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双子

楊双子是一名台灣小說家、大眾文學與次文化研究者。本名楊若慈(1984年7月10日-),台中市烏日區人。「楊双子」為她與雙胞胎妹妹楊若暉(1984年7月11日-2015年6月19日)的共用筆名,「子」為日文漢字的雙胞胎,因妹妹考據日本時代的歷史,因此特意選用日文漢字再冠上兩人的姓氏。

生平

簡介

大約5歲時,楊双子的父母離異,父親離家出走、母親再婚,雙胞胎唯一的依靠剩下阿嬤。在阿嬤過世後,除了接受學校老師及教官的各種善意幫助外,姊妹倆也開始出外打工賺錢,姊姊在雞排店、麵包店當學徒,妹妹在教具公司當工讀生。兩人自立自強,白天工作,晚上讀夜校。[1][2]

2008年左右,楊若慈與楊若暉開始著迷於百合文化,妹妹做百合文化的研究、姊姊做百合的創作,因為動畫《魔法少女奈葉》,楊若慈寫出第一篇同人小說。2014年,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宣布舉辦歷史小說獎。因為希望透過獎金緩解醫療費以及經濟壓力,姊妹倆決定聯手書寫台灣歷史百合小說,由楊若暉負責搜尋查找歷史文獻,並建立資料庫,楊若慈負責發想構思故事情節。[3]身為小說創作者的同時,楊若慈也具有學者的身分,其研究領域為大眾文學、ACG次文化,有單篇論文散見於期刊、專書,碩士論文獲中華民國教育部「102年度教育部獎助性別平等教育碩博士論文及期刊論文」獎助。[4]

2016年楊若暉離世一年後,楊若慈以楊双子為筆名,出版了第一本百合小說《撈月之人》。之後陸續於2017年、2018年分別出版了長篇小說《花開時節》以及短篇小說集《花開少女華麗島》,兩本皆為以台灣日治時期為背景的百合小說。其中《花開少女華麗島》收錄了《花開時節》眾多角色番外篇與其他少女小說創作。

楊若慈與楊若暉

15歲開始,姊妹倆互相扶持過生活,姊姊當麵包學徒,妹妹打工。

25歲那年,妹妹罹癌,自此兩人約定,不要讓生命留下遺憾,於是姊姊若慈開始寫作,妹妹若暉則研究歷史,「」則成為她們共同筆名,取自日文「雙胞胎」之意。

2015年妹妹因癌症過世,臨終前交代姊姊要繼續寫小說,百合小說成為了姊妹倆超越生死的羈絆。

作品

著作

書名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備註
《撈月之人》奇異果文創2016年5月6日ISBN 978-986-927-203-2 繪者:金芸萱
《華麗島軼聞:鍵》九歌出版社2017年10月1日ISBN 978-986-450-147-2 多人合著
《花開時節》奇異果文創2017年10月4日ISBN 978-986-953-871-8 致敬楊千鶴的短篇小說《花開時節》
《花開少女華麗島》九歌出版社2018年5月30日ISBN 978-986-450-189-2 長篇小說《花開時節》的番外篇合集
《臺灣漫遊錄》春山出版2020年3月21日ISBN 978-986-986-626-2共同著者青山千鶴子為虛構人物
《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寶瓶文化2020年12月ISBN 978-986-406-209-6首部散文創作
《開動了!老台中:歷史小說家的街頭飲食踏查》玉山社2021年12月ISBN 978-986-294-290-1首部散文創作

《花開時節》

《花開時節》是楊双子的代表作,靈感源自於楊千鶴的〈花開時節〉。

《花開時節》的主角為二十二歲的現代大學畢業生,在一次意外落水後,穿越到台灣日本時代,成為台中楊姓家族中備受寵愛的六歲屘千金楊雪泥(雪子),歷經大正昭和時期來到二戰初始,長成十七、八歲的少女。從小和雪子一起長大的灣生早季子,則是雪子唯一的寄託。但兩人的台日身分背景,及雪子背負的家族命運,卻讓她們的情誼起了未知的波折變化。由於雪子是穿越歷史而來,因此能夠「預測」台灣可能的變化,即便如此,卻發現隻身一人──尤其是女人──在時代中的無以為濟。[5]

1930年代左右的台灣,正經歷著劇烈的時代變動,一群女人也正經歷她們生命中的花開時節。書中以女性的觀點記述日治時期,讓讀者看見日治時期的另一個面貌。這些女性在意的,不見得是民族精神或國家認同。楊双子在自己的文章之中,曾經提到:「這種細瑣的、微不足道的小事,著眼政治、國族、男性的大歷史並不會記載下來。即使如此也沒有關係,那些歷史不記載的,就讓文學代勞吧!」[6]

《花開少女華麗島》

本作為《花開時節》的番外篇合集,定位為台灣歷史百合小說,並對日本時代台灣文學致敬。在短篇小說集裡,以百合為主題創作,描繪異性戀女性之間的同性情誼及慾望流動。故事背景設於1910年代中期至1940中期,描繪曾經的日本帝國於台灣的流金樣貌。[7]

