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天主教

反天主教是一种针对天主教反感恐惧歧视、敌意或偏见,也可用来指针对天主教會宗教迫害[1]

1876年的一幅美國諷刺漫畫。圖中把天主教主教們描繪成與信仰天主教的愛爾蘭裔政治家一同攻擊公立學校師生的鱷魚

宗教改革運動後改奉基督新教的國家,如英格蘭普魯士(以及後來普魯士主導建立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尼德蘭,以及新大陸以新教徒佔優的美國曾長期存在反天主教、反教宗的思想[2],並常常由此引出對天主教徒的歧視甚至迫害[3]

歷史上反天主教思想的一個重要論點是,天主教徒對教宗俯首貼耳,卻對本國不忠。英語中的兩個對天主教徒以及同情天主教者的貶稱「教宗主義者」(Papist)、「親羅派」(Romanist)均由此而來。遲至20世紀約翰·甘迺迪競選美國總統時仍有人以甘迺迪的天主教徒身分質疑他對美國的忠誠。另外,歷史上不少新教人士認為天主教會就是聖經中所說的「巴比倫大淫婦[4][5]。至今仍有一部分新教背景的反天主教人士持這一看法[6][7]

另一方面,隨啓蒙主義的發展,反教權主義世俗主義在歐洲興起,與在社會問題上持保守立場,以及部分國家中始終希望對社會問題始終有較大發言權的天主教會產生衝突。也有人因天主教神職人員性侵犯兒童等醜聞批評天主教。

起源

新教国家

Lucas Cranach the Elder在其1521年的画作《敌基督》中将教宗描绘成敌基督,指教宗是敵基督。

马丁·路德开始,新教就攻击教宗象征着敌基督的权势,而罗马天主教则象征《启示录》中的巴比伦大淫妇。许多新教宗派的信条中明确地将教宗视为敌基督。比如在1689年公布的《浸信会信仰宣言》(英語:)中提到:

英国

亨利八世发起英格兰宗教改革后,虽然曾有过几段恢复天主教的时期(如玛丽一世在位时期),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都以反天主教思想为主流。英格兰教会圣公会)与教廷的关系随教廷于1570年颁布绝罚伊丽莎白一世教宗诏书在至高处统治》达到冰点。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英格兰的天主教徒各种权利都受到限制。例如,《立誓法》几乎剥夺所有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权利。当时受英格兰统治、以天主教徒占多数的爱尔兰人长期遭受压迫,也为后来的北爱尔兰问题埋下种子。而部分天主教激进人士策划的火药阴谋等恐怖活动,又使天主教在英格兰公众心中的形象进一步受损[10]

光荣革命是一场新教背景的威廉三世玛丽二世推翻信奉天主教的英格兰君主詹姆斯二世统治的运动[11],光荣革命后英格兰对天主教徒权利的限制进一步加强。例如,通过的《1701年嗣位法令》剥夺天主教徒甚至只是与天主教徒结婚者继承英格兰王位的权利,规定英格兰的君主必须是圣公会成员。虽然20世纪时已有英国王室成员以放弃继承权为代价改宗天主教,直至2011年10月28日,英國國會修改王位繼承法,取消了對皇室成員與天主教徒結婚的限制,不過王位繼承人依然必須是英國聖公會的成員[12]

18世纪下半叶以后,英国对天主教徒的压迫逐步放松,但有时这样的解放行为会伴随反天主教者的抗议,如1778年的《解禁法》(Papists Act 1778)颁布后不久,1780年便爆发反天主教者打砸天主教徒的戈登骚乱。1790年,爱尔兰天主教徒得到了投票权。在爱尔兰政治家丹尼尔·欧康诺的奔走下,1829年英国国会通过《1829年天主教解放法案》,解除了对天主教徒的权利限制。1850年,教廷在英国重新建立圣统制。

