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劇場—五味八珍的歲月
《五味八珍的歲月》,2017年臺灣電視劇,為《植劇場》第八部作品,為原著改編系列的第二部劇集。故事以臺灣第一位開設烹飪電視節目的名廚傅培梅為主角,講述她結婚成家、學習廚藝、開班授課並主持節目的歷程,也描述了她與僕人林春之間的主僕之情。全劇由徐輔軍導演,溫郁芳和張可欣編劇,並請傅培梅的長女、廚師程安琪擔任顧問。由安心亞、王滿嬌、孫可芳、李至正、鍾承翰、張耀仁、陳歆姸、江常輝、顏毓麟和張嘉雲主演。劇集自2017年7月14日起播放至同年8月18日止,全劇共六集。
五味八珍的歲月 | |
---|---|
官方宣傳海報 | |
类型 | 傳記、烹飪 |
原作 | 傅培梅《五味八珍的歲月》 |
编剧 | |
导演 | 徐輔軍 |
主演 | |
国家/地区 | 中華民國(臺灣) |
语言 | 依劇情混用國語、臺語 |
标语 | 一起品嚐酸鹹苦辣甜的人生滋味 |
集数 | 6(每集列表) |
每集长度 | 86分鐘 |
配乐 | 林思妤、林孝親 |
制作 | |
人 |
|
出品人 | 童子賢 |
总监制 | 王小棣 |
监制 |
|
执行 | 江中寧(執行製片) |
顾问 | 程安琪 |
翁韻如、蕭麗玉 | |
摄影 | 李清迪、林玉堂 |
发行公司 | 好風光創意執行股份有限公司 |
播出 | |
首播频道 | 台視主頻 |
图像制式 | |
声音制式 | 立體聲 |
播出日期 | 2017年7月14日 | —2017年8月18日
相关节目 | |
前作 | 花甲男孩轉大人 |
续作 | 滴水的推理書屋 |
相关节目 | 植劇場 |
官方网站 | |
IMDb 介绍 |
在節目播出後,飾演傅培梅的安心亞得到了正面的評價,一些觀眾認為她傑出地詮釋了傅培梅的口音和做菜的架勢,而飾演林春的孫可芳也受到金鐘獎肯定,入圍了第53屆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
製作
故事原型
傅培梅出生自中國大連,來到台灣成家後,原本對料理一竅不通的她,為了煮出不讓丈夫失望的菜,私下花錢向餐館名廚請益,開始學習中國各省份的菜色,在1962年到台視開設烹飪節目,成為台灣第一位烹飪節目主持人,數十年來傳授了千道食譜,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廚[1][2][3]。她的生平被記載於自傳《五味八珍的歲月》中。後被《植劇場》相中,著手改編為電視劇和漫畫,和《花甲男孩》改編的《花甲男孩轉大人》同屬於原著改編系列。[4][5][6]
選角
主角傅培梅由安心亞飾演,安心亞表示自己從小就經常聽長輩提起傅培梅的名字,親友也對她抱有很大的期待,使她十分擔心會把眾人心中的料理女神搞砸,而且該劇又是《植劇場》系列的壓軸,更接在高人氣的《花甲男孩轉大人》之後,讓她認為這是自己從影以來最大的挑戰[7][8][5][9]。她認為自己既不懂廚藝,也沒有經歷過傅培梅的時代的歷練,所以對於王小棣找她飾演傅培梅感到十分驚訝[10][11]。她在接演此角色後,便開始要求自己的行為舉止要有那個年代該有的優雅,不時會觀看傅培梅的烹飪節目錄影,並且一字一音地抄筆記,試圖揣摩大連口音和烹飪的架式[12][13][1][14][15]。另外,她也看了很多孕婦產子的影片,作為飾演孕婦的準備。[16]
