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人X7

洛克人X7(日版名:,英文版名:)電視遊戲洛克人X系列主軸故事的第7集。關卡環境從以往的2D環境改為立體圖形,多數路段更是在3D環境空間中進行。

洛克人X7
    日本版遊戲封面
    类型平台动作第三人稱射擊
    平台PlayStation 2Windows
    开发商卡普空第三工作室
    Value Wave
    发行商卡普空
    总监Koji Ohkohara
    制作人Tatsuya Kitabayashi
    设计师Tsutomo Teranishi
    Hiroyuki Yamato
    Takanori Uegaki
    美术Tatsuya Yoshikawa
    音乐Yuko Komiyama
    Shinya Okada
    Seiko Kobuchi
    Naoto Tanaka
    Makoto Asai
    Teruo Konishi
    Shuichi Mizuhata
    Noriyuki Iwadare
    Takuya Miyawaki
    系列洛克人X系列
    模式单人游戏
    发行日PlayStation 2
    • 日本:2003年7月17日[1]
    • 北美:2003年10月14日[2]
    • 欧洲:2004年3月5日[3]
    Windows
    • 南韓:2003年12月31日

    故事大綱

    自太空殖民地「歐拉西亞」在前兩作時的墜落,地球雖無滅絕,但地上的環境變成一片荒蕪,經過雷普利機器人們的共同努力下,地球復興之期指日可待。但艾克斯因懷疑武力減少非正規化發生的可行性而退下前線,令獵人缺少了重要的力量,非正規機器人的發生率亦間接增加。一群雷普利機器人見情況日下,毅然組成自警集團「紅色警戒」,動用私刑處決非正規機器人。直到某天……

    高速公路上發現非正規的蝎子形機器人,傑洛奉命到現場鎮壓,卻遇上了從「紅色警戒」逃走出來的神秘雷普利機器人艾克賽爾,兩人合作打敗蝎子形機器人,傑洛要求他一同返回獵人總部解釋前因後果。回到基地後,大廳的螢幕突然出現了「紅色警戒」首領-雷德的影像,他要求獵人們交出艾克賽爾,然後無視艾克斯的置之不顧並鄙視他的引退,雷德出動八位獎金獵人向非正規獵人挑戰。艾克賽爾去意已決,想將功贖罪的心也不被艾克斯阻止,便隨傑洛一起步向新一場戰鬥中。

    登場角色

    遊戲系統

    洛克人X7 遊戲主畫面
    • 雙人出擊:
    關卡開始之前,可選擇可出動主角中的兩位(一開始時只有傑洛跟艾克賽爾兩位),在關卡內則可自由轉換角色。
    • 多方向戰鬥:
    2D的關卡路線除了橫向外,有些是前後方向,甚至是螺旋形進行的。
    • 求救者救助:
    八大關卡中,共分佈了128位身上隔隨機擁有不同的增強角色資料的求救者,等待三位獵人拯救。若求救者遭到敵人的攻擊而死亡,將不會再次出現。
    • 多重結局:
    遊戲的結局,會隨玩家操作的最後一位人物而改變。
    • 前作保有元素:
    本作仍有「蹲下」的動作(僅限2D的路線),「吊繩」則取消。

    關於

    评价
    汇总得分
    汇总媒体得分
    GameRankings59.43%[4]
    评论得分
    媒体得分
    AllGame2/5颗星[5]
    电子游戏月刊5.33 out of 10[6]
    Game Informer7.5 out of 10[7]
    GamePro3/5颗星[8]
    Game RevolutionD+[9]
    GameSpot6.5 out of 10[10]
    GameSpy2/5颗星[11]
    IGN6.7 out of 10[12]
    美国PlayStation官方杂志6 out of 10[13]
    Fami通28 out of 40

    暗示

    • 序章關卡再以《洛克人X》的序章關卡為題,是暗示了艾克賽爾承繼了艾克斯的鬥志和目標,不同的是,前者並非全因正義感驅使而去戰鬥,相比之下,這反而為現在的艾克斯更添上成熟的一面。

    破例

    • 在整個《洛克人X》系列中,魯莽袋鼠是唯一一位以騎乘裝甲決鬥的八大首領
      • 霸法是唯一另外的一位,但他從來不是八大首領。
      • 主角可以用騎乘裝甲來戰鬥,但是只有以下三位八大首領能騎乘裝甲戰鬥─《X4》對岩漿龍之戰、X7對魯莽袋鼠之戰,以及續作《X8》對竹林熊貓之戰。

