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虔豪

楊虔豪(1990年5月23日台灣的新聞工作者與專欄作家。

楊虔豪
罗马拼音Yang Chien-Hao
出生 (1990-05-23) 1990年5月23日
臺灣台中市
居住地 首爾
国籍 中華民國
语言國語韓語英語
教育程度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
职业記者
知名于駐韓獨立記者
品牌韓半島新聞平台

生平

出生於台灣台中市。最初在學生時期,以採訪脫北者與MBC電視台罷工等議題發跡。[1],自國立成功大學畢業後,於2013年起常駐大韓民國,以駐韓獨立記者與個人新聞品牌韓半島新聞平台,活躍於新聞界,為台灣香港多家媒體製作南北韓的時事報導。

中華民國大韓民國1992年斷交後,大部分台灣媒體的駐韓記者相繼撤離,目前主流媒體僅剩中央通訊社仍有駐點。在楊以獨立記者常駐南韓後,不少台灣媒體主管、政府人士與閱聽眾,時常以楊的文章,作為理解南北韓消息的參考來源。楊也不時為許多韓國日本報章雜誌,撰寫有關台灣議題的採訪報導與專欄文章。

經歷

  • 韓半島新聞平台 創辦人 (2013年~)
  • 公視、轉角國際、報導者端傳媒鏡週刊 特約撰稿記者 (不定期)
  • 想想論壇、天下獨立評論、鏡傳媒上報、思想坦克 專欄作家
  • 傳媒今日 專欄作家 (2015年7月13日~2015年12月27日)
  • 韓民族21 專欄作家 「楊虔豪的台灣視線」(2017年9月21日~2018年5月1日)
  • BBC中文網 駐韓特約記者 (2014年8月17日~2017年5月5日)
  • TVBS 駐韓特約記者 (2017年~)

主要事件

面對台灣香港媒體政治人物,對南北韓理解不足的情況下發表論述,楊虔豪時常強烈批判與反駁。由於用字風格激進、甚至極具攻擊性,而時常引起議論。

批判蔡英文臉書祝賀朴槿惠當選總統並質疑朴槿惠自主能力

2012年12月19日新世界黨候選人朴槿惠當選大韓民國第18屆總統。時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在臉書上發文道賀,表示朴的當選是「韓國女性從政的劃時代記錄」,並寫道:「朴槿惠女士這次獲得過半韓國人民支持,除她個人因素外,我們也不能忽略韓國政府社會,在轉型正義上的堅持與努力。」

蔡英文臉書發文刊登後,立刻引發負評與爭議。台灣蘋果日報論壇版於12月21日在刊出楊虔豪的文章「朴槿惠當選 女權未必進步」[2]。他在文中指責,當時已連任5屆國會議員朴槿惠,面對父親(前獨裁總統朴正熙)執政時侵犯人權與反民主的問題,皆未認真應對,面對政治,仍從屬父權餘孽,使「女權」成為依附性質的包裝外皮,因而將朴槿惠的當選,視為社會的退步。

楊虔豪並以自身在選舉現場的觀察寫道:「選前走訪兩候選人競選場合,發現在政壇打滾超過10年的朴槿惠,造勢集會上仍在讀稿,連台上揮手致意等動作,全由幕僚提醒才做出。不禁懷疑她到底有多少自主能力。」他批判蔡英文「為鄰居出了個女總統而沾沾自喜」、「暴露出政治人物的偏狹愚昧」。

該文刊出後,在台灣網上引發廣泛轉載[3]。結果在2016年底,朴槿惠遭揭發放任親信崔順實干政的醜聞,並牽扯出連串弊案,最後引發民眾上街發動大規模反政府燭光示威,迫使朴槿惠遭彈劾下台。

批判國民黨地方選舉醜化韓國

2014年底,時逢中華民國地方選舉競選階段,中國國民黨YouTube上載競選宣傳影片,片中出現一位穿著傳統韓服的女性,搭配旁白稱「大陸和韓國正式簽訂FTA韓國每年比台灣省下1,632億關稅」、「民進黨能否繼續粗暴阻攔下一代?韓國也在看。」

