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涕石
洞穴涕石(英語:)是一種由單細胞微生物組成的微生物墊,懸掛在洞穴的牆壁和天花板上,類似於小鍾乳石,但具有鼻粘液的稠度。 在意大利的 Frasassi 洞穴中,洞穴涕石中單細胞微生物組成如下: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70%) ,Thermoplasmatales (>15%)和Acidimicrobiaceae 科 (>5%) 和 Acidimicrobiaceae 科中的細菌 (>5%)[1]。
這些細菌的生存能量來自火山的硫化合物,藉化學合成作用將硫化氫轉化為硫酸,以其釋放的化學能作為生存的能量。硫化合物包括 H2S 和從上方滴落的溫水溶液. 所產生的硫酸. 酸性很高(接近 pH = 0),與電池酸性相似[2]。 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硫酸可能是洞穴形成的一個更重要的原因,而不是僅僅依賴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3]。
洞穴涕石是由Jim Pisarowicz 于1986 年在墨西哥塔巴斯科的一個名為燈塔洞穴(Cueva de Villa Luz)的有毒硫磺洞穴中研究首創這個名詞,后經由Diana Northup 和 Penny Boston在同一洞穴中的研究,才引起科學界的注意[4]。
在BBC 的太陽系奇觀系列節目中,布萊恩•考克斯 (Brian Cox) 教授曾推斷,如果火星上有生命,它可能是同樣的原始生物,並隱藏在紅色星球的地表之下[2]。
參考文獻
- Jones, DS; Albrecht, HL; Dawson, KS; Schaperdoth, I; Freeman, KH; Pi, Y; Pearson, A; Macalady, JL (2012). "Community genomic analysis of an extremely acidophilic sulfur-oxidizing biofilm". ISME J. 6 (1): 158–70. doi:10.1038/ismej.2011.75. PMC 3246232. PMID 21716305.
- BBC Two - Wonders of the Solar System, Original Series". BBC Online. 4 Apr 2010.
- Derasa, "Caves and snoticles", Earth-pages, Wiley-Blackwell, 1 May 2004.
- Michael Ray Taylor, Dark Life: Martian Nanobacteria, Rock-eating Cave Bugs, and Other Extreme Organisms of Inner Earth and Outer Space, pp. 56–57, Simon and Schuster, 1999 ISBN 068484191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