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寮 (大字)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貢寮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槓仔藔庄」,隸屬於三貂堡。該庄輪廓狹長且略呈東北-西南走向,東北與下雙溪庄為鄰,東與大石壁坑庄為鄰,南邊為大里簡庄、大溪庄,西北邊為大平庄、丁仔蘭坑庄、枋腳庄、魚行庄、長潭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庄隸屬於基隆廳,編入第十區。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第十區、第十一區合併為「槓仔寮區」。1920年(大正九年),該庄改制並雅化為「貢寮」大字,隸屬於臺北州基隆郡貢寮庄,大字下有「貢寮」、「內寮」小字名[2]。
戰後貢寮庄改制為貢寮鄉,隸屬於臺北縣,大字亦改制為村。2010年(民國99年)12月,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貢寮鄉改制為貢寮區,村改制為里。
交通
台鐵宜蘭線橫向經過貢寮地區北部的雙溪北岸,設有貢寮車站。由此往東南轉西南可前往宜蘭、羅東、花蓮、台東等地,往西可在八堵車站連接縱貫線以前往基隆、台北、桃園、新竹及中南部各地。
省道台2丙線又稱基福公路,經過本地區的雙溪南側,由此往西可前往雙溪、平溪、基隆市暖暖區等地,往東可於福隆接上省道台2線本線。
學校
參考文獻
-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