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樂團

清水乐团英語:)全名為克里登斯清水復興合唱團,通常簡稱為CreedenceCCR,是美國的一個搖滾樂團,活躍於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樂團創作許多知名經典歌曲,最廣為人熟識的有驕傲的瑪麗你可曾看過那場雨?以及壞月亮上升,還有當時被認為是反戰國歌的幸運兒

清水乐队
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 在1968年由左至右:Tom Fogerty, Doug Clifford, Stu Cook, John Fogerty
组合
昵称
  • CCR
  • Creedence
音乐类型
  • 根源摇滚
  • 沼泽摇滚
  • 蓝调摇滚
  • 南方摇滚
  • 乡村摇滚
出道地点 美國加州 艾尔赛里托
活跃年代
  • 1967年 (1967)–1972年 (1972)
唱片公司Fantasy Records
网站creedence-online.net
相关团体
  • 蓝色天鹅绒
  • 怪物乐队
  • 克里登斯清水再臨乐队
已离开成员
  • 约翰·弗格蒂
  • 汤姆·福格提
  • 史杜·库克
  • 道格·克利福德

樂團由主唱主音吉他手也是歌曲主要創作者約翰·弗格蒂,和他的哥哥擔任節奏吉他手的Tom Fogerty,以及貝斯手Stu Cook和鼓手Doug Clifford所組成。他們的音樂風格涵蓋了根源搖滾[1]沼澤搖滾[2]藍調搖滾[3]類型。儘管他們是在舊金山灣區崛起,但他們演奏南方搖滾的音樂風格,歌詞描寫有關於密西西比河的河口、沼澤、鯰魚,以及美國南方其他的流行元素,還包括反對美國參與越戰的政治傾向和有關於社會意識的歌曲。[4] 樂團1969年在紐約州北部的伍德斯托克音樂藝術節演出。

經過四年《告示牌》榜單上的成功之後,樂團在1972年末经过激烈的争吵解散,在樂團正式解散前一年湯姆·弗格蒂已經離開樂團,之後Tom的弟弟John在樂團的藝術和事務控制方面與其餘成員想法不一致,所有的種種導致了樂團成員之間後續的訴訟。約翰·弗格蒂與他們所屬的唱片公司幻想唱片的擁有者索爾·扎恩茲持續產生分歧,导致後來長期的法院爭訟。因此,約翰·弗格蒂拒絕與樂團另外兩位倖存的前團員在1993年清水樂團入選搖滾名人堂時的演出。[5][6]

雖然樂團在美國僅售出了2600萬張專輯[7],但其音樂依然是美國廣播電台播放的人气歌曲[8]。《滾石雜誌》在史上100位最偉大的藝術家名單中將他們排名在第82位。[9]

历史

蓝色天鹅绒/怪物乐队: 1959–1967

John Fogerty、Doug Clifford和Stu Cook在加州艾尔赛里托的波托拉中学相识。并给他们的乐队起名蓝色天鹅绒,此三人组合开始演奏歌曲伴奏部分和“点唱机经典作品”,同时正值Fogerty的哥哥汤姆从现场舞台和录音室归来,他便马上加入了乐队。乐队在1964年与唱片公司Fantasy Records签约。

乐队成员的队内角色在此时期有了变化。Stu Cook从钢琴转變成彈奏贝斯,并且Tom Fogerty从主唱转變成旋律吉他手;John成为了乐队的主唱和主作曲人。用Tom的话说:“我可以担任主唱,但是John有着与众不同的声音。”

早期成功: 1967–1968

在1966年,乐队遭遇了一次挫折:John Fogerty和Doug Clifford收到了征兵通知书,John加入了预备队,而Doug加入了海岸警卫队。

在1967年,索爾·扎恩茲(Saul Zaentz)购入了Fantasy Records唱片公司,他为乐队提供了一个录制全长唱片的机会,但前提是将乐队名字更改成其他的。他从未喜欢过“怪物乐队”这个名字,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名字带有种族问题;四个人在看过条件之后同意更名。Zaentz和乐队同意各方提出十个意见,他十分同意乐队提出的第一个名字“克里登斯清水复兴合唱团”(CCR),并且在1968年1月正式落实该名。根据二十年后对乐队成员的采访,该名的来源有三点:

  • Tom Fogerty的朋友Credence Newball,他们将Credence改为Creedence使用
  • 一个Olympia Brewing公司的电视广告("clear water")
  • 四位乐队成员对他们乐队的再次承诺

其他被拒绝的乐队名字甚至还有”Muddy Rabbit“, “Gossamer Wump”, 以及“Creedence Nuball and the Ruby”,但他们在最后依然选择了那时的第一个名字。Cook在之后甚至描述:“我觉得CCR这名字甚至比‘水牛春田合唱团’和‘杰佛逊星船’还要怪异。”[10]

團員

唱片

參考資料

  1. 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Allmusic上的頁面
  2. Thomas M. Kitts. . Rowman & Littlefield. 2012: 3. ISBN 978-0-7391-7485-2.
  3. Stephen A. King. . Univ. Press of Mississippi. 1 June 2011: 52. ISBN 978-1-61703-011-6.
  4. . snopes.com. July 14, 2014 [March 8,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2).
  5. . Rockhall.com. [March 2,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08).
  6. . [2018-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2).
  7. . 2007-07-01 [201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9.
  8. Arian Smedley. . Chicago Tribune. February 27, 2008 [2008-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1).
  9. . Rolling Stone. [November 4,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16, 2011).
  10. Bordowitz, Hank. . Chicago Review Press https://books.google.co.jp/books?id=zDDKxvnPy7cC&pg=PA64&redir_esc=y#v=onepage&q&f=false. 2007 [2018-08-26]. ISBN 978156976984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英语).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