安心亞在拍戲的過程中也同時和節目顧問程安琪學習刀工、手勢等烹飪技巧[17],使得在拍戲前連煎蛋都不會、也害怕觸碰生魚和生豬肉的她,在殺青後已經能做出四菜一湯[18][19],也包括羊腩煲、羊肉爐和傅培梅的招牌菜墨魚大㸆[20][10][21]。她在練習包黃魚水餃時,心中想的是飾演程紹慶的李至正的模樣[22],她也會在拍戲之餘燒菜給工作人員品嘗[23][24],或是嚐試做出在拍戲時吃到的料理。[25]
安心亞表示在拍這部戲時,自己是抱持當作人生最後一部戲的心情在拍。但壓力隨著拍完戲而解除[26]。也讓安心亞的長輩和她有了傅培梅這個共通話題[27][28]。安心亞認為,傅培梅的成長過程與不怕吃苦的個性,值得了解與學習[20][12]。她表示自己以前遇到挫折時常會選擇放棄,在接演此角色後變得更加勇敢。[29]
孫可芳飾演傅培梅家中的僕人林春[30],林春是位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的鄉下女性,在與傅培梅相識後成為互相扶持的夥伴。孫可芳在拿到大綱前,對傅培梅毫無所悉,還以為她是革命烈士,在她了解傅培梅的生平後,認為她在她所處的年代也算是做了一場革命[3]。在甄選角色時,孫可芳飾演的林春帶有苦中作樂的感覺,表現出雜草般的生命力,導演因此而選她演出林春[31],她在劇中全身上下都抹黑[32],他認為這樣的呈現很真實。除了外型上的突破,她也為了練習台語,買了一台平板電腦給外公,再用視訊向他請教[33][34],每句台語台詞都寫上了拼音[35],實際播出之後,她的外公認為她的台語講得很道地[36][22]。
除了學習台語,孫可芳也想知道當年的人會怎麼思考,所以她查詢維基百科和YouTube試圖了解當年的事,後來選擇直接去問有實際經驗的外公[3],她驚覺那個赤腳走路上學、不時要躲進防空洞的年代離自己十分遙遠,她也聽到了許多鄉村傳統婦女的故事。在她演出這個角色後,她認為自己這些婦女說出了屬於她們的故事[35]。
江常輝飾演林春的哥哥林繁,林繁是輕度智障,心智年齡只有五歲[36],台詞不但很少,通常也都是「對」、「好吃」這樣的短句[37]。江常輝被導演告知不用太多事前準備,但他卻因為準備不足而感到緊張[38]。為了培養和孫可芳的默契,他在拍戲空檔也會用林繁的性格和孫可芳互動,讓她能更快習慣與該角色相處[39]。
鍾承翰在劇中飾演被砲彈炸傷的軍人王孤夏,因此必須在眼角貼假傷疤,但他對貼膠過敏導致皮膚發炎、眼皮紅腫,使得他整整兩周無法拍攝[24],後來他嘗試用多種不同的膠水,以免延誤拍攝進度[40]。為了將角色詮釋得更好,鍾承翰曾到西門町向外省籍的老伯聊天[33][34]。在詮釋王孤夏的落魄模樣時,鍾承翰也刻意減少飲食,希望讓劇中的他看起來更乾癟[41][42]。鍾承翰、孫可芳和江常輝都為了戲劇刻意抹髒,化黑妝都要至少1小時[24][24],卸妝更是耗時。他們還自嘲是「髒兮兮三人組」。[40]
傅培梅的丈夫程紹慶由李至正飾演,他手抄了萬餘字當初程紹慶寄給傅培梅的情書[43][19][17],為了培養感情,也會邀請安心亞到家中吃飯[44]。安心亞表示自己有被這些手寫情書打動[45]。李至正的外型被劇組演員認為長得很像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在拍戲時,有些演員都會直接以「馬英九」來稱呼他。雖然他一開始不太習慣,但後來會故意擺出揮手拜票的模樣。[46]
