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厅 (音乐剧)
《歌厅》(英語:)是一部音乐剧,改编自约翰·范·德鲁顿()的1951年话剧《我是一个相机》(),该话剧改编自克里斯多福·伊舍伍的1939年的小说《柏林故事》()。这部音乐剧由弗里德·埃布()作词,约翰·坎德()作曲,于1966年11月在纽约百老汇首演。剧中故事以1931年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柏林为背景,围绕着美国小说作家克里夫·布莱德肖和19岁的英国卡巴萊歌手萨利·鲍尔斯之间的恋情展开。克里夫的房东施奈德小姐和她的追求者舒尔茨先生(一位卖水果的犹太老人)之间注定要失败的爱情是另一条故事线。见证了所有悲欢离合的是夜总会主持人。
歌厅 | |
音乐 | 约翰·坎德() |
---|---|
歌词 | 弗里德·埃布() |
剧本 | 乔·马斯特若夫() |
原著 | 约翰·范·德鲁顿()的话剧《我是一个相机》(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的小说《柏林故事》() |
演出 | 1966年波士顿(试演) 1966年纽约百老汇(首演) 1967年美国巡演 1968年伦敦西区 1969年美国巡演 1972年电影改编 1980年墨西哥 1986年伦敦西区 1987年美国巡演 1987百老汇 1988阿根廷 1989美国巡演 1992年西班牙 1993年伦敦西区 1998年纽约百老汇 1999年北美巡演 2003年西班牙 2004年墨西哥 2005年荷兰 2006年伦敦西区 2006年法国 2007年阿根廷 2008年英国巡演 2011年法国 2012年英国巡演 2012年伦敦西区 2013 年英国巡演 2014年纽约百老汇 2014年拉托维亚 2015年西班牙 2016年北美巡演 |
獲獎 | 1966年百老汇首演版: 1967年托尼奖最佳音乐剧 1998年百老汇复排版: 1998年托尼奖最佳复排音乐剧 1998年戏剧桌奖()最佳复排音乐剧 |
该剧在首演后取得了巨大成功,在1967年托尼奖上斩获了8个奖项,包括最佳音乐剧和最佳音乐剧导演。伦敦西区和百老汇在之后都上演过重排版。它在1972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麗莎·明尼利扮演萨利,该片获得了8项奥斯卡奖。
剧情
- 1929年,美国作家Cliff Bradshaw来到柏林寻找创作灵感。在火车上,他结识了一个德国人Ernst Ludwig,并得到了他的帮助,租住在Fräulein Schneider的寄宿屋里。
- Cliff在一家名叫基特卡特俱乐部的歌厅里遇到了一位英国女歌手Sally Bowles,并被她的魅力所吸引。Sally是一个不安分的女孩,喜欢狂欢和冒险,不想过平凡的生活。
- Sally被她的情人和老板Maximilian von Heune赶出了他的公寓,于是搬到了Cliff的房间里。Cliff和Sally开始了一段感情,但是他们之间有很多分歧和矛盾。
- Fräulein Schneider和她的邻居,一个犹太水果摊贩Herr Schultz也开始了一段恋情。Herr Schultz送给Fräulein Schneider一把松鼠笼作为订婚礼物,但是他们的幸福很快被纳粹的威胁所打破。
- Ernst请Cliff帮他运送一个行李箱到巴黎,Cliff同意了,不知道里面装的是纳粹党的宣传册。后来,Cliff发现Ernst是一个纳粹党员,并且参与了对Herr Schultz水果店的暴力袭击。
- Cliff决定带着Sally离开柏林,去美国开始新的生活。但是Sally却不想放弃她在歌厅的事业,她认为自己有天赋和潜力。她还发现自己怀孕了,但是不确定孩子是谁的。
- Fräulein Schneider因为害怕纳粹的报复,取消了和Herr Schultz的婚礼。Herr Schultz仍然对未来抱有希望,认为自己是一个德国人,不会受到迫害。
- Sally偷偷地去打掉了孩子,并告诉Cliff她不会和他一起走。Cliff无奈地离开了柏林,回到美国。他把他和Sally的故事写成了一本小说。
- 基特卡特俱乐部的主持人兼导师(Master of Ceremonies)用一首歌《歌厅》(Cabaret)来结束这个故事。他暗示了即将发生的大屠杀和战争,并讽刺地说“生活就是一场歌厅,老朋友。来吧,来歌厅吧。”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