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化
江苏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兼具南北色彩,具有多元性、交融性、互补性的特点。江苏是中国南北文化交流融汇的重要地区,历史上经历四次南北文化大交流:永嘉之乱与晋室南迁、唐代安史之乱、两宋之交靖康之变、明初迁民云南与移民“填实京师”。周边地区文化对江苏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主要有:越文化影响——吴越同族,齐鲁文化影响——史前徐淮和齐鲁同属一个文化系统,徽州文化影响——徽商对维扬地区商业文化影响很大。
地域文化
方言
江苏省主要的方言分别是:
- 江淮官话,分布于南京(除溧水南部、高淳)、扬州、淮安、盐城、镇江(除丹阳)、泰州(除靖江)、南通(除启东、海门)、连云港(除赣榆)、宿迁(除市区)等江苏省大部分地区.
- 吴语,主要分布在以苏州、无锡、常州为核心的东南部地区;
- 中原官话,分布于西北部的徐州全市、宿迁市区;
- 胶辽官话,仅存在于东北角的连云港市赣榆区;
需要说明的是:
绘画
江南地区的绘画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传统的中国形象,江苏也是优秀诗书画艺术作品的高产地,中国书法和绘画先驱顾恺之便生于江苏。而江南各画派,尤以山水闻名,如五代之巨然,元季之倪瓒、黄公望,有明之王绂、夏昶等,均为山水大家,又如近现代的徐悲鸿、刘海粟、吕凤子、吴冠中、方召麐等,可说江苏书画史几乎构成了一部浓缩的中国书画史。
金陵画派
金陵画派是明末清初活跃于南京地区的艺术流派,以龚贤为首。据画史载,一般公认者有龚贤、樊圻、蔡泽、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陈卓等人。多以江南山水为表现内容。其作大多雄伟而秀丽,很具江南山水特色。
京江画派
京江画派是清代中晚期活跃于镇江的一个画家群体,画派成员大都是镇江本地人,多以本地自然山水为描绘对象,是当时江南画坛的一支新生力量。代表人物是张夕奄、顾鹤庆、潘恭寿、潘思牧、周镐等人,这一流派的主要人物如潘恭寿,张崯,均师从吴门沈周、文征明。他们能取别派中的优秀技法特别是对龚贤的笔墨技法"积墨"、"烘染"等。张夕奄和顾鹤庆是"京江画派"的创始人。[1]
学术、政治
参考文献
- . 央视网. 2013年11月3日 [2017年9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月16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