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鈞年

毛鈞年大紫荊勳賢英語:1937年5月20日—2013年2月2日),廣東番禺人,曾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1]

毛鈞年

GBM
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
任期
1987年7月—1999年3月
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秘書長兼文化教育部部長
任期
1985年1月—1987年6月
个人资料
出生1937年5月20日
逝世2013年2月2日(2013歲—02—02)(75歲)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学历香港大學榮譽文學士
母校
职业政治家

生平

毛鈞年在1950年麗澤女子中學(小學部)小六年級[2],1956年畢業於香港培正中學[3],1961年畢業於香港大學(中文系[4],二級榮譽文學士)[5],後曾任循道中學中文教師[1]。1985年至1987年,毛被委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秘书长兼文化教育部部长。[6]1985年6月,毛出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秘书长,同年12月当选为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执行委员会秘書長,常以「愛國人士」身份與不同界別聯繫[7]。但在198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毛鈞年被發現代表廣東省出席,且被揭發其共產黨黨員身份[8],因此其職位被前特首梁振英所取代[7]。1987年7月,毛出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6],同年曾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進修[9],1999年3月離任[10]

他擔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期間,提拔了後來的民建聯主席馬力[11]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副秘書長邵善波[12] 為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的副秘書長,為兩人的從政鋪路。2000年,毛均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13]。值得一提的是,其堂兄為已故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委員長毛松年[14][15]。毛鈞年於2013年2月2日19時02分在香港逝世,享年76歲。[6]

參考資料

  1. 紅學癡到神秘「紅」人 馬力鈞色傳奇
  2. . 華僑日報. 1950-07-21: 8 [2023-06-25].
  3. 香港培正同學會. . [2022-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4. . 華僑日報. 1961-06-23: 14 [2023-09-17].
  5. . 香港工商日報. 1961-11-16: 5 [2022-04-10].
  6. . 新华网. 2013-03-26 [2013-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6).
  7. 政壇八達通:共產黨,梗有一個左近
  8. 林保華《梁振英這個人》,信報,2009年9月16日
  9. 盧子健、何安達. . 天地圖書. 1994: 20.
  10. . 香港文匯報. 2013-03-12 [2023-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5).
  11. 馬力幕後到台前打造萬人黨 存檔,存档日期2007-12-03.
  12. . [2012-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5).
  13. . [2009-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7).
  14. 李达编著. . 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8.02: 60.
  15. 轩辕辂著. . 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7.01: 184. ISBN 962226109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