楊双子於代序裡提及,台灣文學系譜在日本時期曾存在少女小說文類,但戰後被截斷血脈,直到近十幾年百合文化興起,復又嫁接日本少女小說傳統。楊双子企圖延續此一傳統,召喚出過去在台灣文學史邊緣徘徊的日治時代少女幽靈。[8]

漫畫原作

連載雜誌期刊篇名作畫
CCC創作集 《前進泰國漫畫現場:CCC創作集4號》地上的天國(上)星期一回收日
《那些花與夢:CCC創作集5號》地上的天國(下)
《條漫新宇宙:CCC創作集13號》昨夜閑潭夢落花(上)
《想像異文化:CCC創作集14號》昨夜閑潭夢落花(下)
《女性意識,覺醒!:CCC創作集19號》庭院深深華麗島(上)
《臺漫正著時!2019大回顧:CCC創作集20號》庭院深深華麗島(中)
《學習不難,漫畫搞定!:CCC創作集21號》庭院深深華麗島(下)
《夢想清單:聖地巡禮:CCC創作集23號》綺譚花物語 無可名狀之物
單行本
書名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備註
《綺譚花物語【漫畫】》台灣東販2020年7月29日ISBN 978-986-511-423-7額外收錄加畫的番外篇
《綺譚花物語【小說】》ISBN 978-986-511-424-4插畫由星期一回收日負責

著作相關評論

《花開時節》

許多《花開時節》的書評皆提及楊双子對於女性間的同性情誼的描寫。臺灣專職作家駱以軍認為《花開時節》這本小說的書寫筆法讓他佩服。相似於晚期印象派的畫作,有種偏執的昭和風,一種台灣的「南方憂鬱」。並透過史料的蒐集,轉換成一個謎樣的小說時空。[9]

作家廖梅璇認為作者對於各階層女性心理的刻畫,使本書超脫一般穿越小說的公式,深入探索本土女性自覺。且開創以女性為主體的歷史小說新局面。[10]

靜宜大學台文系博士後研究員陳沛淇認為,《花開時節》在歷史小說中結合百合元素,且與多數日治時代作品訴諸的議題有所區隔,在「穿越」、「百合」的通俗標籤下,揭示了一項嚴肅的主題並重塑以女性主體為中心的敘事脈絡,是嚴肅的內容與大眾文化性格融合後的最佳作品。[11]

《花開少女華麗島》

作家廖梅璇認為楊双子的《花開時節》與楊千鶴2001年所出版的《花開時節》敘事方式形成正反邏輯的辯證。作者對女校同窗之愛與階級國族等異質元素的穿插,有如形影交映連翩閃現的動態浮世繪[12]

《華麗島軼聞:鍵》

作家翟翱將收錄於《華麗島軼聞:鍵》中的〈庭院深深〉比擬為臺灣版「下女的誘惑」,認為在整部作品集中,這篇小說最為能夠成功地藉由「類型」,來處理台灣文學史的議題。[13]

獲獎與補助紀錄

2008年,以小說〈最好的時光〉獲得第二十五屆中興湖文學獎小說組第二名[14]

2010年以〈四十不惑〉獲得第二十七屆中興湖文學獎極短篇組第二名[15]

2015年時,小說〈花開時節〉、散文〈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獲得第四屆台中文學獎小說組第三名與散文組第一名。

2016年,小說〈木棉〉獲得第十八屆台北文學獎小說組優等獎[16]。同年,「楊双子《花開時節》長篇小說創作計畫」得到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16-2期的文學類常態補助[17]

2018年,「楊双子歷史小說《華麗島漫遊錄》創作計畫」得到中華民國文化部107年「青年創作」補助[18];「楊双子《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散文創作計畫」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18-2期的文學類常態補助[19]

文獻參考/外部連結

  1. 陳又津. . 鏡週刊 Mirror Media. [2017-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8).
  2. 女人迷性別主編 婉昀. . 女人迷. [2018-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3. 蔡雨辰. . 博客來OKAPI 閱讀誌. [2018-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5).
  4. . 作家生活誌. [2018-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8).
  5. . [2018-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5).
  6. 楊双子. . [2018-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8).
  7. 楊双子.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0).
  8. 廖梅璇.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0).
  9. 楊双子. 初版. 奇異果文創. 2017-10-04 [2018-12-17]. ISBN 9789869538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5).
  10. 廖梅璇. . 博客來OKAPI閱讀生活誌. [2018-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5).
  11. 陳沛淇. . OPEN BOOK閱讀誌. [2018-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7).
  12. 廖梅璇. . 博客來OKAPI閱讀生活誌. [2018-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5).
  13. 翟翱. . 博客來OKAPI閱讀生活誌. [2018-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14. .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2018-12-17].
  15. .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2018-12-17].
  16. . [2018-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5).
  17. .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2018-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4).
  18. . 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 [2018-12-17].
  19. .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2018-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