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布尔什维克主义
民族布尔什维克主义[1]或国家布尔什维克主义[2](英語:,德語:,俄語:,也缩写为Nazbol)[3]是一种混合有民族主義及布尔什维克元素的意識形態[4][5]。
系列条目 |
第三位置 |
---|
主义 |
庇隆主义 |
政党和运动 |
納粹党 |
相关条目 |
法西斯象征 |
本条目属于政治意識形態系列 |
词语释意
1920年代的魏瑪共和國面临着迈向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困境。一方面,共產国际以国际主義的戰略来对抗社會民主主義,造成了真正的法西斯主义和極端民族主義勢力臨時合作产生的僵局和事故。另一方面,恩斯特·尼基什和其他曾試圖結合共產主義和反資本主義的民族主義勢力来推翻魏瑪共和國的原有秩序。他稱這种合併为民族布爾什維克主義。
参考文献
- 薛继学. . 《国际资料信息》. 2002, (9) [2020-09-26].
- 柯偉林著. 陳謙平等譯 , 编. .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08: 序言-3. ISBN 7-214-04456-0.
- .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2014: 147 [25 March 2018]. ISBN 978383826325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 Von Klemperer, Klemens. . Review of Politics. 1951, 13 (2): 191–210. JSTOR 1404764. doi:10.1017/S0034670500047422.
- Van Ree, Erik. (PDF). Journal of Political Ideologies. 4 August 2010, 6 (3): 289–307 [2020-10-16]. doi:10.1080/135693101200830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2).
- . [202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