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
千纪: | 2千纪 |
世纪: | 19世纪 | 20世纪 | 21世纪 |
年代: | 1910年代 | 1920年代 | 1930年代 | 1940年代 | 1950年代 | 1960年代 | 1970年代 |
年份: | 1940年 | 1941年 | 1942年 | 1943年 | 1944年 | 1945年 | 1946年 | 1947年 | 1948年 | 1949年 | 1950年 |
纪年: | 乙酉年(鸡年);民國三十四年;满洲国康德十二年;日本昭和二十年;越南保大二十年 |
1945年日曆表
1945年 |
政治 |
国家领导人 |
科技 |
天文 – 科技 – 铁路 |
文化娛樂 |
电影 – 文学 – 音乐 – 遊戲 – 電視節目 ( 中国大陆电视剧 – 台湾电视剧 ) |
體育 |
體育 – 足球 – 籃球 – 棒球 – 撞球 |
區域 |
分類 |
公历 | 1945 MCMXLV |
罗马建城纪年 | 2698 |
亚美尼亚历法 | 1394 ԹՎ ՌՅՂԴ |
亞述曆 | 6695 |
巴哈伊历法 | 101年-102年 |
巴厘島薩卡曆 | 1866年-1867年 |
孟加拉曆 | 1352 |
柏柏爾曆 | 2895 |
英國君主在位纪年 | 9 Geo. 6 – 10 Geo. 6 |
佛曆 | 2489 |
緬曆 | 1307 |
拜占庭曆 | 7453年-7454年 |
農曆 | 甲申年 (木 申) 4642 / 4435 — 至 — 乙酉年 (木 酉) 4643 / 4436 |
科普特曆 | 1661年-1662年 |
不調和教曆 | 3111 |
埃塞俄比亞曆 | 1937年-1938年 |
希伯來曆 | 5705年-5706年 |
印度曆 | |
- 维克拉姆历 | 2001年-2002年 |
- 薩卡曆 | 1866年-1867年 |
- 争斗时 | 5045年-5046年 |
全新世紀年 | 11945 |
伊博曆 | 945年-946年 |
伊朗曆 | 1323年-1324年 |
伊斯兰历 | 1364年-1365年 |
和曆 | 昭和20年 |
爪哇曆 | 1875年-1876年 |
主體曆 | 34 |
儒略曆 | 格里曆减13天 |
檀君紀年 | 4278 |
民國紀年 | 民國34年 |
泰國曆 | 2488 |
藏曆 | 阳木猴年 2071 / 1690 / 918 — 至 — 阴木鸡年 2072 / 1691 / 919 |
大事记
2月
- 2月7日——美军收復日軍佔領下的马尼拉[1]:7654。
- 2月10日——德國豪華郵輪馮·施托伊本將軍號改裝成的武裝運兵艦在航行途中遭蘇聯潛艇擊沉,死傷超過四千人。
- 2月11日——雅尔塔会议閉幕,會議簽署《蘇美英三國關日本的協定》即《雅爾塔協定》,並發表《美英蘇三國雅爾塔會議公報》[1]:7659。
- 2月13日-2月15日——盟军轰炸德累斯顿,35,000人死亡。苏军占领布达佩斯。
- 2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召見近衛文麿,近衛呈奏對戰局之看法,表示戰爭失敗己無可避免,並稱如果從維護國體之立場來說,必須研究盡早結束戰爭之方法與途徑[1]:7662。智利、厄瓜多尔、巴拉圭和秘鲁加入联合国。
- 2月19日——美軍以800艘船艦組成之大艦隊,載陸戰隊兩師約30,000人,開始进攻距離東京僅750英里之硫磺島登陸,經過20多天激烈戰鬥,擊敗日軍,以傷亡20,000多人之代價,於3月14日完全攻占硫磺島[1]:7665。
- 2月20日——美軍空襲潮州及萬丹。
- 2月26日——美軍士兵在硫磺島豎起國旗,这张照片後來广为流传,成为了绘画、雕塑和邮票的图案。
4月
- 4月1日——美軍6個師約100000人在琉球群島中最大的沖繩島登陸,盟軍攻勢已逼近日本本土[1]:7693。
- 4月7日——日本大和號战列舰被击沉。
- 4月11日——美军解放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 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逝世,當晚美國副總統哈利·S·杜鲁门宣誓继任美国总统,並宣布繼續執行對德、日兩國作戰與準備永久和平之政策[1]:7699-7700。
- 4月16日——苏联紅軍開始包圍柏林。
- 4月20日——美軍攻陷德国萊比錫。
- 4月25日——联合国國際組織会议在美國旧金山开幕,美、英、蘇、中、法等46個國家856名代表參加,美國國務卿退丁紐斯臨時主席[1]:7707。拉普蘭戰役:芬蘭將納粹德軍趕出芬蘭。
- 4月28日——軸心國之一意大利獨裁者貝尼托·墨索里尼和他的情人克拉拉·貝塔西被意大利抵抗運動的共產黨游擊隊槍斃。
- 4月30日——苏军為奪取柏林中心防禦地區而展開激戰,阿道夫·希特勒和其妻爱娃·布劳恩自殺[1]:7710。
5月
- 5月2日——斯大林宣布:柏林完全攻占[1]:7712。
- 5月5日——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开幕[1]:7713。加拿大军队占领阿姆斯特丹。
- 5月6日——日本宣布廢棄德、日、意三國同盟條約,軸心國軍事同盟瓦解[1]:7714。
- 5月7日——在将近3个月的围城之后,布雷斯劳要塞终于投降,这是德国东部最后一个陷落的大城市。
