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

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英語:)是由泛洋鑽探营运的超深海动态定位半潜式海上钻油平台[8]。平台于2001年由现代重工业在韩国制造[9],R&B Falcon(后被泛洋鑽探收购)定制[10],在马久罗注册,2001年到2013年租给英国石油公司[11]。2009年9月,平台在休斯敦东南方约250英里(400公里)处的凯斯利海谷台伯油田102号区块4132英尺(1259米)[12]的水深中钻出了史上最深的油井。油井垂直深度35050英尺(10683公尺),测量深度35055英尺(10685公尺)[13]

历史
艦名 Deepwater Horizon
所有者 泛洋鑽探海卫一资产租界有限公司[1]
使用者 泛洋鑽探
船籍港
航線 墨西哥湾
下订日 1998年12月
建造者 现代重工业[3]
成本 5.6亿美元[4][5]
船台編號 89
動工日 2000年3月21日
完工日 2001
獲取日 2001年2月23日
首航 韩国蔚山广域市 – 美国德克萨斯州自由港
停用 2010年4月20日
標識
结局 2010年4月22日在大火后沉没
注释 位于墨西哥湾5,000英尺(1,500米)深处,位置28.736667°N 88.386944°W / 28.736667; -88.386944
技术数据
艦級 ABS +A1 DPS-3 Column Stabilized MODU
噸位
  • 32588总吨位
  • 9766净吨位
排水量 52,587 t(51,756 long ton;57,967 short ton)
全長 112米(367英尺)
全寬 78米(256英尺)
高度 97.4米(320英尺)
吃水 23米(75英尺)
深度 41.5米(136英尺)
甲板間隙 34.010米(111.58英尺)
動力輸出
動力來源 8台Kamewa7375馬力、360°固定螺旋桨方位角推进器
速度 4節(7.4每小時;4.6英里每小時)
載重
  • 钻井液:705 m3(24,900 cu ft)
  • 钻出水:2,078 m3(73,400 cu ft)
  • 饮用水:1,185 m3(41,800 cu ft)
  • 重油: 4,426 m3(156,300 cu ft)
  • 钻井液:386 m3(13,600 cu ft)
  • 水泥:231 m3(8,200 cu ft)
船員 146
注释 [6][7]

2010年4月20日,在马孔多勘探油田钻探时,油井失控发生井喷,引发爆炸,造成11名员工死亡并引发大火,火球在40公里(64公里)处都能够见到[14]。大火无法扑灭,两天后的4月22日,平台沉没,油井在海底喷涌而出,造成美国海域最大的漏油事故[15]

设计

深水地平线是第五代、RBS-8D设计(即型号种类)、深水、动态定位、柱固定[3]、半潜式移动离岸钻井单元,专为钻探海地石油勘探和生产井设计,内置476毫米、10万千帕的防喷器和530毫米外径钻井隔水管[6]

深水地平线是第二代二类半潜式钻井平台,尽管它的前辈深水鹦鹉螺并非动态定位。钻井平台规格为121×78公尺,能够在2400米深的水域运行,最大钻探深度达9100公尺[6]。2010年,平台是约200台能在深度超过1500米的水域中钻探的钻井平台[16]。其美国船级社级别符号为“A1,柱稳定钻井单元,AMS,ACCU,DPS-3”[3]

2002年,平台升级“电子钻探”系统,该系统是由德克萨斯州休斯敦的技术人员开发的钻探监测系统,负责实时钻探数据,传输维护和故障排除訊息[17]。先进的系统,从压力和钻井检测技术,到自动关停系统[18]和固井建模系统在平台的运营起到关键作用。OptiCem固井建模系统于2010年4月由哈里伯顿使用,在水泥浆混合和支持决策上的功效显著。这些决定成为同月爆炸事故调查的重点[19]

历史

建造和所有权

“深水地平线”号由R&B Falcon[20]委托现代重工业,在韩国釜山制造[3]。工程于1998年12月启动,龙骨于2000年3月21日放置[7]。2001年2月23日,泛洋鑽探完成对R&B Falcon的收购后[21],平台交付使用[7]。直到2004年12月29日,平台在巴拿马注册[2]