張耀仁飾演林春的孫子王傳寶。和安心亞、孫可芳一樣不通廚藝的他隨著程安琪一起學習烹飪,在三個多月後也頗有心得[32]。他與飾演老年林春的王滿嬌有許多對手戲,王滿嬌稱讚他是位認真的演員。[47]
拍攝
《五味八珍的歲月》在宜蘭、嘉義、台南等地取景[36][48],劇組在2017年2月20日於宜蘭頭城農場舉行開鏡儀式,由導演帶領劇中主演共同參與,以祈拍攝順利[49][50]。在拍攝傅培梅學做菜的場景時,劇組請來專業廚師參與演出,他們的精湛廚藝常讓安心亞和孫可芳看到忘記演戲[41][51]。也由於劇中有很多吃飯的戲碼,安心亞又常忍不住多吃兩口,導致她一天吃了將近六餐,在拍戲期間胖了兩公斤[19][23],孫可芳表示自己也胖了三公斤[30]。安心亞表示有時在拍完其它場次後,這些菜早已經被其它劇組人員吃掉了,並對此感到扼腕。[41][52][53][54]
在拍戲期間的某一晚,安心亞在半夜聽到疑似敲鍋蓋的「鏘鏘鏘」聲音,她暗忖是自己不夠努力,傅培梅顯靈來提醒自己,讓她連忙反覆觀看傅培梅的影片檔案複習。隔天一早,她才知道怪聲響的來源是住在隔壁房的經紀人使用電腦造成的聲音[12][8]。在拍攝傅培梅教導眾人料理的場景時,為了讓爐火不滅,劇組一直往裏頭丟樹葉和紙巾,結果安心亞被煙嗆得難以開口說話,而負責搧風的孫可芳也差點被突然灌風的爐火燙到[19][55][56]。此外安心亞表示自己以前看到油鍋都會覺得可怕,在拍攝一場被油噴到的戲碼前,她為了詮釋這種痛感,拿針輕微地扎自己的手來感受[19],也為了克服恐懼,盡量站得靠爐火近一些。[57]
在台南拍攝期間,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和文化部長鄭麗君前來探視片場,蔡英文在逛完片場後和演員們聊天,她問孫可芳:「拍戲這麼辛苦,以後還想當演員嗎」,孫可芳表示「這條路很美好」。[48]
劇情大綱
總集數 | 集數 (季) | 首播日期 | 收視率 | |
---|---|---|---|---|
47 | 1 | 2017年7月14日 | 1.04[60] | |
故事的場景在1950年代和2017年交錯。1949年,隨父親和兄嫂從中國大連來台的傅培梅(安心亞飾)擔任打字工作,在一次與同事的飯局中,傅培梅認識從事會計的程紹慶(李至正飾),在他熱烈追求下,傅培梅對他逐漸產生好感。因為聽到仍在大連的母親患病的消息,傅培梅瞞著家裡想偷渡到中國大陸,但是並未成功。 父母雙亡的少女林春(孫可芳飾)投靠叔叔,不但勤奮工作,還一面照顧智能不足的哥哥阿繁(江常輝飾)。她某夜不小心打死外省逃兵王孤夏(鍾承翰飾),後來因為欠款太多,她的叔叔想把她賣到妓院,林春落荒而逃。 2017年,王傳寶從母親那裏聽到祖母林春(王滿嬌飾)車禍的消息,便南下照顧林春,但他其實不曾見過祖母,只是想變賣祖母的梅珍味餐廳償還千萬債務,但林春清醒後卻要王傳寶和自己一起經營餐廳。[32] | ||||
48 | 2 | 2017年7月21日 | 0.89[61] | |
程紹慶和傅培梅多次約會,帶來她母親無恙的消息,並在信裡向她求婚,但他卻在與傅培梅的父親見面時因故失約,讓傅培梅顏面盡失,隔日程紹慶向傅培梅的父親鄭重道歉,後者才答應兩人成親。 逃跑的林春被妓院流氓抓住後險被強暴,所幸被以為已死的王孤夏所救。在村長裁決後,林春到城裡的裁縫店工作並分期還款。她飽受裁縫店老闆欺壓,東省西省地攢錢。一日,她在買完米後遇到大雨,和米店夥計劉義甫(顏毓麟飾)聊天,向他學習國語和寫字。王孤夏則和阿繁一塊生活,雖然語言不通,但兩人相處得很融洽。 | ||||