尽管《1829年天主教解放法案》解除了对天主教徒权利的限制,但民间的反天主教情绪依然较为强烈。英格兰教会内主张恢复天主教传统的牛津运动受到反天主教者的反对,部分牛津运动的参与者甚至因此惹上官司。直到二战后,圣公会与天主教的紧张关系才得到很大缓解。1960年,圣公会坎特伯雷大主教访问罗马,标志着圣公会与天主教关系的正式解冻。二战后因爱尔兰与波兰移民的迁入,大部分时间内英国天主教徒的比例都呈现上升状态[13]

另一方面,北爱尔兰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之间的矛盾依然十分激烈。宗教冲突是北爱尔兰问题的主因之一。

爱尔兰

在爱尔兰,罗马天主教徒占多数,但在亨利八世英格兰宗教改革以后,遭受迫害。一直到十九世紀,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移民也遭到當地的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上流階層迫害,譬如北愛爾蘭的愛裔造船工人和美國的愛裔鐵路工人曾受到英美雇主的壓迫。

二十世紀的北愛爾蘭,由於信仰天主教的激進政黨新芬黨和激進武裝組織愛爾蘭共和軍(Irish Republican Army, IRA)為了脫離英國並與愛爾蘭共和國統一,遂與英國當局爭鬥許久,最後IRA于1998年簽署停火協議。

美国

美國最初是英國的殖民地,當時英國盛行的反天主教思想也隨到達新大陸的移民一起進入美國。美國建國後,國內以新教徒佔絕對多數,因此許多做法是以新教的思想為標準(如美國總統在就職典禮上握住聖經宣誓就職,是以新教的儀軌進行)。後來,美國又盛行與天主教會支持專制主義的陰謀論,大量當時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愛爾蘭裔意大利裔天主教徒的移入更使反天主教思想與反移民思想融為一體,在19世紀時曾一度相當盛行[4][14]

雖然自南北戰爭以來美國國內對天主教徒的敵視開始減輕[4],但美國的反天主教思潮依舊長期存在[15],甚至民主黨候選人艾爾弗雷德·E·史密斯1928年美國總統選舉中的敗選都與他的天主教徒身分密切相關。到約翰·甘迺迪於20世紀60年代競選總統時,依然有人拿他的天主教徒身分作文章。

約翰·甘迺迪當選總統為契機,20世紀60年代後美國的反天主教思想逐漸式微[16]。但時至今日,依然存在個別攻擊天主教教堂的行為[17][18][19]。不少這樣的襲擊都與匿名者Q一類極右翼組織有關[20]。一部分極右翼人士亦曾傳播教宗因性醜聞被捕的假新聞[21]

天主教国家

波兰

加拿大

加拿大的反天主教情緒早期曾與法國殖民者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的矛盾有關,後來則與反愛爾蘭裔移民的運動掛鉤。19世紀時不少新教的宗派(尤其是加爾文主義的長老宗)對天主教會有很深的恐懼[23],信新教的愛爾蘭裔移民對信天主教的愛爾蘭裔移民也曾有很深的仇恨情緒[24][25][26]

德國

德意志第二帝國是由新教背景的普魯士主導建立,因此德國統一之初,國內瀰漫着反天主教氣氛[27]。19世紀70年代,德國政府與天主教教會爆發了稱為文化鬥爭的政治角力,不少天主教主教與神父受到波及被政府限制履行職權甚至被迫流亡、被捕[28]。這一時期的反天主教運動也 攙雜着普魯士對天主教背景的波蘭裔人士的歧視情緒[29]。但文化鬥爭最後被證明是失敗的,天主教中央黨在天主教受打壓的背景下反而愈發坐大,德國總理俾斯麥不久也與反天主教的自由派鬧翻,最後不得不結束打壓天主教的運動,與中央黨妥協以共同對抗崛起的德國社會民主黨[30][31]