- 5月8日——晚11時,納粹德国宣佈无条件投降,歐洲戰事結束[1]:7714。
- 5月23日——英國首相邱吉爾及其聯合內閣辭職[1]:7724。
- 5月25日——物理学家列奥·希拉德请求杜鲁门总统不要使用原子弹。
- 5月30日——高雄大空襲:115架B-24在高雄市區投下260磅破片殺傷彈。其中一架編號853的B-24轟炸機,因發動機故障無法抵達高雄市區,只好在恆春投彈。
- 5月31日——台北大空襲。
6月
- 6月1日——英军占领黎巴嫩和叙利亚。
- 6月5日——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在柏林發表《關於擊敗德國承擔最高權力的宣言》、《關於德國占領區的聲明》、《關於德國管制機構的聲明》及《關於同其他聯合國家協商聲明》,宣布:1937年12月31日前的德國領土劃為四個占領,由四國分別占領,「大柏林區」則由四國共同管理;舊金山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憲章》序言,重申基本人權、人格尊嚴等[1]:7731。
- 6月7日——舊金山會議決定,新的世界組織定名為「聯合國」,美國、蘇聯、英國、中國、法國就安理會表決程序問題取行協議[1]:7732。
- 6月12日——舊金山聯合國會議通過維持和平實施辦法,中國軍隊將為國際和平擔負任務[1]:7736。
- 6月13日——舊金山聯合國會議通過否決權案,中國列為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1]:7736。
- 6月21日——美軍占領大琉球群島,沖繩島戰役雙方傷亡之慘重為太平洋戰爭中所僅見:美軍傷亡49,000人,損失飛機763架,戰艦被擊沉36艘、傷369艘;日軍傷亡11萬人、被俘7,800人,損失飛機7,830架,戰艦被擊沉16艘[1]:7743。
- 6月25日——舊金山會議舉行第九次大會,一致通過《聯合國憲章》及《國際法院章程》,此外並通過《建立聯合國籌委員會》之文件[1]:7745。
- 6月26日——《联合国宪章》簽字典禮於午間在舊金山退伍軍人大廈舉行,在《憲章》上簽字總共50個国家之153名代表,首先簽字是中國代表[1]:7746。联合国托管理事会成立。苏联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获“苏联英雄”称号。
- 6月27日——簽署《聯合國憲章》之50個國家代表在舊金山舉行會議,決定成立聯合國籌備委員會,籌備委員會設在倫敦[1]:7747。
7月
- 7月1日——德国被盟軍分割。
- 7月5日——菲律宾自由解放。
- 7月16日——美国试验第一颗原子弹。
- 7月17日——蘇聯斯大林、美國總統哈利·S·杜鲁门、英國首相邱吉爾於德國柏林近郊之波茨坦会议,研究處理德國和解決歐洲以及起草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之最後通牒問題,是日下午5時召開第一次會議,杜魯門被邀為會議主席[1]:7763。
- 7月26日——克莱门特·艾德礼当选英国首相。
- 7月26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蔣中正、美國總統哈利·S·杜鲁门、英國首相莱门特·艾德礼簽署《波茨坦公告》在柏林發表,《公告》促令「日本政府應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蘇聯對日本宣戰後,也月8日在公告上簽字[1]:7768。
- 7月28日——一架美军B-25轰炸机与帝国大厦相撞,14人死亡。
- 7月31日——美國海軍部宣稱日本海軍已無作戰能力,遭受盟軍飛機空襲之日本本土已告癱瘓[1]:7771。
8月
- 8月2日——1日10時40分,波茨坦會議舉行第十三次即最後一次會議,審定並簽署《柏林會議議定書》(又稱《波茨坦協定》),至2日凌晨3時會議正式閉幕,並次日在華盛頓、倫敦、莫斯科及柏林同時發表《波茨坦會議公報》;美國总统杜鲁门在結束波茨坦會議回國途中下令對日本兩城市作原子弹爆炸[1]:7773。
- 8月6日——美國B-29轟炸機向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次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1]:7775。
- 8月7日——日本內閣緊急會議,討論美國機8月6日在廣島投擲原子彈事,廣島共約34.3萬人,全城被毁90%,死傷人口80%[1]:7776。
- 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接見日本駐蘇大使佐滕尚武,宣布蘇聯政府聲明:蘇聯認為從8月9日起即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1]:7776。美國簽署聯合憲章,成为联合國第一个成员國。
- 8月9日——美國又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1]:7775-7776。蘇軍在5,000多公里範圍內同時開始對中國東北的日本关東軍發起全線進攻[1]:7777。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命令華北、華中和華南的解放軍收繳敵人武器,接受投降,且在冀熱遼邊抗日區的解放軍迅速深入東北。