49 | 3 | 2017年7月28日 | 0.98[62] | |
阿春知道王孤夏不是壞人,但對他也並不友善。債台高築的裁縫店老闆跑路後,林春投靠義甫,並為了報答他協助米店工作。她在替店裡送米時進到傅培梅家中,見傅培梅懷有身孕,便自薦要擔任幫傭。在擔任幫傭後的某日,林春不小心弄壞了收音機,修收音機期間傅宅又遭小偷,程紹慶認為是林春沒關門釀禍,一怒之下將她開除,後來才知是傅培梅忘了鎖門。林春帶著修好的收音機到傅家想表明清白,正好遇上傅培梅臨盆,立刻把她送醫。在傅的長女程安琪平安出生後,林春也和程紹慶解開誤會,再度入傅家擔任幫傭。 到城裡找林春的王孤夏碰上巡邏的軍人,被抓回軍中毒打一頓,就此和林春失聯。 2017年,撞傷林春的駕駛歐媛琪(Kiki,陳歆妍飾)前來賠罪,王傳寶向她索取十萬元賠償。出身富裕的Kiki不難拿出十萬元,但她也因為被父親過度保護感到無聊至極,連在外打工都遭父親痛斥。林春要王傳寶鍛鍊身體,還帶他到市場採買、訓練他打下手活,一心一意要讓他接掌餐廳。但林春也發現王傳寶偽造自己的簽名打算賣掉餐廳。[46] | ||||
50 | 4 | 2017年8月4日 | 1.13[63] | |
程紹慶的同事到傅宅打麻將時,揶揄傅培梅做的料理太難吃,傅為了不讓丈夫丟臉,決定精進廚藝。她拿出部分嫁妝當學費,從餐館師傅那裏學到砂鍋魚頭、蝦子大烏參、宮保雞丁、魚香肉絲等各省料理,還派林春潛入餐廳偷師,得知讓京都排骨好吃的祕方是加A1牛排醬。在精進廚藝的過程中,傅培梅認為自己若是學會了中國各省的菜,就能安慰更多思鄉的人。 米店老闆逝世後,義甫收留了阿繁共同經營米店,崇尚共產主義思想的他也暗中宣揚信念。王孤夏在進入軍隊七年後退伍,因腿有疾患而流落街頭。 2017年,王傳寶的債主找上門,多虧林春向債主說情,才讓王傳寶逃過一劫。債主要王傳寶努力經營餐廳並藉此還債。但王傳寶見餐廳無法脫手,和林春的隔閡也加劇,便棄她而去。Kiki不想被過度保護,藉機逃跑後來到餐館,恰巧見到昏倒的林春。 | ||||
51 | 5 | 2017年8月11日 | 1.31[64] | |
程紹慶的同事和傅培梅的同事都對傅培梅的廚藝讚譽有嘉,希望她開班授課,程紹慶起初反對,後來見傅培梅做得有聲有色,轉而默默支持。在王孤夏給傅培梅搭棚架後,傅培梅做拔絲地瓜慰勞他,這讓王憶起了母親的味道,傅培梅深有共鳴。程紹慶替岳母弄到了香港護照後,傅培梅啟程把母親接來台灣。 昏倒在路上的王孤夏被阿繁帶回到義甫的米店,王孤夏便在米店工作,他和林春都發現義甫與在郵局工作的女孩蕙美密切來往,這讓心儀義甫的林春受到打擊。但蕙美實際上是警總的臥底,這使得義甫在某個夜晚被警總抓走。[65] 2017年,清醒的林春記憶錯亂,餐廳也因此無法再起,但林春早已拿存款替孫子先還了200萬,又把餐廳印鑑證明和印章交給他。王傳寶痛改前非,觀看《傅培梅時間》用心習廚,想和Kiki一起重振餐館。但Kiki逃跑的事被父親發現,還被他斷絕父女關係。 | ||||
52 | 6 | 2017年8月18日 | 1.23[66] | |
