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丘之戰
桑丘之戰是發生在周顯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左右的戰役。此戰役為秦國商鞅變法以來首次與齊國正面交鋒的戰役,秦國本打算藉著勝魏解楚的威勢趁勝擴大戰果,向韓、魏二國借道攻齊以挫敗齊國,卻反被齊國打敗,於是秦國派遣使者以「西藩之臣」的身份向齊國賠罪。
桑丘之戰 | |||||||
---|---|---|---|---|---|---|---|
| |||||||
参战方 | |||||||
秦國 | 齊國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張儀? | 匡章,田嬰? | ||||||
兵力 | |||||||
不詳 | 不詳 | ||||||
伤亡与损失 | |||||||
不詳 | 不詳 |
戰役年代
焦循及楊寬認為此戰役當在齊威王末年,[1][2]錢穆認為當在秦惠王三年(前335年),[3]于鬯認為當在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4]朔雪寒綜合時代背景及前人說法,認為當在齊威王三十四年(前323年)。[5]
時代背景
周顯王二十八年(前341年),齊國在馬陵之戰打敗了魏國,齊國國勢竄起。隔年(前340年),齊、秦、趙從東、西、北三面夾攻魏國,齊、秦在同一陣線,共同敵對魏國,[6]此時兩國關係尚屬友好。
周顯王四十四年(前325年)秦惠王稱王後,有心要進軍中原,於次年(前324年)任命張儀為秦相,並攻取魏國陝邑(今河南省陝縣);[7][註 1]隔年(前323年)魏國犀首公孫衍發起魏、趙、燕、韓、中山「五國相王」引起齊、楚二國不滿,齊國打算割地給趙、燕2國一起施壓千乘小國中山國取消稱王未果[8],楚國出兵在襄陵(今河南省睢縣)擊敗魏國,奪取魏國八個邑。[9]此時秦相張儀正策劃著「欲以秦、韓、魏之勢伐齊、荊(楚)」,[10]向秦惠王獻計,認為「和楚國一起進攻魏國,魏國受到挫折就會投向楚國,韓國本來是魏國的友好國家,這樣秦國就被孤立。不如出兵來迷惑他,魏國和楚國大戰,秦國就可以取得河西以外的領土而回。」於是秦惠王反過來允諾魏國與之一起反擊進犯的楚軍,以便取得魏國西河之外的土地。[11]
秦國挾勝魏國之威勢,且幫魏國化解了楚軍的繼續進犯,因此便想趁勢擴大戰果,此時楚國將領昭陽正在移動軍隊準備攻齊,齊國因與魏、趙等國交惡而勢單力孤,秦國見此良機,於是假道韓、魏以攻齊國,[12]企圖藉此挫敗齊國的威勢。
戰役進程
周顯王四十六年(前323年),秦國借道魏韓向齊國展開軍事行動,先是越過韓、魏、衛三國,佯攻大野澤左岸的陽晉(今山東省曹縣)要道,突然從陽晉南下至齊國西南重鎮亢父(今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南部),這裡道路險惡,秦軍想出其不意,從這裡北上繞過右壤直插齊國的南陽腹地。[13]。這時齊威王任命匡章為將,率領部隊前去迎戰,此時匡章的父親已死。齊威王曾特許他打了勝仗之後,就為其母親更葬,但為匡章以「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的理由謝絕,使齊威王對匡章的為人有了較深的瞭解。[12]
秦軍行至齊魯邊界處的桑丘(今山東省兗州市),秦軍和匡章率領的齊軍主力相遇,齊、秦兩軍對壘紮營。秦軍將領為了嚴明軍紀,也為拉攏齊地人心,故下令:「有誰敢在距離柳下季墳墓五十步內的地方打柴的,便判死罪,絕不寬恕。」同時為了激勵士氣,還下令懸賞「有誰能得到齊王首級的,封萬戶侯,賞賜二萬兩黃金」。[14]
