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头鸦雀

,学名:鸟类。分布于俄羅斯濱海邊疆朝鮮半島台灣以及中国东部(北抵黑龙江,西至甘肃四川云南,南达广东福建)等地,一般生活于隐匿在灌木荆棘间窜动、夏间大多在山地、冬时集迁山坡多蕨的草地及山麓芦苇地带以及有时也进入园圃裡。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上海[5]

棕头鸦雀
化石时期:更新世中期至今[1][2],~
台灣亞種(S. w. bulomacha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Paradoxornithidae
属: Sinosuthora
种:
棕头鸦雀 S. webbiana
二名法
Sinosuthora webbiana
Gould, 1852)[4][5]
粉紅鸚嘴的分布範圍
異名

Suthora webbiana
Paradoxornis webbianus

亚种

  • 棕头鸦雀台湾亚种学名:),台語圓頭仔(înn-thâu-á),是台灣的特有亞种。分布于台灣本島[6]
  • 棕头鸦雀河北亚种学名:)。分布于朝鲜半島以及中国大陆河北北京河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濟物浦(今南韓仁川)。[7]
  • 棕头鸦雀甘洛亚种学名:),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四川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甘洛县[8]
  • 棕头鸦雀东北亚种学名:)。分布于前苏联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河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东南隅乌苏里边区。[9]
  • 棕头鸦雀贵州亚种学名:),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贵州。[10]
  • 棕头鸦雀长江亚种学名:),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长江流域自江苏至湖北、四川、北抵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南部、南到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长江上游。[11]
  • 棕头鸦雀指名亚种学名:),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上海浙江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上海。[12]
  • 棕头鸦雀滇东亚种学名:)。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东南部昆明附近可保村。[13]

参考文献

  1. Lucas, S. G. .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pp.259-290. ISBN 0-231-08483-8.
  2. Shen, G; Gao, X; Gao, B; Granger, D. E. . Nature. 2009, 458 (7235): 198–200. Bibcode:2009Natur.458..198S. ISSN 0028-0836. PMID 19279636. doi:10.1038/nature07741.
  3.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 October 2016]. 数据库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4. John Gould. "The birds of Asia. Volume II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852.
  5.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6.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7.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8.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9.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0.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