台視的製作人邀請傅培梅上電視教做菜,對於要在現場直播的半小時節目裡做菜,傅培梅感到相當有挑戰,她好不容易弄到了黃魚,並在事前反覆演練,但拍攝當天到了電視台後才發現忘了帶菜刀,多虧林春到台視員工餐廳借了一把,才讓傅培梅的電視處女秀順利結束,並奠定了她往後的烹飪教學之路。 義甫被判20年徒刑,王孤夏當掉母親的錶,替林春打通關節,讓她去探義甫的監。在林春回去後不久,義甫裝死越獄失敗,遭到擊斃。林春回到無人的米店,潸然淚下。之後,林春把王孤夏的錶贖回並還給了他。隨著傅培梅的小孩長大,林春感到自己不被需要,她便搬出來和王孤夏結為連理,靠著做饅頭維持生計,後來事業有成,開了餐廳。 2017年,王傳寶和Kiki為了開餐館而勤奮練習燒菜,一段時間後終於到了可以開張的地步,Kiki的父親看到女兒的努力,兩人的心結也化解。失智的林春恍惚之中與傅培梅重逢,兩人互相道謝。次日,梅珍味餐館隆重開幕。 |
評價
評論
在節目播出之前,因為傅培梅的高知名度和安心亞過去的性感和丑角形象[20],使安心亞受到諸多批評,有些網友表示不希望安心亞把自己的啟蒙師傅搞壞,安心亞因為這些先入為主的感想傷心不已[45][44][67][27],還用視訊向朋友宣洩情緒[24]。李至正聽聞後勸她不要看情緒性的留言[67][68]。孫可芳也因為在《天黑請閉眼》中的傑出表現,讓一些觀眾在節目播出前就不看好她的表現,認為她無法超越先前的演出。[69]
《五味八珍的歲月》第一集首播的收視率是1.04,最高收視1.32落在林繁和林春登場後展現了兄妹情誼,由於孫可芳在《植劇場》的《天黑請閉眼》裡飾演到結局才讓觀眾知道身份的殺人兇手,在《五味八珍的歲月》裡也有殺人的橋段,讓該段情節被觀眾調侃「第一集就抓到兇手」[36][70][71]。專欄作家管仁健在看完第一集後,認為故事缺少了「日本味」。他指出中菜師傅在傳授料理時通常會藏一手,以免徒弟超越自己的成就,但傅培梅的烹飪節目鉅細靡遺,從洗滌到擺盤都相當清楚,有如日本教育中的「匠人精神」。管仁健認為《五味八珍的歲月》裡就是少了這種日治時代「國語家庭」特有的味道。[72]
第二集和第三集的收視率不如首集,製作團隊認為要讓觀眾暖身一下[37]。第四集首播的收視率開始攀升,平均達到1.13[73],最高收視1.42落在傅培梅瞞著丈夫花錢求學,請川菜師傅到家裡學做菜的場景[41][53][54]。第五集平均收視為1.31,最高收視為傅培梅教導眾人做菜的橋段[65]。安心亞這一段的表現受到很高的評價,不少網友認為做菜教學和口音與傅培梅極為相似,如同傅培梅附身,扭轉了過去對她的刻板印象[74][75][76][77],安心亞的母親也很稱讚她的表現。[78][28]
獎項
2018年8月29日,第53屆電視金鐘獎入圍名單公布,孫可芳入圍了「戲劇節目女主角獎」,演技受到肯定[79][80],而安心亞則以另一部《阮氏碧花與她的兩個男人》入圍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對此,金鐘獎評審團主委吳洛纓解釋,相較於安心亞對傅培梅的完成度,孫可芳對林春的完成度更高[81]。孫可芳接獲消息後先向外公報了喜,並感謝評審的肯定,她表示自己的入圍有很大程度是外公的幫忙,入圍是對外公有了交代[82][83]。除此之外,《五味八珍的歲月》還入圍了戲劇節目編劇獎和美術設計獎。[84]
年度 | 大獎 | 獎項 | 入圍者 | 結果 |
---|---|---|---|---|
2018 | 第53屆金鐘獎 | 戲劇節目編劇獎 | 溫郁芳、張可欣 | 提名 |
戲劇節目女主角獎 | 孫可芳 | 提名 | ||
美術設計獎 | 連玉喆、劉基福、陳雅雯 | 提名 | ||
參考資料
- Eric. . GQ. 2017-07-03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中文(臺灣)).