泛洋鑽探透过其设在瑞士施泰因豪森}[22]的子公司[23]泛洋鑽探海卫一资产租借有限公司()[1][7],运营这个悬挂马绍尔群岛權宜船旗的平台[24]。建造完成后,平台租借给英国石油公司3年,在墨西哥湾部署[25]。此后,租借条约经过多次续签,2004年续签1年[26],2005年续签5年[27],2009年的续签延长了2010到2013年的3年期限[24][28]。最后的合同“裸机”[29]费用价值5.44亿美元,平均每天49.68万美元[30],而船员、装备和支援船只的费用预计相同[29]

根据R&B Falcon在2001年递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R&B Falcon和泛洋鑽探间的交换合同于2001年8月17日过期[31],平台特点是“正式注册号29273-PEXT-1,IMO号码8764597,总吨位32588,净吨位9778”[31]。交换价值3.4亿美元[31]。截至2010年,平台获用于支付重置成本和残骸清理费用的保险,价值5.6亿美元[21]

钻井作业

深水地平线在亚特兰蒂斯油田(英国石油公司占56%,必和必拓Billiton占44%)和雷霆马油田(英国石油公司占75%,埃克森美孚占25%[32])上作业,时常被说是“幸运”且“著名”的钻井平台[33]。2007年,它仍被誉为“世界上最强力的钻井平台”[34]。2006年和2009年,平台分别在卡斯基达油田台伯油田发现石油[35][36]。台泊油田油井垂直深度35,050英尺(10,683米),测量深度35,055英尺(10,685米),海水深度4,132英尺(1,259米)[37],是世界上最深的油井[36][37][38][39]。它位于海床下方超过5,000英尺(1,500深处,超出平台在公司船队名单中列明的官方钻探规范[40]

2010年2月,深水地平线在马孔多勘探()(即密西西比峡谷252号地块)开钻试验性油井,试验地点位于路易斯安那州东南部海岸41英里(665,000英尺(1,500深的水域中[41]。马孔多勘探的开采权于2009年被英国石油公司收购[42],而该油田由英国石油公司(占65%)、阿纳达科石油公司(占25%)和MOEX Offshore 2007(占10%)共同持有[43]。深水地平线于2010年4月20日仍在马孔多作业,当天猛烈的爆炸导致钻机损坏,引起漏油[44][45][46][47]。油井当时处于完工的最后阶段,被注入的水泥外壳正在硬化,平台预计在不久后移动到台伯油田充当半永久性作业平台,之后再回到卡斯基达油田,半永久性地盘踞在路易斯安那州海岸50英里外的油丘上[33] 。试验作业据说“已经完成”,在MMS的请求下获准结束马孔多的作业[48]

平台设计工作寿命3131天,目前已经达到2896天,余下的时间在各站点间使用[49]

安全检查

美国矿产管理局(2010年6月18日更名为海洋能源管理、监管和执法局,或海洋能源局)[50]是美国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监管检查机构[50]美联社调查指出,某些安全文件和紧急程序信息,包括后来发生的事件的文件都找不到[49]。每月检查所需的确切次数随事件而变化,检查程序按照前40个月的标准进行,但在这之后,约25%的检查程序都省略了[49],尽管调查显示这部分的检查在计划之内,但因天气和移动等情况阻碍了[49]。2010年最后三个月的检查报告在阳光法案的要求下公布,每次检查持续时间为两个小时或以下[49]

工作寿命期间,平台出现5次不合规操作,其中4次在2002年(涉及安全,包括防喷器),另一次在2003年(涉及污染)[49]。第六次发生在2007年,涉及非接地电力设备,但这次不合规纪录后来被认定符合规程,而被撤回[49]。审阅报告的钻井顾问表示平台的安全记录总的来说很“丰富”[49]。2009年,矿产管理局“将深水地平线立为行业安全典范”[49]。美联社的调查表示:“MMS官员表示,它的记录非常有代表性,从未出现在检察院的问题平台‘观察名单’中”[49]

事故

爆炸后被火团包围的“深水地平线”号。
site of the explosion
site of the explosion
深水地平线
2010年4月20日平台的位置

