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亮功

楊亮功1895年8月8日—1992年1月8日),保銘亮功以字行安徽巢縣人。紐約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國立安徽大學(今安徽師範大學)校長、監察委員二二八事件調查委員、監察院祕書長考試院院長逢甲大學董事長東吳大學董事長[1]

楊亮功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895年8月8日
 大清安徽巢縣
逝世1992年1月8日(1992歲—01—08)(96歲)
 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
籍贯安徽巢縣
国籍 大清(1895-1911)
 中華民國(1912-1992)
政党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学历
经历

早年

1920年,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1921年,任安徽省立第一中學校長。後留學美國,两年后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

經歷

1927年,獲紐約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8年,返回中國任河南省立中山大學教授兼文科主任,6月並任胡適主持的吳淞中國公學副校長。1930年,任省立安徽大学校長。1931年,因開除學生引起風波,轉任北京大學教育系教授。1933年,擔任監察委員。1945年10月,調任閩臺監察使。

1947年發生二二八事件,奉監察院長于右任之命來台灣調查,擔任二二八事件調查委員。3月8日,與憲兵第四團抵達基隆港。3月9日,奉監察院命抵台「視察」之閩台監察使楊亮功,上午接見記者發表談話,希望迅速恢復秩序[2]:8308。3月10日,楊亮功電于右任,報告抵台情形,稱與陳儀商議,對事變「將採鎮壓與安撫兼施辦法」[2]:8308。4月11日,乘台南輪返抵南京。4月16日,楊亮功、何漢文向監察院提交「調查『二二八事件』報告」與「台湾善后办法建议案」[2]:8335。報告認為事變原因是物價高漲與失業增加,政府統治政策失當,部分公務員貪污失職[2]:8335。建議撤銷長官公署,改設省政府,選用省內人士任職;實行二五減租,公地分配;撤銷專賣、貿易局,輔助產業發展;進行賠償、撫恤;鼓勵台灣與內地文化教育交流[2]:8335。報告中提到:軍警死傷比本省人嚴重,外省人死57人、傷1,364人、失蹤10人;本省人暴徒被擊斃43人、俘獲85人、自新者3,023人。

林木順在著作《台灣二月革命》中指稱:「(3月9日)上午10時,柯遠芬引導楊亮功到圓山陸軍倉庫前面廣場,指遍倒在廣場上的數百個死屍說:‘這些就是昨晚進攻這個倉庫,被國軍擊斃的奸匪暴徒。’楊亮功無言。後來楊亮功對他的跟隨人透露:倉庫附近並沒有戰鬥過的跡象,死者都是十八、九歲的中學生,又沒有攜帶武器……這數百名十八、九歲的中學生,應是昨晚在市內各派出所維持治安,而機槍步槍齊響以前,被憲警,林頂立的『行動隊』和許德輝的『忠義服務隊』所拘捕、押到圓山倉庫前面廣場,被國軍擊斃的。」

1950年,任監察院祕書長。1954年,改任考試委員,兼任考試院職位分類計畫委員會主任委員。

晚年

1960年,參與逢甲工商學院的設立,為其董事之一。1968年,任考試院副院長。1973年,任考試院長。1975年,兼任東吳大學董事長。1978年9月,院長任期屆滿,任總統府資政。晚年口述「二二八事变奉命查办之经过」,1992年1月8日,病逝台北。

註釋

  1. 省立安徽大學為安徽師範大學前身。
  2. 國立安徽大學為安徽師範大學前身。

參考資料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五四纪念皖籍教育家杨亮功 助胡适开创中国公学黄金时代。
  2.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