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崇陵
清崇陵(满语:,穆麟德轉寫:wesihun munggan)位於中国河北省易縣的清西陵,是光绪帝的陵寝。在清泰陵东北五公里的金龙峪,内葬德宗景皇帝和孝定景皇后。
清西陵 崇陵 | |
---|---|
清崇陵宝城明楼和石五供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所在 | 河北省易县 |
分类 | 古墓葬 |
时代 | 清 |
编号 | 1-180 |
登录 | 1961年 |
动工于宣统元年(1909年),民國二年(1913年)光緒帝入葬[1],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其规模较小,没有大碑楼、石像生。但是有完备的排水系统。明楼之前有御带河,沟通地宫十二个排水孔。墓道宽4.6米,全长13.23米,成三十度斜坡由南向北的延伸墓室。墓道有四重石门每重石门有两扇整雕的青白玉石合成。每扇石门上有一尊菩萨浮雕像。地宫内宝床为青石雕成的须弥座。左右并排停放着皇帝和皇后的棺椁。棺椁四周刻有藏文和梵文的经咒。皇后棺盖顶上刻有精美的石雕线刻画。陵寝的建筑用料的是桐木、铁料。民国十三年(1924年)对崇陵妃园寝增崇改建。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陵寝被盗,光緒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盖都被撬开,隆裕皇后口中的珠宝被盗贼取出[1]。1980年6月,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组织对其做保护性清理,同年9月崇陵向游人开放。
出土文物
崇陵的地宫已在1980年进行了清理,由于早年被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清理中发现了光绪帝的遺體,遺體已無肌肉組織,但骨骼各关节连接完好,身長一米六四[1],且還在梓宫發現宝珠、丝织品等文物。
崇陵妃園寢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帶著光绪帝西奔西安避難。临行之际,慈禧太后命令太监把珍妃推入宫井。第二年辛丑條約簽訂後,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回到北京,才將珍妃从井中捞出,並葬在京西的田村。後来,瑾妃令人將珍妃金棺移葬進崇陵妃園寢。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