- 8月10日——日本政府正式通知瑞士和瑞典政府,托兩國政府轉達中國、美國、英國、蘇聯,表示日本願意接受盟方《波茨坦公告》之各項規定,無條件投降,但僅要求保留天皇仍為日本元首,是日夜晚日本政府秘密對國外廣播《日本乞降照會》[1]:7779。
- 8月11日——中、美、英、苏接受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1]:7779。
- 8月13日——犹太复國主义大会向英國提出建立以色列的要求。
- 8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中國政府同意在外蒙古舉行公民投票,如民意贊成獨立則承認之;日本天皇裕仁在皇宮防空御前會議上決定無條件投降,當夜11時日本政府用緊急電報向瑞士政府發出接受《波茨坦公告》之通告[1]:7784-7785。
-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已頒敕令接受《波茨坦公告》之各項規定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日日本天皇裕仁廣播《停戰詔書》向全世界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1]:7785。
- 8月16日——麥克阿瑟命令日本天皇、政府、大本營停止戰鬥行動[1]:7789。苏联军队在中国东北攻占的第一个城市——牡丹江市,中共军队随苏军入城,后接管牡丹江市政权。
- 8月16日——越南八月革命开始。
- 8月17日——日本東久邇宮內閣成立,東久邇宮任首相兼陸相,重光葵任外相兼東亞相,近衛文麿任國務相[1]:7791。印度尼西亚宣布独立。
- 8月18日——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宣布停业。
- 8月19日——退位的大满洲國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准备去日本。在沈阳东塔机场候机时,为空降的苏联红军扣押。胡志明在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即北越)政府。
- 8月21日——日軍今井武夫一行八人飛抵芷江,即由中國陸軍總部參謀長蕭毅肅召晤,蕭代表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面交中國陸軍總司令部《中字第一號備忘錄》,指示日軍投降應行準備之事項;美國、蘇聯已以北緯38度線為界,劃分朝鮮半島為南、北韓;美國總統杜魯門宣布終止《租借法案》[1]:7794。
- 8月23日——盟軍總部公布中、美、英、蘇、澳大利亞、荷蘭、法國等盟國受降簽字代表名單[1]:7797。
- 8月24日——越南君主保大帝宣佈退位,標誌著越南帝國的覆滅和越南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阮朝的滅亡。
- 8月30日——盟軍統帥麥克阿瑟等抵達日本橫濱[1]:7807。
9月
- 9月2日——日本投降書簽字,上午9時盟軍受降典禮在東京灣美國主力艦「密蘇里號」上舉行,首先由麥克阿瑟致詞,接着重光葵和梅津美治郎分別代表日本政府和大本營先後簽署投降書[1]:7810。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2]:1014。胡志明在巴亭广场发表越南獨立宣言。
- 9月9日——美軍在朝鮮南部登陸,蘇軍從日本手中接管朝鮮北部,是日美蘇雙方劃定以北緯38度線為南北分界線[1]:7822。
- 9月10日——美國軍機在台灣中央山脈東南部的三叉山墜毀,機上25人喪生,又造成搜救隊26人在途中遇難。
- 9月11日——麥克阿瑟發布逮捕日本戰犯名單,內有東條英機等40人,是日東條英機在東京寓所自殺未遂,10月7日美國憲兵將東條收押於大森收容所[1]:7825。
- 9月12日——南洋日軍簽降,日軍板垣征四郎代表日本南洋軍總司令寺內壽一在新加坡舉行之投降典禮中簽訂降書[1]:7826。
- 9月20日——圣雄甘地要求英国撤出印度。
- 9月26日——中國憲兵第十六團自廣州派赴香港,會同英軍擔任市區巡邏[1]:7839。
10月
- 10月5日——日本東久邇宮內閣總辭職,次日幣原喜重郎被任命為日本首相,10月9日幣原內閣正式成立[1]:7848。
- 10月5日——台灣前進指揮所主任葛敬恩、副主任范誦堯率領接收人員80名由重慶飛抵台北,即次日成立台灣前進指揮所[1]:7848。
- 10月10日——《雙十協定》簽字[1]:7851。
- 10月11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強調中國戰後亟需外援[1]:7855。
- 10月14日——日本大本營遵照盟軍總部命令宣布解散,10月16日盟高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宣布日本軍隊已被完全解除武裝[1]:7859。
- 10月17日——胡安·裴隆在阿根廷被釋放。
- 10月18日——纽伦堡法庭建立。
- 10月21日——在法国妇女第一次获得选举权。
- 10月24日——美、英、蘇、中、法五大國及其他24個國家都將《联合国宪章批准書》交存美國政府,《联合国宪章》從是日起開始生效,联合国作為戰後最大之國際性組織正式成立,此後這一天被定為「联合国日」[1]:7871。
