | 君特·埃希 | 德國 | |
1960 | 保罗·策兰 | 德國 / 羅馬尼亞 | |
1961 | 汉斯·埃里希·诺萨克 | 德國 | |
1962 | 沃尔夫冈·科彭 | 德國 | |
1963 | 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贝格尔 | 德國 | |
1964 | 英格博格·巴赫曼 | 奥地利 | |
1965 | 君特·格拉斯 | 德國 | |
1966 | 沃尔夫冈·希尔德斯海默 | 德國 | |
1967 | 海因里希·伯尔 | 德國 | |
1968 | 戈洛·曼 | 德國 | |
1969 | 赫尔穆特·海森比特尔 | 德國 | |
1970 | 托马斯·伯恩哈德 | 奥地利 | |
1971 | 乌韦·约翰森 | 德國 | |
1972 | 埃利亚斯·卡内蒂 | 保加利亚 | |
1973 | 彼得·汉德克 | 奥地利 | 1999年退还奖金 |
1974 | 赫尔曼·凯斯滕 | 德國 | |
1975 | 曼尼斯·斯珀伯 | 奥地利 / 法國 | |
1976 | 海因茨·皮昂特克 | 德國 | |
1977 | 莱纳·坤泽[1] | 德國 | |
1978 | 赫尔曼·伦茨 | 德國 | |
1979 | 恩斯特·迈斯特 | 德國 | 追赠 |
1980 | 克里斯塔·沃尔夫 | 德國 | |
1981 | 马丁·瓦尔泽 | 德國 | |
1982 | 彼得·魏斯 | 瑞典 | 追赠 |
1983 | 沃尔夫迪特里希·施努尔 | 德國 | |
1984 | 恩斯特·严德尔 | 奥地利 | |
1985 | 海纳·穆勒 | 德國 | |
1986 |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 瑞士 | |
1987 | 埃里希·弗里德 | 奥地利 | |
1988 | 阿尔伯特·德拉赫 | 奥地利 | |
1989 | 博托·施特劳斯 | 德國 | |
1990 | 丹里德·多斯特 | 德國 | |
1991 | 沃尔夫·比尔曼 | 德國 | |
1992 | 乔治·塔布里 | 匈牙利 | |
1993 | 彼得·吕姆克尔夫 | 德國 | |
1994 | 阿道夫•慕施克 | 瑞士 | |
1995 | 杜尔斯·格林拜恩 | 德國 | |
1996 | 萨拉·基尔希 | 德國 | |
1997 | 汉斯·卡尔·阿特曼 | 奥地利 | |
1998 |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 奥地利 | |
1999 | 阿诺德·斯塔德勒 | 德國 | |
2000 | 沃尔克·布劳恩 | 德國 | |
2001 | 弗丽德里克 迈吕克 | 奥地利 | |
2002 | Wolfgang Hilbig | 德國 | |
2003 | 亚历山大·克鲁格 | 德國 | |
2004 | Wilhelm Genazino | 德國 | |
2005 | Brigitte Kronauer | 德國 | |
2006 | Oskar Pastior | 德國 / 羅馬尼亞 | 追赠 |
2007 | 马丁•莫泽巴赫 | 德國 | |
2008 | 约瑟夫·温克勒 | 奥地利 | |
2009 | 瓦尔特·卡帕赫 | 奥地利 | |
2010 | 莱茵哈德•伊尔格 | 德國 | |
2011 | 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德利乌斯 | 德國 | |
2012 | 费利西塔丝·霍佩 | 德國 | |
2013 | 西比勒•雷维莎霍夫[2] | 德國 | |
2014 | 于尔根·贝克尔 | 德國 | |
2015 | 雷纳德·格茨 | 德國 | |
2016 | 马塞尔·拜尔 | 德國 | |
2017 | 扬·瓦格纳[3] | 德國 | |
2018 | 特雷西娅·莫拉 | 匈牙利 | |
2019 | 卢卡斯·贝尔福斯 | 瑞士 | |
2020 | 艾尔克·厄尔 | 德國 | |
2021 | 克莱门斯·J·塞茨 | 奥地利 | |
2022 | 埃米内·塞夫吉·厄兹达马尔[4] | 德國 / 土耳其 | |
参考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