- 林怡宣. . 旺報. 2017-07-13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1) (中文(臺灣)).
- 林冠伶. . 上報. 2017-08-18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0) (中文(臺灣)).
- . 植劇場.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0) (中文(臺灣)).
- . 今日新聞. 2017-07-13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4) (中文(臺灣)).
- 廖佩玲. . 發表該新聞的公司. 2017-09-12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中文(臺灣)).
- 吳志偉. . 自由時報. 2017-06-28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7) (中文(臺灣)).
- . 八大電視. 2017-06-29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臺灣)).
- . 新唐人亞太台. 2017-07-17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8) (中文(臺灣)).
- 蕭宇涵. . 今日新聞. 2017-08-09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9) (中文(臺灣)).
- 杜沛學. . 聯合報. 2017-08-09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9) (中文(臺灣)).
- 林淑娟. . 中時電子報. 2017-06-28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1) (中文(臺灣)).
- 梁欣喬. . 鏡周刊. 2017-06-29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臺灣)).
- 林奕如. . ETtoday新聞雲. 2017-07-06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3) (中文(臺灣)).
- 林奕如. . ETtoday新聞雲. 2017-07-13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4) (中文(臺灣)).
- 梁欣喬. . 鏡周刊. 2017-07-27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臺灣)).
- 阮馨儀. . 今日新聞. 2017-05-11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臺灣)).
- 杜沛學. . 聯合報. 2017-08-03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中文(臺灣)).
- 杜沛學. . 聯合新聞網. 2017-05-10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1) (中文(臺灣)).
- 杜沛學. . 聯合新聞網. 2017-06-21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1) (中文(臺灣)).
- 蕭方綺. . 自由時報. 2017-08-10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3) (中文(臺灣)).
- Daniel Ku. . VOGUE. 2017-07-17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中文(臺灣)).
- 高睿希、李鍾泉. . 鏡周刊. 2017-05-10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臺灣)).
- 林淑娟. . 中時電子報. 2017-07-13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7) (中文(臺灣)).
- 梁欣喬. . 鏡傳媒. 2017-08-01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臺灣)).
- 張力文. . 蘋果日報. 2018-06-14 [2018-09-12] (中文(臺灣)).
- 杜沛學. . 聯合新聞網. 2017-08-17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中文(臺灣)).
- . Yahoo. 2017-08-18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中文(臺灣)).
- 林淑娟. . 中時電子報. 2017-08-01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0) (中文(臺灣)).
- 吳志偉. . 自由時報. 2017-05-10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8) (中文(臺灣)).
- 林奕如. . ETtoday新聞雲. 2017-08-01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1) (中文(臺灣)).
- 吳志偉. . 自由時報. 2017-07-10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1) (中文(臺灣)).
- 吳志偉. . 自由時報. 2017-07-15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5) (中文(臺灣)).
- . 今日新聞. 2017-07-15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臺灣)).
- 何渝婷. . knowing. 2017-07-21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0) (中文(臺灣)).
- . 上報. 2017-08-17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臺灣)).
- 梁欣喬、楊兆元. . 鏡周刊. 2017-07-25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臺灣)).
- 蕭宇涵. . 今日新聞. 2017-07-06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7) (中文(臺灣)).
- 蕭宇涵. . 今日新聞. 2017-07-18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5) (中文(臺灣)).
- 蕭宇涵. . 今日新聞. 2017-07-13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臺灣)).