由於秦軍是孤軍深入,又必須顧及到後方,惟恐韓、魏二國在後圖謀。所以秦軍只是虛張聲勢威脅向齊出兵,實際上卻猶疑不定不敢進攻。[13]匡章充分利用了秦軍欲進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理,在開戰前夕,讓雙方使者多次互相來往。匡章藉機變更了部分齊軍的旗幟標記,混雜到秦軍當中,等待配合齊國的主攻部隊破敵。齊威王派往前線的探子不明白匡章的用意,悄悄向齊威王回報說:「章子讓齊軍加入秦軍。」齊威王聽了置之不理。過了不久,又有前線回來的探子向齊威王回報:「匡章讓齊軍向秦軍投降。」齊威王仍舊不理會。如此反覆多次。朝廷眾大臣見此情景,向齊威王請求說:「說章子失敗降秦的探子,人不相同而言辭相同,大王為何還不發兵前去討伐他呢?」齊威王胸有成竹地回答:「這很明顯的不是背叛寡人的行動,為何要討伐他呢!」不久之後,匡章的戰術大獲成功,秦軍被混進軍營的齊軍士兵和匡章的大部隊內外夾攻,原本戰意就不甚堅決的秦軍一觸即潰。齊國朝中得知前線傳來齊軍大勝的捷報。左右大臣吃驚,詢問齊威王何以有此先見之明。齊威王告訴他們,從匡章的日常表現便可推斷出,堅信他「為人子不欺死父,豈為人臣欺生君哉?」儘管前線三次送來情報說匡章可能降秦,但齊威王都沒有相信,堅持放手讓匡章指揮作戰,終於保住了這次抗秦戰爭的勝利。
後續
秦國攻齊失敗後,為防齊、楚與魏聯合攻秦,派遣陳軫出使齊國向齊國求和,並打算會盟一事。齊國雖大勝秦國,但不敢於此時與楚國相抗,以免最後造成秦、楚二國合攻齊國的局面;而此時田忌尚在楚國,齊威王對此更有顧忌,[5]於是委託陳軫前往楚軍說服楚將昭陽不進攻齊國,為齊國解危,並向楚國提出會盟一事。而楚將昭陽因懼怕秦、齊、魏三國聯合攻楚,於是接受了陳軫的遊說。[9][15]秦國派張儀和齊、楚大臣在齧桑(今江蘇省沛縣西南)會盟。[16][17][18][19][20][21]而田嬰也因為匡章之勝,於明年(前322年)加封於薛。[22]齊國於兩年後(前320年)派遺使者往秦國「迎婦」以成「和親」之舉。[23]此後二十餘年間齊、秦兩國再無交兵,直至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齊、魏、韓三國聯軍伐秦為止。
齧桑之會後,張儀因此諸戰役功不抵過,有喪失秦國相位的危機,為化解這場政治危機,於是以「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21]的理由主動請纓免相而藉著秦國威勢入魏國為相,以魏國宰相之位為秦國謀取利益,[5]鞏固推行連橫策略而鬥諸侯;而魏將公孫衍亦於齧桑之會當年,合魏、趙、韓、燕、中山「五國相王」,有「合眾弱以攻一強」的意圖,其用意在廣結與國,合縱抗秦,借盟國之力挽救魏國的頹勢。此戰之後的四十餘年間,「戰國時代之合縱連橫鬥爭的局勢於是焉開」。[2]
謬誤
此戰在中國電視劇《大秦帝國之縱橫》中被誤為觀澤之戰,而史實上的觀澤之戰是發生在周慎靚王四年(前317年),齊、宋兩國聯軍打敗魏軍。
注釋
- 《史記·卷五·秦本紀》將「秦稱王」與「相張儀」二事同繫於秦惠王十四年(前325年)。
- 按《史記·張儀列傳》,秦惠王時,陳軫與張儀爭寵,後張儀封秦相之年,陳軫奔楚。陳軫奔楚後,未受重用,又為楚懷王使秦。因此陳軫能在秦、楚之間遊刃有餘,而得以在張儀敗戰之後,擔任出使齊、楚之使者。[5]
參考資料
- 焦循《孟子正義》:威王未嘗與秦交兵,齊秦之鬥在宣王時,而伐燕之役將兵者正是章子,則恐誤編於威王策中,即不然,亦是威王末年。
- 楊寬. . 臺灣: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2年: 第465頁、第471頁、第473頁、第486至487頁. ISBN 9570517441.
- 錢穆. . 臺灣: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 第321至323頁. ISBN 9789571929347.
- 于鬯《戰國策編年》。
- 朔雪寒. . 臺灣: 天策府策略研究中心. 2011年: 第62至70頁. ISBN 9789868757509.
- (PDF). 政大機構典藏. [2014-06-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7-14) (中文(臺灣)).
