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清朝乾隆年间官窑烧制的瓷器大瓶,属于清宫旧藏,因其集各种釉彩于一身而著称,有“瓷母”的美誉。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材質陶瓷
時期或古文明清朝
現存於故宫博物院
檔案號故宫文物编号:故00154493
全国馆藏文物数据库普查登记号:1101012180003510886410

名称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的故宫底账名为乾隆款多色地青花斗彩什锦双耳大瓶,全国馆藏文物数据库登记名称为各色釉彩大瓶,1995年出版的《故宫珍藏》一书称之为各色釉大瓶[1],该瓶还被称为多色彩釉大瓶各种釉彩大瓶等。该瓶有“瓷母”之称,该名最早出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所著的《明清瓷器鉴定》一书。[2][3]

形制

该瓶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洗口、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自上而下共有15个装饰层[lower-alpha 1],彩釉间以金彩圈线相隔,颈部有两个金彩耳。该瓶汇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有包括金彩珐琅彩斗彩青花、仿哥釉、仿官釉、仿汝釉窑变釉松石绿釉粉青釉霁蓝釉酱釉等17种不同的釉彩[3][2][6]

大瓶腹部为主题纹饰,霁蓝釉描金的色地,上有十二幅长方形粉彩开光吉祥图案,写实图案纹饰各半,间隔排列。六幅写实图案为“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和“博古九鼎”。六幅纹饰为蝙蝠卍字花卉蟠螭灵芝如意[3][7]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釉彩说明[2][3][6][4]
部位层数釉彩烧造工艺说明
瓶口及肩部1珐琅彩低温釉上彩纹饰为胭脂紫缠枝宝相花
2洋彩低温釉上彩纹饰为松石绿地缠枝莲
3仿哥釉高温单色釉
4青花高温釉下彩纹饰为缠枝莲。具有明显的乾隆时期青花风格
耳部金彩低温釉上彩青花层处设有两个螭龙耳
肩部5松石绿釉低温颜色釉因颜色与绿松石相似而得名
6仿钧窑的窑变釉高温颜色釉高温铜红釉
7斗彩高温釉下彩 + 低温釉上彩纹饰为缠枝宝相花
8粉青釉高温单色釉贴塑凸皮球花
腹部9霁蓝釉、金粉高温颜色釉大瓶腹部为主题纹饰,霁蓝釉描金的色地,上有十二幅长方形粉彩开光吉祥图案
粉彩低温釉上彩
10仿官釉高温单色釉
11青花高温釉下彩纹饰为缠枝莲。仿明代永宣风格的青花
足部12粉彩低温釉上彩绿地覆变形蕉叶纹
13珊瑚红釉、金彩高温颜色釉金彩为回纹
14仿汝釉高温单色釉
15酱釉、金彩高温单色釉金彩为卷草纹
瓶内及圈足内松石绿釉低温颜色釉
落款青花高温釉下彩外瓶底署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制作

该瓶被认为制作于乾隆晚年,是督陶官唐英在任时,由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的工匠烧造而成。由于釉彩种类繁多,烧造难度极高,《国家宝藏》节目中称其需要反复入窑烧制17次,假使每次烧制成功率为70%,最终成功率仅有0.23%。不过根据《故宫辞典》和《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等书中记载,该瓶为分段烧制后粘合而成。若按颈、肩、腹、足等部位分段烧制,每个部位最多有五种釉彩,若仍按每次烧制成功率为70%计算,每段烧制成功的概率将提高至16.8%[2]

相关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是故宫博物院参加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三件文物之一,由王凯担任明星守护人[8]。节目中该瓶被调侃体现了乾隆皇帝“农家乐”审美品位,且该瓶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高超的烧造技艺而称为网友热议话题[2]

故宫所藏各种釉彩大瓶曾长期被认为是存世孤品,如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陶瓷专家叶佩兰就曾在采访中称故宫所藏各色大瓶为孤品[1]。然而,2014年9月17日,一件几乎相同的大瓶出现在美国波士顿史古纳拍卖行“亚洲艺术品”拍卖上,并最终为中国买家以2200万美元(约合1.35亿元人民币)竞得,加上佣金的成交价为2472.3万美元(约合1.51亿元人民币)[9]

注释

  1. 一说17层,计数方式不同[4][5]

参考

  1. 薛西斯. . 法制博览. 2011, (1): F0002–F0002.
  2. 张立峰; 贾燕. . 读者欣赏. 2018, (001): 104–109.
  3. 橘玄雅. . 紫禁城. 2014, (10): 10–13.
  4. 屈畅. . 新华网-北京青年报. 2017-12-12 [2020-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5. . 网易艺术-人民网. 2018-05-30 [2020-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4).
  6. 贾子玉. . 美术教育研究. 2018, 179 (16): 36.
  7. . 故宫博物院. [2020-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6).
  8. . 央视网. [2020-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8).
  9. 范昕. . 新浪收藏-文汇报. 2014-09-19 [2020-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