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道

歌道日语: Kadō)是指和歌創作及關於和歌本身的學問(歌學)。

概要

從《萬葉集》被編成的奈良時代開始,就萌生出和歌成為以日本語為唯一的文藝,而在《古今和歌集》被編成的10世紀初期開始,更有人對抗漢詩紀傳道(文章道)並提倡「歌之道」()。紀貫之在邸宅開辦曲水宴時,由凡河内躬恒所作的三月三日紀師匠曲水宴和歌,寫下的序文描述其為「歌之道」,這是很具代表性的事例。而下令編纂『古今和歌集』的醍醐天皇的治世被稱為「延喜之治」,因此勅撰和歌集的編纂就與聖代思想連結起來。後來在停止派出遣唐使後,唐風文化的衰退以及國風文化的興盛,歌會歌合等活動亦隨之興起,於是,為了創作優良的和歌,被認為是必要而組織和規範歌題、題意,以及令關於和歌的古典和有職的研究専門化,最後發展出的學問被稱為「歌道」。

11世紀中期以後,歌道的師徒制度出現,形成六條源家六條藤家御子左家等派別。在這樣的狀況下,歌壇有著文藝至上的傾向,終於令歌道變成傳授制,以及變得神秘,中世紀以後,和歌上的歌道變得絕對。其中以重視傳統,把和歌的實作和理論融合的御子左家壓倒其他諸家,結果被確立為「歌道師範家」的家職。在藤原為家之後,子孫分為二條派京極派冷泉派。京極派的京極家血脈在鎌倉時代斷絕,二條派的二條家血脈亦在室町時代斷絕,只有冷泉派的冷泉家把家名流傳至今,不過二條家(御子左家嫡流)斷絕後,由門人繼承的二條派在中世紀以至近世都最有影響力。

被視為勅撰和歌集理想的《古今和歌集》,當中收錄的和歌的解釋由二條派承傳,並以「古今傳授」的方式,由師博傳授給弟子。古今傳授與其神秘性一同在中世紀的歌壇被視為最高的秘傳,有權威的象徵。古今傳授的繼承者中,具代表性的有東常緣宗祇三條西家歷代當主、細川幽齋智仁親王等人。

但是在江戶時代時,這種做法受到木下勝俊戶田茂睡批評,後來成為國学,歌道從此變為獨自的歌學研究。不過在禁裏和堂上繼承傳統,在將軍家以及大名家中亦相當盛行。在明治時期以至近代後,正岡子規與謝野鐵幹等和歌改革論者所處的歌道的價値被否定,於是從此就在歷史舞台上消失。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 近藤潤一「歌道」(『日本史大事典 2』(1993年、平凡社) ISBN 978-4-582-13102-4)
  • 鈴木日出男「歌道」(『歴史学事典 11宗教と学問』(弘文堂、2004年) ISBN 978-4-335-21041-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