- 《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秦惠王更元年〕,相張儀,將兵取陝。
- 《戰國策·中山策》第2章〈犀首立五王〉、第3章〈中山與燕趙為王〉。
- 《史記·卷四十·楚世家》:〔楚懷王〕六年,楚使柱國昭陽將兵而攻魏,破之於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齊,齊王患之。陳軫適為秦使齊,齊王曰:「為之奈何?」陳軫曰:「王勿憂,請令罷之。」即往見昭陽軍中,曰:「願聞楚國之法,破軍殺將者何以貴之?」昭陽曰:「其官為上柱國,封上爵執珪。」陳軫曰:「其有貴於此者乎?」昭陽曰:「令尹。」陳軫曰:「今君已為令尹矣,此國冠之上。臣請得譬之。人有遺其舍人一巵酒者,舍人相謂曰:『數人飲此,不足以徧,請遂畫地為蛇,蛇先成者獨飲之。』一人曰:『吾蛇先成。』舉酒而起,曰:『吾能為之足。』及其為之足,而後成人奪之酒而飲之,曰:『蛇固無足,今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而攻魏,破軍殺將,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齊,攻齊勝之,官爵不加於此;攻之不勝,身死爵奪,有毀於楚:此為蛇為足之說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齊,此持滿之術也。」昭陽曰:「善。」引兵而去。
- 《韓非子·內儲上·七術》。
- 《史記·卷四十五·韓世家》:楚圍雍氏,韓求救於秦。秦未為發,使公孫昧入韓。公仲曰:「子以秦為且救韓乎?」對曰:「秦王之言曰『請道南鄭、藍田,出兵於楚以待公』,殆不合矣。」公仲曰:「子以為果乎?」對曰:「秦王必祖張儀之故智。楚威王攻梁也,張儀謂秦王曰:『與楚攻魏,魏折而入於楚,韓固其與國也,是孤秦也。不如出兵以到之,魏楚大戰,秦取西河之外以歸。』今其狀陽言與韓,其實陰善楚。
- 《戰國策·齊策一·秦假道韓魏以攻齊》:秦假道韓、魏以攻齊,齊威王使章子將而應之。與秦交和而舍,使者數相往來,章子為變其徽章以雜秦軍。候者言章子以齊入秦,威王不應。頃之間,候者復言章子以齊兵降秦,威王不應。而此者三。有司請曰:「言章子之敗者,異人而同辭。王何不發將而擊之?」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為擊之!」頃間,言齊兵大勝,秦軍大敗,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謝于齊。左右曰:「何以知之?」曰:「章子之母啟得罪其父,其父殺之而埋馬棧之下。吾使章子將也,勉之曰:『夫子之強,全兵而還,必更葬將軍之母。』對曰:『臣非不能更葬先妾也。臣之母啟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死。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夫為人子而不欺死父,豈為人臣欺生君哉?」
- 《戰國策·齊策一·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曰:「……今秦攻齊則不然,倍韓、魏之地,至衞陽晉之道,徑亢父之險,車不得方軌,馬不得並行,百人守險,千人不得過也。秦雖欲深入,則狼顧,恐韓、魏之議其後也。是故恫疑虛猲,高躍而不敢進。……」
- 《戰國策·齊策四·齊宣王見顏斶》:齊宣王見顏斶,……斶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 《戰國策·齊策二·昭陽為楚伐魏》:昭陽為楚伐魏,覆軍殺將得八城,移兵而攻齊。陳軫為齊王使,見昭陽,再拜賀戰勝,起而問:「楚之法,覆軍殺將,其官爵何也?」昭陽曰:「官為上柱國,爵為上執珪。」陳軫曰:「異貴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陳軫曰:「令尹貴矣!王非置兩令尹也,臣竊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軍殺將得八城,不弱兵,欲攻齊,齊畏公甚,公以是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蛇足也。」昭陽以為然,解軍而去。
- 《史記·卷五·秦本紀》:〔惠王更二年〕,張儀與齊、楚大臣會齧桑。
- 《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秦惠王更二年〕,相張儀,與齊、楚會齧桑。
- 《史記·卷四十·楚世家》:〔懷王六年〕,秦使張儀與楚、齊、魏相會,盟齧桑。
- 《史記·卷四十·魏世家》:〔襄王〕十二年,楚敗我襄陵。諸侯執政與秦相張儀會齧桑。
- 《史記·卷四十六·田世家》:湣王元年,秦使張儀與諸侯執政會于齧桑。
- 《史記·卷七十·張儀列傳》:其後二年,使與齊、楚之相會齧桑。東還而免相,相魏以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
- 《史記·卷七十五·孟嘗君列傳》引《紀年》:梁惠王後元十三年四月,齊威王封田嬰于薛。
- 《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齊湣王四年〕,迎婦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