2010年4月20日,中部时间晚上9点45分,马孔多的试验井钻探作业已入尾声,一股海水从海洋立管喷射到钻井平台上,射向240英尺(73米)的空中。不久后,钻井液沼气和水的泥浆混合物喷发。泥浆物质的气体成分迅速完全转变为气态,引发一系列爆炸,形成火球。防喷器被尝试啟動,但没有成功[51]。阻止漏油的最后一道防线全封闭防喷器闸板虽然被啟動,但没能插入井中[52]

爆炸时,126名员工在船上,其中7人是英国石油公司员工,79人隶属泛洋鑽探,还有人来自阿纳达科、哈里伯顿M-I SWACO等参与作业的公司[53]。11名员工在爆炸最初阶段断定遇难。平台被撤离后,受伤的工人被空运到医疗站。约36小时后,平台沉没。平台的残骸沉入约5,000英尺(1,500深,油井西北方1,300英尺(400处的海床[45][54][55]

7月15日,油井上盖,漏油结束[56]。用来永久封锁油井的减压井于2010年9月19日宣告“有效封堵”[57]

后续

大约在2010年5月10日,泛洋鑽探受到深水地平线4.01亿美元总损失的部分保险结算[58]经济分析师指出,保险回收可能超过钻井平台的价值(尽管不一定是其重置价值)和估计高达2亿美元的所有债务[59]

截至2010年,诉讼、损失赔偿和保险回收的最终金额仍是未知数。分析师报告称,和之前的事故相比,此次事故有着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复杂性,需要多年才能展开和解决[60][61]。2010年7月,《金融时报》的分析引用法律界消息人士,指“在某些程度上,诉讼的规模非常大,确实比较新鲜”,“各种可能的案件意味着很难将它们汇总成所谓的集体诉讼,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复杂化”,“由于之前我们碰过这样的事情,历史参照不存在[62]。”和阿拉斯加港湾漏油事件一样,讨论中的诉讼事件表长达20年[60]

2013年1月,泛洋鑽探同意支付违反美国《清洁水法》的14亿美元罚金。英国石油公司早前同意支付24亿美元,但还要面临5亿到20亿额外的罚金[63]。2014年9月,哈里伯顿同意在两年内分三期向信托注入11亿美元,解决大部分法律索赔[64]。2014年9月4日,美国地区法官卡尔·巴比尔根据《清洁水法》裁定英国石油公司犯有重大过失和故意不当行为。他认为英国石油公司的行为“鲁莽”,泛洋鑽探和哈里伯顿行为“疏忽”。他将溢油事故67%的责任归咎于BP,30%归于泛洋鑽探,3%归于哈里伯顿。英国石油公司发表声明强烈反对这一说法,表示会上诉[65]

2014年12月8日,美国最高法院驳回了英国石油公司的上诉,和解协议没有上限,但英国石油公司最初预计要给受害者赔偿约78亿美元(61亿欧元)[66]