    批評

    • 艾克斯的突然引退,令玩家大惑不解(遊戲起初無法操作),亦令傑洛和艾克賽爾無故在故事前期「擔上主角之位」。
      • 相對來說,這設定使艾克斯在後期參戰時,得不到足夠的升級空間,削弱其戰鬥力。
      • 艾克斯需要在玩家救助一半數量的求救者後(即64人),才會決定「重出江湖」。
    • 3D環境,雖然對於常常局限於2D的《洛克人X系列》遊戲帶來新的突破,可是在沒有前作經驗的情況下,無論是角色的控制、鏡頭的角度、距離等等,3D表現令人感到不暢快。

    故事情節與結局

    • 本作故事背景
    經艾克賽爾的自述和故事倒敘,可以知道西格瑪在雷德某次行動完成後借意接近他,藉著令紅色警戒各人變得強而名並引起雷德的興趣。西格瑪指使雷德利用艾克賽爾以獲得其他思考型機械人的DNA作強化。紅色警戒的成員漸漸沈醉於得到力量,和傷害無辜的思考型機械人。眼見組織已經變質,加上自己不停被利用,艾克賽爾無奈地逃走,投靠非正規機器人獵人。雷德想放手讓艾克賽爾離去,西格瑪就在此時控制紅色警戒的其他成員以威脅雷德召回艾克賽爾,非正規機器人獵人及紅色警戒的戰爭仍因此而展開。
    • 以下劇情發生在紅蓮宮殿關卡
    當三位獵人潛入紅蓮宮殿,首先面對雷德。雙方激戰一番之後,雷德敗陣,宮殿亦突然發生強烈震盪,雷德告知他們宮殿的自爆裝置已經啟動,艾克賽爾也親眼看著收養自己的雷德被活埋。
    經歷宮殿內的重重區域,三位獵人看到最後的敵人──西格瑪。幾人開始了久違的熱血之戰。在墜下中的平台上打敗了西格瑪,突然,平台停留在平流層,而西格瑪更以巨大的最終型態出現,軀體力量是集合了他黑手控制紅色警戒時私下獲得的DNA而成,但最終型態的西格瑪,亦不敵三人合作的力量(遊戲中只有兩人)。
    • 以下為結局動畫劇情
    艾克斯、傑洛與艾克賽爾回到紅蓮宮殿的頂部,正想離開的時候,西格瑪卻以破爛的第一型態,出現在他們面前,艾克賽爾想以手槍解決西格瑪,卻反被西格瑪一拳撞飛。
    艾克斯與傑洛驚愕不已,正準備出手時,雷德再次出現於他們面前,並把他們打走,西格瑪正想吸收雷德的力量報仇時,一把手槍在雷德的右手中現出(很明顯不是雷德本尊),一擊重轟西格瑪的下巴,令他從紅蓮宮殿的頂部墜下,雷德也被反彈的力道撞至牆上,變回艾克賽爾。艾克斯與傑洛問候艾克賽爾的狀況,並一同離去。
    X-艾克斯的結局:席格那斯和艾莉亞在研究艾克賽爾的表現報告,席格那斯問道艾克斯會否讓艾克賽爾成為非正規獵人,但艾克斯回應說他始終不想讓艾克賽爾重行他所經歷過、帶著傷心苦痛無盡戰鬥的道路。
    Z-傑洛的結局:傑洛夢見艾克斯在他面前發射重炮處決他自己(傑洛),艾莉亞的通信驚醒傑洛,他立刻出動解決非正規事件,但不知道這惡夢代表著甚麼。
    A-艾克賽爾的結局:艾克賽爾嚷著會處決所有非正規機械,令艾克斯接受他成為非正規機器人獵人。艾莉亞發出非正規化事件出動指令,艾克斯還未回答,艾克賽爾已經走了老遠。

    主題曲

    開場

    • Code Crush
    愛內里菜主唱

    尾場

    • Lazy Mind
    森久保祥太郎主唱

    参考

    1. . Udon Entertainment. 2010-01-06: 64–9. ISBN 978-1-897376-80-5.
    2. jkdmedia. . GameZone. 2003-10-14 [2011-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0).
    3. Bramwell, Tom. . Eurogamer. 2004-02-24 [2011-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8).
    4. . GameRankings. [2010-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1).
    5. Marriott. . Allgame. [2010-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5).
    6. .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Ziff Davis). November 2003, (172): p. 186.
    7. . Game Informer (Sunrise Publications). November 2003, (127): p. 151.
    8. Four-Eyed Dragon. . GamePro. 2003-11-13 [2010-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05).
    9. GR Chimp. . Game Revolution. 2003-11-01 [2010-07-05].
    10. Davis, Ryan. . GameSpot. 2003-10-13 [2010-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30).
    11. Nutt, Christian. . GameSpy. 2003-10-14 [2010-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01).
    12. Dunham, Jeremy. . IGN. 2003-10-14 [2010-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4).
    13. . Official U.S. PlayStation Magazine (Ziff Davis). November 2003: p. 13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3-25).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