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利士路

機利士路英語:)是香港九龍紅磡鶴園一帶的其中一條道路,分為南北兩段,分別稱為機利士南路機利士北路,以佛光街為分界,現時已不相通。道路以黃埔船塢高級職員機利士(Gillies)命名[1]


命名日期約1863年
道路長度0.4(0.25英里)
车速限制50公里每小時
3至4
地點香港九龍九龍城區紅磡
起點佛光街
終點紅磡南道暢運道交界
建造
通車約1863年

命名日期約1863年
道路長度0.2(0.12英里)
车速限制50公里每小時
2
地點香港九龍九龍城區鶴園
起點馬頭圍道庇利街交界
終點鶴園街
建造
通車約1863年

概況

機利士南路

機利士南路由佛光街差館里的一段已改建成行人道(2011年重新通車,但只限九龍英基小學的校巴可以使用該路段,其他車輛不能駛入),只剩下北至差館里、南至紅磡南道暢運道交界的一段可以行車,當中蕪湖街以北的一段為單向南行,其餘路段雙向行車。車輛亦可從漆咸道北北行經地底行車隧道進入機利士南路的北段。

機利士北路

機利士北路由佛光街鶴園街的一段已不存在,只剩下南至鶴園街、北至馬頭圍道庇利街交界的一段尚存,當中北拱街以南的一段為單向南行,其餘路段雙向行車。

歷史

1863年,英資黃埔船塢公司在香港紅磡創業,當時政府於紅磡海岸進行填海工程,機利士路即為填海區上的其中一條道路。

1960年代初,因紅磡邨(今家維邨)以北需用地興建紅磡消防局和公務員宿舍建築群,機利士路於觀音山(即今佛光街鶴園街一帶面向東面的斜坡)的路段永久封閉,自此機利士路分成南北兩路,但直至1988年,「機利士路」一直都是兩段路的唯一官方稱呼。

2000年,香港政府發表《鐵路發展策略2000》,當中的沙田至中環綫曾經被建議考慮設立「機利士路站」取代位於老龍坑何文田站[2],但最終沒有獲接納。

2010年代初,由於機利士南路接近沙田至中環綫何文田站,因此道路沿線範圍被政府研究納入九龍城區市區更新計劃[3]

沿線建築

機利士南路
機利士北路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