参考资料

  1. . secdatabase.com. [2018-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2. (PDF) (报告). Office of the Maritime Administrator. 2011-08-17 [2013-02-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28).
  3. Malcolm Sharples et al for Offshore Risk & Technology Consulting Inc., under contract for Minerals Management Service, Order no. 0105PO39221. (PDF). US Government Minerals Management Service: 50–51. April 2006 [2010-06-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08-23).
  4. (新闻稿). Transocean Ltd. 2010-04-26 [2010-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2).
  5. . Offshore-Technology (Net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2010-05-07 [2010-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8).
  6. . Transocean. [2010-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9).
  7. . American Bureau of Shipping. 2000-03-21 [2010-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9).
  8. . Transocean. [2010-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9).
  9. Malcolm Sharples et al for Offshore Risk & Technology Consulting Inc., under contract for Minerals Management Service, Order no. 0105PO39221. (PDF). US Government Minerals Management Service -: 50–51. April 2006 [2010-06-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08-23).
  10. . PR Newswire. 2001-01-29 [201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4). date of publication verifiable on http://www.highbeam.com/doc/1G1-69685498.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1. . Offshore Magazine (PennWell Corporation). 2009-11-01 [201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0).
  12. (新闻稿). Transocean. 2009-09-02 [201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6).
  13. . Rigzone. 2009-09-02 [201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2).
  14. Crittenden, Guy. . HazMat Management. 2010-05-10 [2010-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0).
  15. Staff and wire. . USA Today. 2010-05-27 [2010-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8).
  16. . Rigzone. 2010-05-28 [201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7).
  17. . Offshore Magazine (PennWell Corporation). 2002-11-01 [201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0).
  18. . IT news website (Computerworld UK). 2010-05-28 [2010-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3).
  19. . IT news website (Computerworld UK). 2010-11-12 [2010-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3).
  20. . PR Newswire. 2001-01-29 [201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4). - date of publication verifiable onhttp://www.highbeam.com/doc/1G1-69685498.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1. . The Wallstreet Journal. 2010-04-26 [2018-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2).
  22. . Moneyhouse.ch "Commercial register and company data". [201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0).
  23. . SEC EDGAR database, for the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201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8).
  24. Reddall, Braden. . Reuters. 2010-04-22 [2010-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25. . 'Offshore magazine. 2001-06-01 [201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4).
  26. . Business Wire. 2004-04-26 [201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27. . Business Wire. 2005-04-28 [201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4).
  28. . Offshore Magazine (PennWell Corporation). 2009-11-01 [201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0).
  29. Bartley J. Eckhardt, PE; Arthur Faherty. (PDF). Robson Forensic: 8. 2010-05-20 [2010-06-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6-24).
  30. . The Houston Chronicle. 2009-10-17 [201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10).
  31. . secdatabase.com. [2018-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32. Bergin, Tom. . Reuters. 2008-06-17 [2009-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3).
  33. Washburn, Mark. . The McClatchy Company. 2010-05-14 [2010-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9).
  34. . Oil & Gas Investor. 2007-04-01 [2010-06-23]. Alternate lin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35. (新闻稿). Anadarko Petroleum. 2006-08-31 [2010-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36. (新闻稿). TransOcean. 2009-09-02 [2009-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8).
  37. . Offshore Magazine (PennWell Corporation). 2009-09-02 [201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0).
  38. Braden Reddall. . Reuters. 2009-09-02 [201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0).
  39. . Red Mist Media. [201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7).
  40. . Transocean. 2010-04-13 [2010-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7).
  41. . offshore-technology.com. 2005-10-20 [2010-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4).
  42. . US Minerals Management Service. 2008-08-08 [201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07).
  43. . Subsea.Org. [2010-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31).
  44. . Rigzone. 2010-04-21 [2010-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3).
  45. Robertson, Cambell; Robbins, Liz. . The New York Times. 2010-04-22 [201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46. (新闻稿). BP. 2010-04-21 [2010-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5).
  47. . Rigzone. 2010-04-30 [2010-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2).
  48. . RigZone. 2010-04-22 [2010-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3).
  49. . Associated Press. 2010-05-16 [2010-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50. . Bureau of Ocean Energy Management, Regulation and Enforcement. 2010-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6).
  51. Brenner, Noah; Guegel, Anthony; Watts, Rob; Pitt, Anthea. . Upstream Online (NHST Media Group). 2010-04-29 [2010-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9).
  52. . The New York Times. 2010-06-21 [2019-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4).
  53. Richard Pendlebury. . Dailymail.co.uk. 2010-06-18 [2012-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4).
  54. Resnick-Ault, Jessica; Klimasinska, Katarzyna. . Bloomberg. 2010-04-22 [201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55. .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Response and Restoration. 2010-04-24 [2010-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9).
  56. . National Wildlife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2010-04-30 [2010-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04).
  57. . 2009-09-19 [2009-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0).
  58. Green, Meg. . Insurance news net. 2010-05-07 [2010-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6).
  59. Fortson, Danny. . The Sunday Times (London). 2010-05-09 [2010-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0).
  60. Stempel, Jonathan. . Reuters Africa. 2010-06-30 [2010-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0).
  61. Kam, Dara. . palm Beach post news. 2010-06-29 [2010-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8).
  62. . Financial Times. 2010-07-01 [2010-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30).
  63. David Malakoff. . Science News. 2013-01-03 [2013-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0).
  64. . Reuters. 2014-09-02 [2014-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65. . New Orleans Sun. 2014-09-04 [2014-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7).
  66. . "BBC News". 2014-12-08 [2019-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