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共王
楚共王(前600年—前560年),或作楚恭王,出土楚国文献写作龔王[1],芈姓,熊氏,名審,春秋時代楚國國君。楚莊王之子,而後參與了鄢陵之戰。
楚共王
| ||
政权 | 楚国 | |
君主 | 楚共王審 | |
历时 | 31年 | |
|
---|
生平
- 即位時年幼,由重臣令尹(相當於丞相)子重專政。
- 楚共王六年(前585年)發生「子儀之亂」,大夫析公逃到晉國,成為謀士,這是「楚才晉用」的典故。
- 楚共王十六年(前575年)6月,在鄢陵地区(今河南鄢陵西南),晋楚进行了一场大战,史稱鄢陵之戰,楚共王中箭,眼睛负伤,公子茂成了俘虏,军帅子反自杀。
前560年,楚共王生了病,告诉大夫们说:“我没有德行,年幼的时候就做了一国之君。生下来十年先君楚庄王就去世了,没有来得及学习师傅和保傅的教训而承受了继承王位这许多福禄,因此缺乏德行而丧失了先君的霸业,在鄢陵之战损失了军队,让国家蒙受耻辱,使大夫们担心,这都是我的罪行,都够严重的了。如果由于大夫们的福气,我得以保全首领而善终,在这些祭祀安葬的事情上,得以在祢庙中追随先君,只能请求给予‘灵’或者‘厉’的恶谥了,请大夫们选择吧。”楚国的大夫们没有人回答,楚共王下达五次命令以后才答应了[2][3]。
这年秋季,楚共王去世,等到下葬的时候,令尹子囊和大家商量谥号,有的大夫说:“国君已经有过命令了。”子囊说:“不行,侍奉君王的人,要先称道国君的善行而不能依从他的过失,国君是用‘共’来命令的,怎么能不用这个字呢?声威赫赫的楚国,国君驾临而治,安抚着蛮夷,大规模的征伐南海,让他们从属于诸夏,这份光荣可以说很大了,有这样的光荣,又知道自己的过错,可以不说是共吗?如果首先称道国君的善行,请以‘共’为谥号。”大夫们都听从了他的意见[4][5]。
家庭
父母
注释
- 董珊. . 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 復旦大學出版社. 二〇〇八年八月 [2012-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 《左传·襄公十三年》:楚子疾,告大夫曰:“不穀不德,少主社稷,生十年而丧先君,未及习师保之教训,而应受多福,是以不德,而亡师于鄢,以辱社稷,为大夫忧,其弘多矣。若以大夫之灵,获保首领以殁于地。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于祢庙者,请为‘灵’若‘厉’,大夫择焉。”莫对。及五命乃许。
- 《国语·楚语上》:恭王有疾,召大夫曰:“不穀不德,失先君之业,覆楚国之师,不穀之罪也。若得保其首领以殁,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为‘灵’若‘厉’。”大夫许诺。
- 《左传·襄公十三年》:秋,楚共王卒。子囊谋諡,大夫曰:“君有命矣。”子囊曰:“君命以共,若之何毁之?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而知其过,可不谓共乎?请諡之‘共’。”大夫从之。
- 《国语·楚语上》:王卒,及葬,子囊议谥。大夫曰:“王有命矣。”子囊曰:“不可。夫事君者,先其善不从其过。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征南海,训及诸夏,其宠大矣。有是宠也,而知其过,可不谓‘恭’乎?若先君善,则请为‘恭’。”大夫从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