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姆斯
沃尔姆斯(德語:,德语发音:[vɔɐ̯ms])是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东南部的一座非县辖城市,位于莱茵河的西岸。
沃尔姆斯 | |||
---|---|---|---|
| |||
沃尔姆斯的位置 | |||
坐标:49°37′55″N 8°21′55″E | |||
國家 | 德國 | ||
面积 | |||
• 总计 | 108.73 平方公里(41.98 平方英里) | ||
最高海拔 | 167 公尺(548 英尺) | ||
最低海拔 | 86 公尺(282 英尺) | ||
时区 | CET(UTC+01:00) | ||
• 夏时制 | CEST(UTC+02:00) | ||
邮政编码 | 67501-67551 | ||
电话区号 | 06241, 06242, 06246, 06247 | ||
政府地址 | Marktplatz 2 67547 Worms | ||
網站 | www.worms.de |
凯尔特人所建立的沃尔姆斯,与科隆和特里尔同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沃尔姆斯也被称为“尼伯龙根之城”(Nibelungenstadt,源自尼伯龙根的传说和尼伯龙根之歌)和“路德城”(Lutherstadt,源自马丁·路德),市内的沃尔姆斯大教堂是三座由皇帝下令建造的罗马式主教座堂之一(另两座是美因茨主教座堂和施派尔主教座堂),也是羅曼式建築的代表作。沃爾姆斯也是英雄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的舞台。這首詩也被用作歌劇的題材。市內有以此為主題的博物館。沃爾姆斯這個名字來自凱爾特語。市內的氣候頗為溫和。
地理
沃尔姆斯位于莱茵河平原上,美茵茨和路德维希港之间的莱茵河西岸,莱茵河的支流普夫里姆河在沃尔姆斯北部汇入莱茵河,莱茵河的另一条支流艾斯巴赫河流经沃尔姆斯南部。
沃尔姆斯西南面15千米处是普法尔茨森林的丘陵,西面是翁讷高(Wonnegau)山区,莱茵河右岸是奥登林山(Odenwald)。
历史
沃尔姆斯所在的地区最早在公元前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已有农民和畜牧人居住。沃尔姆斯最早的名称是凯尔特人的“Borbetomagus”,意为“博尔贝特之地”。法兰克王国时期,沃尔姆斯作为主教辖区的驻地,成为卡洛林王朝统治的权力中心。
9世纪时,查理大帝将沃尔姆斯作为他的冬宫,829年和926年两次在沃尔姆斯举办东法兰克王国的帝国议会(Reichstag)。随着法兰克王国的分裂,沃尔姆斯走入了衰落,直到萨利安王朝时期才得以复兴,1074年获得关税自由,1076年再次举办帝国议会,在这次会议上国王亨利四世宣布废黜教皇格列高利七世,而作为回应,格列高利七世开除了亨利四世的教籍,接着便发生了著名的亨利四世“卡诺莎悔罪”事件。
继1125年萨利安王朝衰落之后,霍亨斯陶芬王朝统治沃尔姆斯,腓特烈一世赋予沃尔姆斯广泛的自由权利,沃尔姆斯由此成为了一座帝国自由城市。
同许多其他城市一样,新教的宗教改革运动也在沃尔姆斯展开,在著名的沃尔姆斯帝国议会上,马丁·路德为他在维滕贝格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向皇帝卡尔五世做出了辩护。沃尔姆斯由此成为了宗教改革运动的中心和试验田,1526年新约圣经的第一部英语译本也在这里发表。沃尔姆斯虽然信仰新教,天主教教徒在1792年前是要被驱逐的,但是天主教的主教和牧师却拥有特权,并保留着沃尔姆斯的天主教主教座堂。
沃尔姆斯在1792年至1814年间属于法国,1816年起归属黑森大公国。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沃爾姆斯逐漸恢復了繁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沃尔姆斯分别在1945年2月21日和3月18日盟军的两次空袭中遭到彻底摧毁。英国在1945年2月21日的空袭目标是位于沃尔姆斯市区边缘的主火车站和市区西南面的化工厂,但除此之外空袭也造成了市中心其它地区的破坏,334架飞机在短短数分钟内像沃尔姆斯市区扔下了1100吨炸弹,沃尔姆斯大教堂也未能幸免于难,总共有239人在空袭中丧生,60%的沃尔姆斯居民无家可归,6490栋建筑遭到彻底或严重损毁。沃尔姆斯市区在战后重建时,大部分采用了现代风格。
经济
沃尔姆斯的工业包括化工、人工材料、冶金、机械制造、电子设备、光学设备和木材加工等,以前重要的皮革工业已经失去了地位。服务业和商业发展迅速,由于交通便利,有众多物流业公司选址在沃尔姆斯。
人物
参考文献
- Geschichte der Stadt Worms. Hrsg. i. A. der Stadt Worms von Gerold Bönnen. Theiss, Stuttgart 2005, ISBN 3-8062-1679-7
- Ernst Probst: Deutschland in der Bronzezeit. Bertelsmann, München 1996, S. 78, ISBN 3-570-02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