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球

洗衣球英語Laundry BallWashing Ball)是一種製造商聲稱只要跟衣服一起放進洗衣機,就不用洗衣粉柔順劑環保洗滌產品。[1]製造商聲稱洗衣球能以物理化學方式清除衣物的污垢。[2]

關於洗衣球的發明人士、時間和地點,目前眾說紛紜。有一說是在1990年代的美國,也有一說是韓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3]

生產商聲稱的好處

生產商和代理商指出,洗衣球和洗衣粉相比,通常具有無需使用洗衣劑,減少衣物打結,節省水費、電費[4]等多項好處。

洗衣球的洗衣原理

洗衣球的洗衣原理,會根據不同生產商而有所不同,部分廠商聲稱其產品採用先進技術,例如納米技術遠紅外線負離子、銀離子、納米銀、打散水分子團等,達到洗滌衣物『零污染』。[5]

然而,廠商為推銷洗衣球所套用的科學名詞和理論,是否在洗衣時真正能夠取代洗衣粉和柔順劑,以至這些理論是否正確無誤,仍受到消費者組織、學術機構的質疑。[6]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和專家指出,水分子團並不是固定大小,而是以動態平衡形式存在,每一刻都在改變。產品聲稱可以把水分子團縮小、穩定水分子團的大小和控制水分子的排列方式,在現實中完全不可能做到。[7]

另外,無論是自然環境存在的水,或者是自來水,水分子的大小本身已屬奈米(nanometer)單位的範圍內,把經過所謂特殊處理後的水稱為「奈米水」,就如同說「母親是女性」般無異。[8]

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師指出,近年不少商品將科學用詞加諸水分之上,有濫用名詞之嫌,所謂的功能亦「太神奇」。[8]

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教授指出,水分子無論在液態或固態中都是通過氫鍵,生成離合、大小不一的水團簇存在。況且,水分子中氫鍵的強弱與多少,不表示水有什麼神奇的能量。[9]

使用洗衣球要注意的事項

  • 使用溫水、熱水洗衣,可能會令洗衣球受損、破裂。
  • 洗衣球或許不能抵受洗衣機脫水時的離心力。
  • 部分洗衣機具有烘乾功能,洗衣球和衣物一起烘乾或會對洗衣球、衣物,甚至洗衣機造成損害。
  • 部分洗衣球聲稱其內藏珠子是用陶瓷、礦物材料製造,一旦洗衣球破損而流出,可導致洗衣機的排水管或水泵被堵塞。
  • 如果洗衣機的使用說明書未有提及可以使用洗衣球,用家應考慮清楚是否會因為使用洗衣球而令衣物或洗衣機受損,或會令洗衣機的保固失效。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的測試

1997年3月14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對洗衣用品的測試報告:

當時被測試的洗衣用品共有21款,包括一款洗衣球。

結果顯示,三個測試樣本(包括洗衣球)的去污效能在57%至63%之間。這與用清水洗滌的效能(54%)相差不遠。[10]

2011年11月15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對洗衣球的測試報告:

洗衣球的去污能力猶如只用清水。[11]

測試將染有17種污漬,包括咖啡紅酒醬汁血液等的棉布,分別以清水、洗衣粉、洗衣液及洗衣球洗滌,比較上述清潔用品的洗滌效果,結果顯示全部被測試的洗衣球,去污功效與清水無異。[12]

消費者使用洗衣球初期,可能會發現其洗衣效果與平常用的洗衣粉一樣,誤以為是洗衣球發揮功效,這可能是由於:

(一)洗衣機內部還留有殘餘洗衣劑。

(二)如果衣物沒有難以去除的污漬,只用清水洗滌也可以達到一定的清潔效果。

共有三款洗衣球被消費者委員會作為測試的樣本。

兩款洗衣球樣本經過20次清洗後,重量明顯下降(12%及40%),其中一個樣本在清洗60次後破爛,無法量度其重量。該樣本聲稱含有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可能因其溶解而令樣本重量明顯下降。

雖然生產洗衣球的廠商聲稱洗衣球內部的珠子,是採用高科技納米技術製成。但測試發現,其中一個洗衣球內的珠子,只是用普通洗衣粉壓製而成。這些珠子會在使用過程中溶化,令洗衣球的重量下降。而這個樣本的表現,已經是被測試的洗衣球中表現最佳,但實際洗滌效果仍然無法和洗衣粉、洗衣液相提並論。

另外,有被測樣本的洗衣球,其內部珠子一旦被放入清水中,珠子便會令清水變得混濁。整體而言,全部洗衣球樣本的洗滌效果如同只用清水,有樣本未達其標示的使用次數便破爛,洗衣球也難以達到部分廠商所聲稱的『零污染』。[13]

測試亦發現即使只用清水,在洗衣機清洗染有醬油番茄醬的棉布,仍可有效去除90%醬油和60%番茄醬的污漬,使用洗衣球卻沒有額外的去污效能。[14]

由於洗衣球的洗衣效果,與只用清水洗衣並無分別,涉及提供失實陳述而違反法例,已轉交香港海關跟進。[15][16]

參見

參考來源

  1. . 亞洲時報. 2011-11-15 [2012-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1).
  2. Adams, Cecil. . The Straight Dope. 1997-07-25: 1/1 [2008-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6).
  3. . 土豆網. 2009-03-26 [2012-05-02].
  4. . 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 2010-08-25 [201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 . 明報OL網. 2009-07-16 [201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2).
  6. . 明報. 2011-11-16 [201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7).
  7. . 消費者委員會. 2006-07-14 [201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4月29日).
  8. . 明報健康網. 2006-07-15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5).
  9. . 消費者委員會. 2010-05-14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5月1日).
  10. . 消費者委員會. 1997-03-14 [2012-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8月14日).
  11. . 消費者委員會. 2011-11-15 [201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30).
  12. . 爽報. 2011-11-16 [2012-05-02].
  13. . 經濟通. 2011-11-15 [2012-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14. . 東方日報. 2011-11-16 [2012-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2).
  15. . 大公網. 2011-11-16 [2012-05-03].
  16. . 經濟日報. 2011-11-16 [2012-05-0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