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 (詩人)
莫洛夫(1928年5月11日—2018年3月19日)[1],原名莫運端,後改莫洛夫[2],筆名洛夫、野叟,台湾現代詩詩人,生於中华民国湖南省衡陽,退休後移民加拿大。於2016年夏天返台定居。曾任教東吳大學外文系,後任北京師範大學、華僑大學、廣西民族大學、中北大學等大學的客座教授。 1954年與張默、痖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歷任總編輯多年。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等文,並收入各種大型詩選,包括《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
洛夫 | |
---|---|
出生 | 莫運端 1928年5月11日 中華民國湖南省衡陽縣 |
逝世 | 2018年3月19日 臺灣臺北市北投區臺北榮民總醫院 | (89歲)
職業 | 詩人、軍人、教師 |
國籍 | 中華民國 |
主題 | 超現實主義 |
文學運動 | 創世紀詩社 |
代表作 | 《魔歌》 《石室之死亡》 《因為風的緣故》 《漂木》等 |
獎項 | 中山藝文獎(1982年) 吳三連文藝獎(1986年) 國家文藝獎(1991年) 中國文藝協會終生榮譽成就獎章(2003年) 新詩界首屆國際詩歌獎(2004年) |
生平
洛夫,1928年生於湖南衡陽,父莫逢春,母羅賢春[3]。1938年,舉家搬遷至衡阳市,就讀「中心小学」。1943年進入私立成章中学初中部就讀[4]。初中三年級時,因閱讀了大量俄國文學作品,將自己名字由「莫運端」改為俄國風味的「莫洛夫」[5]。1948年考入湖南大學外文系,但1949年國軍在湖南招考青年入伍,洛夫隨軍隊抵達台灣。1951年考入政工幹校第一期,1953年畢業,分發至左營海軍陸戰隊,1954年與張默、瘂弦合辦了創世紀詩社,後隨軍轉赴金門。越戰後期奉命參加駐越軍事顧問團擔任英文秘書,期間發表了作品《西貢詩鈔》。返台後就讀於淡江文理學院英文系,1973年畢業,並在同年8月以中校軍階退役[6]。軍職退役後轉為教師,曾任東吳大學外文系副教授,1996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2016年夏返台定居,2017年獲國立中興大學頒贈名譽文學博士,2018年3月初出版最後一本詩集《昨日之蛇》,同月19日凌晨3點21分,洛夫病逝,享壽91歲[7][8]。
創作
洛夫創作甚豐,出版詩集《時間之傷》等三十七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七部,評論集《詩人之鏡》等五部,譯著《雨果傳》等八部。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廣受詩壇重視,四十多年來評論不輟,英譯本已於1994年10月由美國舊金山道朗出版社出版。 1982年他的長詩《血的再版》獲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同年詩集《時間之傷》荣獲中山藝文獎。 1986年獲吳三連文藝獎。 1991年復獲國家文藝獎。2003年獲中國文藝協會贈終生榮譽成就獎章。2004年獲北京「新詩界首屆國際詩歌獎」。1999年,洛夫詩集《魔歌》被評選為台灣文學經典之一。2001年三千行長詩《漂木》出版,震驚華語詩壇,同年被評選為台灣當代十大詩人之一,名列首位。
研究洛夫作品之專著頗多,已出版者有:《詩魔的蛻變:洛夫詩作評論集》、《洛夫與中國現代詩》、《洛夫評傳》、《一代詩魔洛夫》、《漂泊的奧義》、《洛夫:詩,魔,禪》、《洛夫長詩<漂木>十論》、《大河的雄辯-洛夫詩作評論集(第二部)》等。洛夫早年為超現實主義詩人,表現手法近乎魔幻,被詩壇譽為“詩魔”。 洛夫近年沈潛於書法之探索,不僅長於魏碑漢隸,尤精於行草,書風靈動蕭散,境界高遠。曾多次應邀在台北、台中、菲律賓、馬來西亞、溫哥華、紐約、北京、濟南、南寧、深圳、杭州、衡陽、石家莊、太原等地展出。
主要作品
《靈河》、《石室之死亡》、《外外集》、《無岸之河》、《詩人之鏡》、《時間之傷》、《漂木》、《因為風的緣故》、《魔歌》、《昨日之蛇》、《隱題詩》
家族
參考來源
- . [2021-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1).
- . [2018-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9).
- 《向秋天最甜的那颗石榴致敬——华语诗坛泰斗洛夫先生访问记》,「訪問前記」章節,張天男,2013。
- . [2014-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4).
- 「詩魔」莫洛夫今晨逝世 享年91歲
- 《二十世紀臺灣新詩史》,頁229,張雙英,2006。ISBN 957114391X
- . [2018-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4).
- 洛夫病逝享壽91歲 18歲開始寫詩人稱「詩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社,2018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