納粹德國時期,與其他諸多基督宗教派別一樣,天主教也受到納粹黨的壓制甚至迫害。納粹德國不認可教會的自主權,認為宗教必須置於國家的嚴密控制之下[32]。不少納粹人士是反基督教的。一部分納粹黨人主張復興日耳曼多神教,以取代基督宗教的地位[33][34]。雖然希特勒的雙親都是天主教徒,但希特勒本人卻基於他的極端日耳曼種族主義思想是反天主教的[35]。他認為他的「國家社會主義」與宗教不相容,隨科學的發展宗教必然被取代[36]。不少來自下層階級的納粹黨員反天主教情緒尤為強烈,認為天主教是「國家的敵人」[37]。根據戰後的統計,納粹德國時期大約有30%的天主教神父被警察當局處分過[38],納粹德國甚至謀殺了一部分不合作的天主教神職人員[39]。不過也有約翰・克倫威爾等歷史學家批評天主教會對納粹德國採取姑息甚至容忍態度。他認為1933年簽署的《政教協定》等於是天主教會為納粹黨的上台作了背書[40][41]

当代的反天主教

文学与通俗媒体

现代反天主教辩论

除了标准的新教论战的比喻,天主教反基督和巴比伦等现代反天主教爭議主题的妓女列入其中,指责谋求世界霸权的教会异端,批評偶像崇拜和阴谋论的指责。

标准新教的论战是由美国福音派作家代表牧师约翰·道林,在他最畅销的書中,他指责罗马天主教会是“基督的全真教会的恶毒的敌人 - 她拥有无人认领被称为基督教堂 - 但是,随着长期腐败,邪恶的人也看穿她的三冠王,她是敵基督的。[46]

希斯录的《两个巴比伦》(1858年)宣称罗马天主教发源于巴比伦神秘宗教,其实行带有异教徒的色彩(偶像崇拜)。

背弃天主教的神父Charles Chiniquy著有50 Years In The Church of Rome和The Priest, the Woman and the Confessional(1885年),也将罗马天主教描绘成异教。

Avro的曼哈顿的书“梵蒂冈的大屠杀”(1986)“,”梵蒂冈十亿”(1983)和”梵蒂冈莫斯科联盟”(1982)认为,教会的工程师战争统治世界。

希斯洛普的和Chiniquy的十九世纪​​论战和一系列的基础上由著名现代反天主教和漫画书的Avro曼哈顿工作的组成部分传道杰克小鸡谁也指责教宗配套使用的共产主义耶稣会士煽动革命和策划的大屠杀的。据小鸡,天主教会是“巴比伦妓女”中的启示录的图书提及,并会带来撒旦新世界秩序之前,它是由耶稣基督破坏。小鸡声称天主教浸润和企图摧毁或损坏的一切其他宗教和教会,以及它使用各种手段,包括诱惑,取景和谋杀压制批评。画上的阿尔贝托·里维拉的想法,小鸡还声称,天主教会有助于塑造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工具来引诱人们远离基督教在他所谓的伊斯兰教的阴谋。

理查德·道金斯在他的畅销书上帝错觉(2006年)断言,一个天主教教养促进内疚人(167页)的“半永久状态病态内疚由罗马天主教遭受具备正常的人性弱点和不智力正常的。讨论文书的性虐待在爱尔兰的后果,他还建议,“可怕的性虐待毫无疑问是,损害是可以说是比把孩子送進天主教会,在第一时间造成长期的心理伤害少”(317頁) 。

反天主教讽刺

从宗教改革的时候到今天,天主教会一直是被讽刺和幽默的目标。这样的讽刺和幽默的范围从轻微艳舞恶性攻击。天主教神职人员组织,如天主教联盟监视器,特别是圍攻和贬义的指責,表达對他们的反对和抗议。

各国反天主教

美国

美国圣公会史学家菲利浦·詹金斯,在書中反天主教:最后的可接受偏见(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国际标准书号0-19-515480-0)认为,一些人谁否则避免种族,宗教,种族或性别群体得罪成员都毫无保留的宣泄教徒的仇恨。在20世纪早期,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老阿瑟·施莱辛格米反对对天主教徒的偏见,“最深的偏见在美国人民的历史”的[47]耶鲁大学教授彼得Viereck曾评论说:“反天主教是自由派的反犹太主义。”[48]

