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成戲院
永成戲院是鹽水在二次大戰後成立的三家戲院之一,屬於暨放電影又演戲的混合戲院[1]。其創設時隸屬臺南縣鹽水鎮(今臺南市鹽水區),由於三家戲院均位在康樂路上,故康樂路又有「戲院路」的別稱[1]。該戲院是三間戲院中最早營業,亦是最後結束營業者[2]。
永成戲院 | |
---|---|
永成戲院整修後的樣貌 |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南市鹽水區 水正里過港21號 |
坐标 | 23°19′08″N 120°16′06″E |
建成时间 | 日本昭和17年(1942年) |
网站 | 鹽水漫遊網「永成戲院」 |
類型 | 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戲劇院 |
评定时间 | 2019年4月9日 |
永成戲院 永成戲院在台南市的位置 | |
詳細登錄資料 |
結束營業後[註 1],永成戲院於2008年8月展開修復工程,計畫作為多功能藝文中心[4]。2019年4月9日,公告為臺南市歷史建築[3]。
沿革
永成戲院創辦人是黃直,而戲院建築的前身是建於1942年的「臺南州米穀納入組合-廣內義久調製工場籾收容倉庫」[註 2],屋身為紅檜木。當時黃直經營「永成合名會社籾摺調製工場」(1943年完工),從事碾米業,原料來源涵蓋雲嘉南地區,但後來工場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中,緊急拆除三分之一的倉庫後才保住倉庫剩餘部分。後來黃直將剩下的部分改建成戲院,於1945年開幕[2]。後來隨著時代改變,永成戲院於1991年左右結束營業[2],之後在2008年8月展開修復工程,計畫作為多功能藝文中心,不過由於包商進度落後,而無法於原定的2010年4月完工[4]。後來木造建築部分在2011年9月修復完成,共計耗資新臺幣1500萬元,此外戲院前相關的景觀工程則預計在2011年底完工,2012年計畫可將永成戲院作為地方藝文活動場地使用[5]。
參考來源
- 陳美惠. . 臺南縣政府: 182-184、188頁. 2009年8月. ISSN 1812-7223.
- 陳桂蘭、王朝賜. . 臺南縣政府. 2009年3月: 130-137頁. ISBN 978-986-01-7812-8.
- . 國家文化資產網.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9-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5).
- . 自由電子報. 2010-09-03 [2011-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7) (中文(臺灣)).
- . 中華日報. 2011-09-06 (中文(臺灣)).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永成戲院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