- 10月24日——叙利亚独立。
- 10月25日——盟國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台北市公會堂舉行,陳儀為受降主官,日方投降代表為台灣總督兼第十方面司令官安藤利吉[1]:7872。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開始接替大日本帝國對台灣與澎湖的統治,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取代台灣總督府成為台灣臨時最高行政機關。
11月
12月
- 12月10日——荷蘭加入聯合國,荷蘭同時也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
- 12月16日——前日本首相近衛文麿在東京私寓自殺,自認須負中日戰爭責任;日本菲律賓方面司令官山下奉文在馬尼拉法庭被判絞刑[1]:7927。
- 12月17日——宏都拉斯加入聯合國,宏都拉斯同時也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
- 12月18日——烏拉圭加入聯合國,烏拉圭同時也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
- 12月21日——厄瓜多尔加入聯合國,厄瓜多尔同時也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伊拉克加入聯合國,伊拉克同時也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
- 12月23日——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決定:組織管制日本委員會,設於東京,麥克阿瑟地位不變[1]:7935。
- 12月27日——蘇、美、英三國外長會議閉幕,發表公報,對中國統一、管制日本、托治韓國及成立遠東國際法庭,均有所決定與聲明[1]:7938。29国在美國签订《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比利時加入聯合國,比利時同時也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
- 12月30日——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
出生
- 1月3日——房良通,曾任马来西亚居銮中华中学校长。(2019年逝世)
- 2月12日——羅文,香港男藝人。(2002年逝世)
- 3月28日——杜特尔特,曾任菲律宾总统。
- 5月31日——宁那·华纳·法斯宾德,德国电影导演。(1982年逝世)
- 7月14日——马志明,已故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长子。
- 7月21日——沈殿霞,香港女藝人。(2008年逝世)
- 8月23日——伊藤一長,日本长崎市長。(2007年逝世)
- 9月11日——弗朗茨·贝肯鲍尔,德国足球运动员。
- 10月13日——
- 11月10日——通伦·西苏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主席。
- 11月17日——阿卜杜勒-马吉德·特本,阿尔及利亚总统、曾任阿尔及利亚总理。
- 11月23日——上官小寶,香港漫畫家。
- 12月8日——約翰·班維爾,爱尔兰小说家。
- 12月28日——畢蘭德拉,第11任尼泊爾國王。(2001年逝世)
逝世
1945年逝世人物列表: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诺贝尔奖
- 物理:沃尔夫冈·泡利
- 化学:阿爾圖裡·伊爾馬里·維爾塔寧
- 生理和医学:亚历山大·弗莱明、恩斯特·伯利斯·柴恩和霍華德·弗洛里,弗洛里男爵
- 文学: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 和平:科德爾·赫爾
奥斯卡金像奖
(第18届,1946年颁发)
-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失去的周末》(The Lost Weekend)
-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比利·怀乐德(Billy Wilder)《失去的周末》
-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雷·米兰(Ray Milland)《失去的周末》
-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琼·克劳馥(Joan Crawford)《欲海情魔》
- 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詹姆士·邓(James Dunn)《长春树》
- 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安妮·里维尔(Anne Revere)《玉女神驹》
(其他奖项参见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