2006年5月12日的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有30%的美国人对罗马天主教信仰持不赞成态度,57%的美国人对罗马天主教信仰持赞成态度。不赞成的比率高于2000年,但低于2002年。當中白人新教徒及天主教徒對天主教持肯定態度,而无宗教信仰者及非基督徒則多數持否定態度,他們對罗马天主教的教义持負面看法,而神職人員的性醜聞及贪婪,罗马天主教对同性恋的观点,和独身神职人员使那些對罗马天主教持負面看法的名单上。[49]2012年一个较新的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只有4%的美国人對罗马天主教徒持“非常负面”的看法[50]

2000年,莱斯Balsiger在俄勒冈州多个城市进行反天主教运动[51][52]

性、避孕和堕胎

许多女权运动LGBT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跨性别者)激进分子批评天主教对于性、避孕和堕胎的观点。与传统的反天主教形式不同,反天主教者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天主教而反对,而是针对其特别的立場,即使天主教相對於其他更保守的新教教派來說相對開明,但仍持反對看法。

反天主教活动人士,如威廉·多诺霍引用这是反天主教偏执,反对者争辩说,一个组织的实际位置上的问题,批评不构成偏执。

在2007年1月30日,美國民主黨候選人约翰·爱德华兹2008年美國总统选舉初選期間聘请了阿曼达作为广告活动的顧問[53]反對團體對她采取了进攻,以她的一些早期作品,她声称教会试图“证明公司厌女症与[...]上古神话”[54],并公开要求爱德华兹竞选團體结束马科特的任命。马科特随后辞职,理由是受到“性暴力,威胁邮件”。[55]

一些同性恋激進活动家与罗马天主教关系十分惡劣。在1989年艾滋病联盟成员和妇女組織动员人士打乱周日弥撒,在圣帕特里克大教堂抗议教会对同性恋安全性行為和使用避孕套的保守態度。抗议者其後被捕,至少一名抗议者扔已使用的安全套在教堂祭坛,亵渎彌撒[56]

娱乐业

按照耶稣会神父詹姆士·马丁的说法,美国娱乐业对于天主教有“两个头脑”,他说道:

马丁又说,虽然天主教有不可抵御的魅力,但是娱乐业也最为显著地轻视天主教。"好像制片、导演、编剧和电影制片人的感觉迫使被鼓吹他们与他们保持在这样的奴隶制度的差异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的诚意。不过,马丁认为,“正是电视已经证明了反天主教的題材是写作中最肥沃的土壤。当神父出现在电视节目,通常显示为恋童癖者或白痴,也很少看到在做自己的工作。”[57]

在巴西度假題材的電影'我们的阿帕雷西达圣母',在被称为一个小插曲普世教会王国神#的“踢圣的”“踢了圣徒”的主教五旬节普世教会的神的王国​​多次击败说守护神的雕像。[58]

已经带来了积极的反天主教问题中脱颖而出的一组是關於天主教联盟的宗教和民权。成立于1975年,由维吉尔百隆,威廉·多诺霍的领导下,组织天主教聯盟,反擊那些电影對天主教的批評及嘲諷。天主教联盟已经对这种娱乐产品如神圣的没什么,牧师和科珀斯克里斯蒂提出訴訟。1999年10月,他们在纽约时报购买了一整版的广告,声讨名利场杂志对其涉嫌向反天主教的團體倾斜。

2004年多诺霍宣称“好莱坞被仇恨基督教、特别是仇恨天主教的犹太人长期控制。[...]好莱坞像喜歡肛交[59]

2006年10月,明尼苏达州的天主教上层领袖呼吁明尼苏达大学校长罗伯特·Bruininks重新考虑大学容許一部反天主教的爭議舞台劇上映,他们被视为反天主教争议发挥了难得的一步。 “教宗和女巫”,讽刺教宗的偏执,药物腐坏的白痴和梵蒂冈的腐败,引起了愤怒,秋天全国天主教团体和一些当地的教會、圣保罗和明尼阿波利斯总教区大主教哈里·弗林,以及来自克鲁克斯顿主教薇诺娜,写信给州的160万天主教徒。他们敦促Bruininks重新思考應否播出有關戏剧。丹尼斯·麦格拉思,圣保罗和明尼阿波利斯总教区的发言人,说他不记得国家的主教曾提出这样的要求。该大学表示,它没有计划停止舞台劇播放。[60]

