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
历史
历史上有多个政权在開封建都,有“开封古城,十朝都会”之说。
传说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命郑邴在今朱仙鎮古城村築了一個城,取名「啟封」,即「啟拓封疆」的意思。
之后于此地建都的中原朝代包括: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
北宋时开封是首都“东京汴梁”,又称为“汴京”,屬「開封府」所轄,其府治亦在汴梁,定都168年,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是開封最輝煌的時期。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国侵佔北宋后,汴梁颓败残破,但为北宋管辖時期,汴梁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蔡京等几代宰相用全国之力营造了一个美仑美奐的人间仙境。对比于南宋初年,范成大出使金朝,经过汴梁时,看到“新城内大抵皆墟,至有犁为田处。旧城内麓布肆,皆苟活而已。四望时见楼阁峥嵘,皆旧宫观寺宇,无不颓毁”[1]。
金朝海陵王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到中都大興府,改汴京为“南京开封府”,为金国陪都。正隆六年(1161年)初,完颜亮南下侵宋,一度以“南京开封府”为行在[2]。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为避蒙古军的锋芒,迁都“南京開封府”。天興二年(1233年),金哀宗在開封被蒙古军围困的情况下,逃出開封,迁都歸德府。
元惠宗至正年间红巾军首领刘福通定都於此。明太祖洪武年间,朱元璋曾一度把开封定为陪都,又稱“北京”。
明代到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撤守為止,開封都是河南省的省會,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1954年,才將河南省省會遷至平漢鐵路(京廣鐵路)經過的重鎮鄭州市。
内城
内城城门
- 景龙门、旧封丘门、曹门、宋门、保康门、朱雀门、郑门、梁门
- 水门:金水门、汴河北岸角门子、蔡河水门、汴河南岸角门子
内城街道
东西向:启圣院街、踊路街、东十字大街、小御街(东华门前)、南门大街、界北巷、南北讲堂巷、马行街、杨楼街、东鸡儿巷、西鸡儿巷、绣巷、 旧曹门街、大货行街、小货行街、太庙街、杀猪巷、麦秸巷、录事巷
南北向:西角楼大街、浚仪桥街、报慈寺街、御街、税务街、高头街、小甜水巷、界身巷、第三甜水巷、大辽人使驿路、第二甜水巷、第一甜水巷、赵十万宅路、东榆林巷、枣家子巷、袜豄巷
外城
外城城门
- 卫州门、新酸枣门、封丘门、陈桥门、新曹门、新宋门、陈州门、南薰门、戴楼门、新郑门、万胜门、固子门
- 水门:东水门、西水门、西北(利泽门)、东北水门、陈州水门
外城街道
南北向
- 御街
东西向
外城商家
- 食肆:矾楼
- 客栈:
- 商业:染院
水系
汴河
- 桥梁(共十三座):虹桥、顺成仓桥、便桥(东水门里)、下土桥、次曰上土桥(式样和虹桥一样,清明上河图所画实为上土桥或下土桥)、金梁桥、浚仪桥、州桥(?)、相国寺桥、上土桥(式样和虹桥一样,清明上河图所画实为上土桥)、虹桥、相国寺桥、州桥(州桥明月正名天汉桥)、浚仪桥、兴国寺桥(马军衙桥)、太师府桥(蔡相宅前)、金梁桥(金梁晓月)、西浮桥、西水门便桥、横桥(西水门外)
- 水门:东水门、西水门、汴河北岸角门子、汴河南岸角门子
- 州桥的西面设浅船两只,放巨杆铁矛,外加铁索三条,晚上绞上水面,用于防舟船盗窃。
五丈河
- 桥梁(共五座):染院桥、青晖桥、蔡市桥、广备桥、小横桥
蔡河
- 桥梁(共十一座):观桥(陈门里)、宣泰桥、云骑桥、横桥子、高桥、西保康门桥、龙津桥(朱雀门前)、新桥、太平桥(高殿前宅前)、粜麦桥、第一座桥、宜男桥、四里桥(戴楼门外)
- 水门:蔡河水门
金水河
- 桥梁(共三座):白虎桥、横桥、五王宫桥
- 水门:金水门
护城河
- 曹门小河子桥(念佛桥)
湖泊池塘
- 金明池
- 迎祥池
汴京八景
(宋朝版)
- 艮岳行云
- 夷山夕照
- 金梁晓月
- 资圣熏风
- 百岗冬雪
- 大河春浪
- 吹台秋雨
- 开宝晨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