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羊齒屬

櫛羊齒屬學名:),又名梳齒蕨屬櫛蕨屬,是合囊蕨科下已滅絕的一個,為一類生長在沼澤地區的蕨類。最早出現於晚泥盆紀,在石炭紀賓夕法尼亞世時期最為繁盛,最終於二疊紀初滅絕。其化石分布於全世界,以其葉片的化石最為廣泛常見。[2]

栉羊齿属
化石时期:
來自石炭紀地層的Pecopteris villosa的部分葉狀體化石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Tracheophyta
纲: 真蕨綱 Polypodiopsida
目: 合囊蕨目 Marattiales
科: 合囊蕨科 Marattiaceae
属: 栉羊齿属 Pecopteris
Brongn., 1822[1]

250~300種,見內文

櫛羊齒的學名"Pecopteris"是來自於希臘文pekin(意指「梳子(櫛)」),以及另一希臘字pteris(意指「蕨類(羊齒植物)」)[3],因為櫛羊齒的小葉為像梳子上的排列的形式而得名。[4]

特徵

櫛羊齒具有小齒狀的大型羽狀複葉。葉的脈絡很簡單,通常是由中間葉脈和與其垂直的副葉脈組成。它們的典型植株高度為4公尺[2]

物種

截至1997年,已有250~300個物種被分配到本屬之下。[5]

圖片

參考文獻

  1. . [2018-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0) (英语).
  2. Walker, Cyril; Ward, David. . Smithsonian Handbooks revised, illustrated. Dorling Kindersley. 2002: 292. ISBN 0789489848.
  3. Webster's New Universal Unabridged Dictionary, Simon & Schuster Publishing, 1972. ISBN 0-671-41819-X.
  4.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Volume II, 1976, pg. 1662.
  5.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櫛羊齒屬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