苏格兰

近年来,足球一直是很多在苏格兰的宗派偏见的一幕。通过格拉斯哥对手凯尔特人足球俱乐部(罗马天主教有关)和格拉斯哥流浪(新教)的宗教背景对鸿沟的两边​​引发了更大的愤怒,变成宗派偏见和衝突。

俄罗斯

天主教會被認为在社会中發揮了宗教的作用,但在其他时间,指俄罗斯东正教会被國家操纵,被用以打击罗马天主教。

以色列

以色列的反天主教起源于1948年这个犹太人国家成立之时。当时有几个天主教徒占多数的村庄,例如Kafr Bir'im和Iqrit,都被以色列国防军用强制手段减少人口。[61]1948年以后,天主教神父被驱逐出这个国家,许多教堂被占用、关闭或强迫出售。最近以色列拒绝并试图阻止任命天主教會任命巴勒斯坦人為主教。[62] 以色列政府1998努力阻止圣座任命加利利总主教被梵蒂冈和其他国家的谴责。以色列怀疑和敌视天主教神职人员,导致事故,如2002年10月的拘留和骚扰希臘大主教埃利亚斯Chacour和大主教布特罗斯Mouallem,防止他离开耶路撒冷,以防止他参加在伦敦的宗教会议。[63] [64]近年以色列政府與教廷關係改善。