楊虔豪在想想論壇專欄文章「戳破中國國民黨「妖韓惑眾」的「國際觀」」[4]中,以表格整理韓中FTA內容,並批判國民黨不斷炒作韓中FTA,主張台灣若不和中國簽訂貿易協定,經濟將受阻,卻從未見到國民黨進一步分析與解釋韓中FTA的利弊,直指國民黨韓中FTA作為「煽動仇恨、打擊民進黨與恐嚇選民的工具」。

時逢318學運經過8個月,國民黨聲望低迷,打出韓國的選舉宣傳廣告也引發各界撻伐,最後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結果,國民黨慘敗,在全台22個縣市首長(包含直轄市6都)中,僅獲得6處的執政權。

電爆聯合報主筆事件

2017年1月4日台灣聯合新聞網「重磅快評」欄目,刊載聯合報主筆室撰寫的評論《「從『地獄韓國』來看台灣的『一例一休』」》[5],批判蔡英文政府推動一例一休政策,變相使勞工休假增加,並將引發物價上漲與裁員,導致台灣競爭力落後南韓

2017年1月5日,轉角國際刊載楊虔豪的評論文章「地獄朝鮮打臉文:今天,讓我電爆《聯合報》主筆」[6],以2001年2015年間,台韓兩國年均工時的圖表相比,指出南韓早年年均工時確實高出台灣許多,但不斷下滑,自2010年後與台灣處於相同水準;但15年來,南韓工業服務業平均月薪,翻兩倍成長,台灣卻只微幅增加,現在處於工時接近、薪資卻比南韓少的困境。

楊虔豪並細列當時南韓適用的工時與休假制度,說明南韓勞動條件較台灣嚴峻,並指責撰稿的聯合報主筆缺乏對台韓勞動條件的基礎認知,還刻意以錯誤資訊誤導與攻擊。他於內文收尾時寫道:「人家『地獄朝鮮』第一大報《朝鮮日報》,好歹新進記者薪水至少新台幣85K起跳,「鬼島」《聯合報》主筆,有本事就先要求報社把新進記者待遇,提升至相同水準,再來提台韓競爭力,比較恰當,不然被電爆也只是剛好而已。 」文末並附上疑似具濃厚挑釁意味的愛心符號。

該文自1月5日上午刊出,立刻引發大量讀者轉發。由於轉角國際與聯合新聞網同屬聯合線上集團,楊的文章毫不諱言地尖銳批評同集團的聯合報主筆室,引發外界議論。但在同日中午過後,轉角國際將文章標題改為「地獄朝鮮打臉文:台灣媒體,你哪裡出了錯?」該文最後在轉角國際網站創下30萬點閱率,成為撰稿作者中單篇文章最高流量紀錄。

2017年3月17日,在朴槿惠彈劾下台並收押後,聯合新聞網重磅快評欄目,又刊登評論文章「馬、朴落難 台灣已深陷韓化危機而不自知」[7],隔天轉角國際再次刊登楊虔豪的回擊文章「【重磅電爆】馬、朴落難?戳爆台灣韓國化」的無稽之談」[8],揭發該文存在假新聞,刻意誤導新聞事件。楊在文末以更強烈批判口吻表示:「若《聯合報》主管繼續縱容這種骯髒內容持續傳播,一再提醒、卻又一再予以忽略,那就是媒體的失職與墮落…這種文只要敢再出現,每見一次我就電一次,電爆到主筆看清問題為止。 」

2017年10月29日,轉角國際成立2週年時舉行的與讀者特別問答互動影片中[9],有網友詢問「請問楊虔豪打爆主筆室,被打的主筆室誰?」轉角國際編輯張鎮宏回應:「那人不是編制裡的人,他不是新聞媒體人。」 編輯七號(本名林齊皓)與喬喬(本名喬蘭雅)則透露,該主筆為「國立某大學有出版過漫畫教科書的教授」。張鎮宏更憤怒說道:「那人很過分!他後來還打電話過來,不知道在從啥潲(此段後面被消音),打電話過來直接劈頭就罵。」