- . 上報. 2017-08-07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2) (中文(臺灣)).
- 蕭宇涵. . 今日新聞. 2017-08-07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3) (中文(臺灣)).
- 王丹荷. . 青年日報. 2017-07-28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臺灣)).
- 張詠淇、林弘斌. . 鏡周刊. 2017-07-13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臺灣)).
- 杜沛學. . 聯合新聞網. 2017-07-13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 (中文(臺灣)).
- 林淑娟、粘耿豪. . 中時電子報. 2017-07-25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9) (中文(臺灣)).
- 蕭方綺. . 自由時報. 2017-08-04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8) (中文(臺灣)).
- 蕭方綺. . 自由時報. 2017-08-12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2) (中文(臺灣)).
- 王建棠. . 三立新聞網. 2017-02-20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2) (中文(臺灣)).
- 杜沛學. . 聯合新聞網. 2017-02-20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2) (中文(臺灣)).
- 梁欣喬. . 鏡周刊. 2017-08-07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臺灣)).
- 吳志偉. . 自由時報. 2017-08-07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7) (中文(臺灣)).
- 杜沛學. . 聯合報. 2017-08-07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 (中文(臺灣)).
- 沈瑾暘. . TVBS. 2017-08-08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中文(臺灣)).
- 杜沛學. . 聯合新聞網. 2017-08-14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中文(臺灣)).
- 林淑娟. . 中時電子報. 2017-08-14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9) (中文(臺灣)).
- 梁欣喬. . 鏡周刊. 2017-08-04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臺灣)).
- 李鴻典. . 三立新聞. 2017-07-14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臺灣)).
- . blog.myvideo.net.tw. [2022-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2) (中文(臺灣)).
- . 凱絡媒體週報. 2017-07-17 [2017-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中文(臺灣)).
- . 凱絡媒體週報. 2017-07-24 [2017-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中文(臺灣)).
- . 凱絡媒體週報. 2017-08-01 [2017-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中文(臺灣)).
- . 凱絡媒體週報. 2017-08-07 [2017-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中文(臺灣)).
- . 凱絡媒體週報. 2017-08-14 [2017-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中文(臺灣)).
- 吳志偉. . 自由時報. 2017-08-14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4) (中文(臺灣)).
- . 凱絡媒體週報. 2017-08-23 [2017-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中文(臺灣)).
- 蕭宇涵. . 今日新聞. 2017-07-13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臺灣)).
- 鄭景雯. . 中央社. 2017-07-13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6) (中文(臺灣)).
- 杜沛學. . 聯合新聞網. 2017-08-13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中文(臺灣)).
- 杜沛學. . 聯合新聞網. 2017-07-17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中文(臺灣)).
- 林淑娟. . 中時電子報. 2017-07-17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30) (中文(臺灣)).
- 管仁健. . 新頭殼. 2017-07-23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3) (中文(臺灣)).
- 吳志偉. . 自由時報. 2017-08-07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30) (中文(臺灣)).
- 林奕如. . ETtoday新聞雲. 2017-08-15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9) (中文(臺灣)).
- 杜沛學. . 聯合新聞網. 2017-08-16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中文(臺灣)).
- 吳志偉. . 自由時報. 2017-08-17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8) (中文(臺灣)).
- 林奕如. . ETtoday新聞雲. 2017-08-17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中文(臺灣)).
- 梁欣喬. . 鏡傳媒. 2017-08-17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臺灣)).
- 林淑娟. . 中時電子報. 2017-08-15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7) (中文(臺灣)).
- 林淑娟. . 中時電子報. 2018-08-29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中文(臺灣)).
- 蔡世偉. . 三立新聞網. 2018-08-29出版日 [2018-09-12] (中文(臺灣)).
- 洪文. . ETtoday新聞雲. 2018-08-29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中文(臺灣)).
- 林奕如. . ETtoday新聞雲. 2018-08-29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中文(臺灣)).
- 郭曉芸. . 鏡周刊. 2018-08-30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