参考文献

  1. Anti-catholicism. Dictionary.com. WordNet 3.0. Princeton Univers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ccessed: November 13, 2008).
  2. Mehmet Karabela. . New York: Routledge. 2021: 1–10. ISBN 978-0367549541.
  3. John Wolffe, "A Comparative Historical Categorisation of Anti‐Catholicism." Journal of Religious History 39.2 (2015): 182–202.
  4. Mannard, Joseph G. . 19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7).
  5. Bilhartz, Terry D. . Madison, NJ: 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 Press. 1986: 115. ISBN 978-0-8386-3227-7.
  6. . 水流職事站. [2023-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7. . Catholic Answers. [2023-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8).
  8. . The 1689 Baptist Confession of Faith. [202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6).
  9. . 十字架华人浸信会. [202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2).
  10. McConnel, James. . Journal of British Studies. 2011, 50 (4): 863–891. S2CID 145376199. doi:10.1086/661200.
  11. Colin Haydon, Anti-Catholicism in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 c. 1714–80: A political and social study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3)
  12. . 中央社. 2011年10月28日 [2013年11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4日).
  13. J.R.H. Moorman (1973) A History of the Church in England. London, A&C Black: 457
  14. Tyler Anbinder. . Oxford UP. 1992: 226. ISBN 9780195089226.
  15. Jenkins, Philip.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23. ISBN 978-0-19-517604-9.
  16. . The Guardian. March 7, 2016 [2023-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4).
  17. . The Mercury News. 2020-07-05 [2020-07-25] (美国英语).
  18. Lambert, Ben. . New Haven Register. 2020-07-17 [202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9).
  19. . Fox 2. 2020-01-30 [202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9) (美国英语).
  20. . 24 January 2021 [2021-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8) (美国英语).
  21. Reuters Staff. . Reuters. 2021-01-12 [2021-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8) (英语).
  22. Foster, J. R.; Jean Marie Mayeur, Madeleine Rebérioux.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 February 1988: p. 84. ISBN 978-0-521-35857-6.
  23. Miller, James R. . Canadian Historical Review. 1985, 66 (4): 474–494. S2CID 161882813. doi:10.3138/chr-066-04-03.
  24. J.M.C. Careless, Brown of the Globe: Volume One: Voice of Upper Canada 1818-1859 (1959) 1:172–174
  25. Kenny, Stephen. . American Review of Canadian Studies. 2002, 32 (4): 639–672. S2CID 143681268. doi:10.1080/02722010209481678.
  26. See Hereward Senior "Orange Order" in Canadian Encyclopedia (2015).
  27. Michael B. Gross, The war against Catholicism: Liberalism and the anti-Catholic imagina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Germany (U of Michigan Press, 2004).
  28. Helmstadter, Richard J., Freedom and religio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 19, Stanford Univ. Press 1997
  29. (英語) Norman Davies.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2: 126–127.
  30. Michael B. Gross, The War against Catholicism: Liberalism and the Anti-Catholic Imagina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Germany (2005)
  31. Ronald J. Ross, The Failure of Bismarck's Kulturkampf: Catholicism and State Power in Imperial Germany, 1871–1887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1998)
  32. Theodore S. Hamerow; On the Road to the Wolf's Lair – German Resistance to Hitler;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ISBN 0-674-63680-5; p. 196.
  33. Sharkey, Word for Word/The Case Against the Nazis; How Hitler's Forces Planned To Destroy German Christian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ew York Times, 13 January 2002
  34. The Nazi Master Plan: The Persecution of the Christian Churches 存檔,存档日期2013-09-26., Rutgers Journal of Law and Religion, Winter 2001, publishing evidence compiled by the O.S.S. for the Nuremberg war-crimes trials of 1945 and 1946
  35. Alan Bullock. Hitler: A Study in Tyranny; HarperPerennial Edition 1991; p. 219.
  36. Richard J. Evans; The Third Reich at War; Penguin Press; New York 2009, p. 547.
  37. Theodore S. Hamerow; On the Road to the Wolf's Lair – German Resistance to Hitler;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ISBN 0-674-63680-5; p. 74.
  38. Evans, Richard J. (2005). The Third Reich in Power. New York: Penguin. ISBN 978-0-14-303790-3; p. 244.
  39. Libionka, Dariusz. (PDF). Carol Rittner; Stephen D. Smith; Irena Steinfeldt (编). . New Leaf Press: 74–78. 2004 [2023-04-26]. ISBN 978-0-89221-59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4-17).
  40. Johnson, Daniel The Robes of the Vic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ew York Sun 15 June 2005
  41. Phayer, Michael. .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0: xii–xiii. ISBN 0-253-33725-9. OCLC 43286530.
  42. Patrick R O'Malley (2006) Catholicism, sexual deviance, and Victorian Gothic cul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3. Franchot, Jenny. . . Berkeley, California (USA):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ISBN 978-0-520-07818-5.
  44. Mannard, Joseph G. . 1981 [2007-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10-21).
  45. Franchot, Jenny (1994). "Two Escaped Nuns: Rebecca Reed and Maria Monk", Roads to Rome: The Antebellum Protestant Encounter with Catholicism. Berkeley, California (USA):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ISBN 978-0-520-07818-5
  46. 羅馬主义歷史”“第2版,1852年,页646-47约翰·道林
  47. [HTTP://www.cermusa.francis埃杜/ CSD/ Pilot.htm 不,你不会,波普先生!”:简史反天主教在美国]中,在距离项目提供的圣弗朗西斯大学天主教研究由三个部分组成系列交付宗教研究系助理教授亚瑟Remillard。圣弗朗西斯大学CERMUSA网站,2007年5月
  48. 赫伯格,威尔。 “宗教的世俗化的社会:美国的三大宗教的多元化若干问题”,第一卷的宗教研究的回顾。1962年,页37
  49. 22783
  50. . [2007-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51. [HTTP://www.sentinel .ORG/文章/2000-17/3870.html俄勒冈运行在复活节反天主教广告]
  52. 色彩鲜艳活泼,广告牌标志开始的新“教宗是反基督者”活动
  53. Template:举网
  54. Template:举网
  55. Template:引述消息
  56. . [2007-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4).
  57. . [2007-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03).
  58. QuickTime影片
  59. . [2007-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3).
  60. . [2007-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6).
  61. Khalidi, Walid. . IPS. 1992. ISBN 978-0-88728-224-9.
  62. Gruber, Ruth. . The Jewish News Weekly. 1998-08-14.
  63. . Catholic World News. 1998-08-07.
  64. Solheim, James. . Episcopal News Service. 2002-10-23.

延伸阅读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