指控香港學者鍾樂偉抄襲

2018年,接露崔順實干政案、迫使總統朴槿惠彈劾下台的韓國JTBC電視台社長兼當家主播孫石熙,預定於5月18日訪問香港。受香港記者協會之邀,孫石熙將於浸會大學發表演講,並由香港中文大學講師、專欄作家鍾樂偉(現任商業電台雷霆881節目《國際線》「熱探38度」主持人),在孫石熙的演講前,向觀眾簡報韓國媒體概況。

楊虔豪於孫石熙演講前的5月15日深夜,透過韓半島新聞平台臉書粉絲專頁[10],指控鍾樂偉2012年8月4日香港主場新聞》(《立場新聞》前身)發表的文章「MBC罷工行動與南韓的媒體政治」,有許多部份直接抄襲自己早先為台灣蘋果日報所撰寫的評論文章。楊並指控鍾連同一篇文章內提到MBC電視台的董事會,在不同段出現「放送文化振興會」與「廣播文化基金會」兩種不同名稱,顯示鍾不僅抄襲,連寫完文章也未再三確認。楊對鍾抨擊道:「連最基本的韓媒常識都無法判別,顯示鍾根本毫無專業可言,他沒資格以學者專家身分,擔當演講會上介紹南韓傳媒概況的角色…請這種水準的人到演講會上,是對孫石熙主播香港傳媒界的嚴重侮辱。」

在得知楊虔豪的指控後,鍾樂偉5月16日午夜向楊私訊回覆[11],承認自己的抄襲行為,並正式向楊虔豪道歉。最後,在孫石熙出席浸會大學演講當天早上,香港記協宣布,鍾樂偉缺席孫石熙演講前的簡報環節[12]

批判屈穎妍專欄無知謬論

2021年5月15日香港建制派專欄作家屈穎妍在《大公報》「妍之有理」專欄[13] 上撰文稱:「以《上流寄生族》獲奧斯卡獎南韓導演奉俊昊,能從原本在民主化抗爭現場丟擲易燃武器學運份子,成為國際公認優秀導演,是因政府在暴亂後廣設演藝學校,讓南韓幾十年後再無汽油彈,韓流亦蔚為世界風潮。」她並表示,若香港社會有足夠表演舞台,讓年輕人發光發熱,政治就不會成為選項,主張香港應「學習南韓」,才能將年輕人「拉回正軌」。

2021年5月17日,楊虔豪在香港眾新聞》撰寫評論文章「破除屈穎妍南韓電影發展與民主化的無知和謬誤」[14],指出民眾參與反政府的民主化抗爭示威,以及當局於民主化後解除對影視內容的審查,才是奠定南韓影視產業得以躍上國際舞台、受到世人關注與喜愛的主因。楊批評屈「倒因為果」,指責屈主張「給年輕人展現長才的舞台,就不會選擇政治」的論述,是「嚴重自我閹割」,並寫道:「若有一天,港人導出六四天安門事件反送中抗爭的電影,批判政權而能不被封殺,正常上映,我們才能真正期待,下個香港盛世的到來。」

著作

譯作

  • 《那天在那裡的人們》李嘉赫著,開學文化 ,2019年,ISBN 9789869715140

參考資料

  1. 馮小非. . 獨立媒體工作者協會. 2013-04-09 [2021-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7).
  2. 楊虔豪. . 台灣蘋果日報. 2012-12-21 [202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2).
  3. 林朝億. . 新頭殼. 2012-12-21 [202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2).
  4. 楊虔豪. . 想想論壇. 2014-11-26 [202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30).
  5. . 聯合新聞網. 2017-01-04 [202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5.
  6. 楊虔豪. . 轉角國際. 2017-01-05 [202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2).
  7. . 聯合新聞網. 2017-03-17 [202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5.
  8. 楊虔豪. . 轉角國際. 2017-03-17 [202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2).
  9. . 轉角國際. 2017-10-29 [202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2).
  10. . 韓半島新聞平台臉書專頁. 2018-05-15.
  11. . 韓半島新聞平台臉書專頁. 2018-05-17.
  12. . 香港記者協會臉書專頁. 2018-05-17.
  13. . 大公報. 2021-05-15 [202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2).
  14. . 眾新聞. 2021-05-21 [202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2).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