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聯盟 (拉脫維亞)

民族聯盟拉脫維亞語, NA),正式名稱為「全為拉脫維亞!」-「為了祖國與自由/拉脫維亞民族獨立運動」民族聯盟拉脫維亞語)是拉脫維亞右派政黨。目前該黨在議會擁有12席,為第五大黨。該黨為保守主義、拉脫維亞民族主義經濟自由主義聯盟。[3][9]

民族聯盟
Nacionālā Apvienība
共同主席蓋迪斯·貝爾金斯
雷維斯·德金塔斯
成立2010年 (2010) (聯盟)
2011年7月23日 (2011-07-23) (政黨)
合并自全為拉脫維亞!
為了祖國與自由/拉脫維亞民族獨立運動
总部3rd floor, 11 Kaļķu Street, Riga LV-1050
党报Nacionālā Neatkariba
青年组织Nacionālās apvienības jauniešu organizācija[1]
党员
(2017年)
1,094[2]
意識形態保守主義
拉脫維亞民族主義
經濟自由主義[3]
政治立場右派[4][5][6]極右派[7][8]
欧洲组织歐洲保守改革聯盟
(為了祖國與自由/拉脫維亞民族獨立運動)
歐洲議會黨團歐洲保守改革黨
(為了祖國與自由/拉脫維亞民族獨立運動)
官方色彩栗色、金色
議會席次
12 / 100
歐洲議會席次
2 / 8
官方网站
www.visulatvijaidodu.lv
拉脫維亞政治
政党 · 选举

最初為2010年拉脫維亞議會選舉成立的選舉聯盟,民族聯盟結合了為了祖國與自由/拉脫維亞民族獨立運動全為拉脫維亞!兩黨。民族聯盟拿下8席 成為第四大黨。2011年7月,民族聯盟正式成為單一政黨。2011年拉脫維亞議會選舉,該黨席次增至14席,並與札特勒斯改革黨團結黨組成中間偏右執政聯盟。[10]

歷史

2010年,民族保守主義為了祖國與自由/拉脫維亞民族獨立運動極右派全為拉脫維亞!在未能加入團結聯盟後組成選舉聯盟。[11][12] 2010年拉脫維亞議會選舉,民族聯盟拿下8席。[4] 做為即將卸任的政府成員,他們參與成立新執政聯盟的協商,但遭到未進入執政聯盟的團結聯盟成員其他政治社會黨(Society for Other Politics)否決。[4]

2011年5月,該黨在2011年拉脫維亞總統選舉中支持瓦爾迪斯·札特勒斯再次角逐拉脫維亞總統[13] 2011年7月23日,選舉聯盟正式成為單一政黨。[14] 2011年拉脫維亞議會選舉,民族聯盟贏得14席,成為第四大黨。選後,民族聯盟與團結黨札特勒斯改革黨組成執政聯盟。

選舉結果

選舉 得票數 得票率 席次 名次
2010 74,028 7.7 8 4
2011 127,208 13.9 14 4
2014 151,567 16.72 17 4
2018 92,963 11.08 13 5

注釋

  1. . National Alliance. 2017-05-09 [2018-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7).
  2. (PDF): 8. [2018-02-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2-16) (拉脱维亚语).
  3. E. L. . 經濟學人. 2011-09-18 [2011-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5).
  4. Bogushevitch, Tatyana; Dimitrovs, Aleksejs. (PDF). Journal on Ethnopolitics and Minority Issues in Europe. November 2010, 9 (1): 72–89 [2012-01-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9-23).
  5. . BBC News. 2011-09-18 [2011-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0).
  6. . 華盛頓郵報. 2011-09-18 [2011-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7. Auers; Kasekamp, : 235–236
  8. (PDF). Hope not hate. 2021 [2021-03-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4-23).
  9. . 經濟學人. 2011-09-24 [2011-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30).
  10. Eglitis, Aaron. . 商業周刊. 2011-10-11 [2011-10-05].
  11. . [2012-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9).
  12. . [2012-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4).
  13. . 波羅的海時報. 2011-05-18 [2011-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4).
  14. , Baltic Times, 2011-07-12 [201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