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聯盟的製作歷程

2017年電影《正義聯盟》有一段艱困的製作歷史。本片的劇本與拍攝在前期製作和製作過程中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包含了導演更換。這導致前製與主要拍攝之版本同院線版本有著巨大差異。[1][2]

本片大多數的更動是因DC 擴展宇宙(DCEU)之下的《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和《自殺突擊隊》兩片之負面評價所致。[3]《正義聯盟》的大部分製作都由導演查克·史奈德負責,但史奈德在他女兒於2017年5月去世後,於後製期間離開導演職位,喬斯·溫登在那時接任,以未列名的共同導演身份完成了這部電影。溫登負責監督劇本的重寫、重拍與其他相關更動,他為電影增添了更明亮的基調和更多的幽默感,並根據華納兄弟影業的要求將片長縮短到120分鐘。[2][3][4]然《正義聯盟》的院線版本票房失利,專業評論與大眾評價均褒貶不一,進而導致華納兄弟重新評估了 DCEU 的未來。[5][6]

當本片製作過程陷入困境,以及史奈德離開本片的相關細節浮出檯面後,發布一個更忠於史奈德版本的《正義聯盟》一事,引起了人們的高度興趣。史奈德作品的粉絲、《正義聯盟》的演員和劇組成員、以及其他電影業人士開始發起請願,請求華納發行「史奈德剪輯版」。當時,華納表示他們沒有發行《正義聯盟》其他剪輯版本的計畫。[7]然而,在2020年5月20日,查克·史奈德親自於《超人:鋼鐵英雄》的線上觀看派對中確認,《查克史奈德之正義聯盟》未來將在 HBO Max上發行。2021年3月18日如期上映。[8][9]

原始版史奈德/泰瑞歐劇本 (2014–2016)

在《超人:鋼鐵英雄》(2013)上映後,導演查克·史奈德構思了 DC 擴展宇宙 (DCEU) 的基礎,整個電影宇宙以五部電影為核心,包括《超人:鋼鐵英雄》、《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和正義聯盟三部曲。正如 Screen Rant 的 Stephen M. Colbert 所述,整個DC 擴展宇宙的結構與漫威電影宇宙的走向是「相逆」的。 與《復仇者聯盟》系列採用多部個人電影起頭,最後於復仇者聯盟電影中合作的模式不同,DC的策略是以英雄合作電影為主軸,過程中加以英雄個人電影作為點綴,這些個人電影也各自設定在不同的時間點。[10]史奈德對整個系列的最初構想是讓《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成為系列中最黑暗的一部,並自該片之後讓後續電影展現更有希望的基調。即便如此,史奈德在描述他與克里斯·泰瑞歐寫的《正義聯盟》原始劇本時,卻使用了「黑暗」和「可怕」的字眼。根據概念藝術圖,天啟星和新神的場景設計深受H·R·吉格爾的科幻創作之影響。[11][12]

「史奈德剪輯版」(2016–2017)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上映後收穫影評的普遍負面評價(爛番茄的新鮮率僅29%,平均評分為4.94,滿分10分[13]),但觀眾對該片的評價相對正面一些(CinemaScore達到B級[14])。對該片的多數批評集中在它的黑暗色調、缺乏幽默感和緩慢的節奏上。這種負面反應導致華納兄弟影業和史奈德重新評估了未來DCEU即將上映的電影,尤其是已經完成主要拍攝的《自殺突擊隊》與再一個月便要開鏡的《正義聯盟》。史奈德和泰瑞歐一直有計劃讓DCEU電影的基調逐漸變得更加輕鬆和正面,但是《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的負面反應使他們改寫了正義聯盟的劇本,使其基調比原先計劃地更帶有希望。[11][15]在攝影師法比安·瓦格納(FabianWagner)與史奈德的第一次會面中,他說他想「擺脫系列中其他電影畫面的風格化、去飽和、超高對比度。」[16]

院線版(2017)

在「史奈德剪輯版」的走向被否決後,華納和傑夫·強斯聘請電影製片人喬斯·溫登重新編寫劇本,並協助進行大量的重新拍攝。[7](然而,他可能比報導的更早被聘用,並參與多人共同編劇的過程。)[17]溫登曾經至華納兄弟公司自薦自己開發的蝙蝠女電影計畫,強斯接受了他的提議,並與他合作開發該部電影。強斯將此視為能幫助《正義聯盟》進行額外劇本重寫和重新拍攝的機會。[18]很快,華納兄弟公司給了溫登更多的主導權,並擔任重新拍攝的主要負責人。當史奈德夫婦在女兒去世並離開《正義聯盟》項目後,溫登接任導演職位,並主導了約55天的重拍過程。[19]時任華納首席執行官的凱文辻原要求《正義聯盟》的時長不得超過兩個小時,這是片商在整個主要拍攝過程中一直在向查克提出的要求,但史奈德本人從未認真看待此事,他宣稱要在2小時內講述他的故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3][18]根據報導,華納決定不推遲上映日期(即便延後上映能讓電影製作人有更多時間來完善正義聯盟),一部分原因是為確保高層可以獲得他們的年度加給獎金,另一部分原因是他們擔心AT&T收購華納後,可能會解散華納兄弟電影公司,這可能會導致本來就不完整的電影完全報銷。[20]

查克史奈德之正義聯盟(2021)

參考資料

  1. Colbert, Stephen M. . November 17, 2018 [June 16,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8) (英语).
  2. Harvilla, Rob. . June 12, 2019 [June 20,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1).
  3. Fritz, Ben.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November 6, 2017 [July 1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8).
  4. . Collider. 2017-11-06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8) (美国英语).
  5. . CBR. 2017-11-15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5) (美国英语).
  6. Couch, Aaron.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09-29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30) (美国英语).
  7. Fritz, Ben. . Wall Street Journal. 2018-07-19 [2021-06-23]. ISSN 0099-96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5) (美国英语).
  8. Hughes, Mark. . Forbes.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英语).
  9. . Pressroom.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英语).
  10. . ScreenRant. 2018-04-26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 (美国英语).
  11. . ScreenRant. 2019-03-26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9) (美国英语).
  12. . DC.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2) (英语).
  13. ,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5) (英语)
  14. D'Alessandro, Anthony. . Deadline. 2016-03-29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8) (美国英语).
  15. . DC.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6) (英语).
  16. . Kodak.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3).
  17. . ScreenRant. 2018-06-12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6) (美国英语).
  18. Nast, Condé. . Vanity Fair.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2) (美国英语).
  19. O'Falt, Chris. . IndieWire. 2021-04-09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英语).
  20. . TheWrap. 2017-11-29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30) (美国英语).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