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大师赛
斯诺克大师赛(又称温布利大师赛;英語:Masters),原名本森赫奇斯大师赛(英語:Benson & Hedges Masters),是职业斯诺克比赛。尽管本项比赛不属于排名赛,但是在斯诺克的圈子里面被认为最重要的锦标赛,只有第一流的好手才有幸收到邀请,比赛的奖金仅次于斯诺克世界锦标赛。
| 賽事訊息 | |
|---|---|
| 國家 | 英格蘭 |
| 創始 | 1975 |
| 組織 | 世界職業撞球與司諾克協會 |
| 賽制 | 非排名賽 |
| 總獎金 | £725,000 |
| 最近屆次 | 2024 |
| 目前冠軍 | |
赛事历史
第一届斯诺克大师赛于1975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一共有10位斯诺克选手受邀参加了本次比赛。最后的冠军是約翰·史賓塞,他以9-8击败了雷·里尔顿获得2000英镑的奖金。比赛一直呈胶着状态,双方打到8-8,进入到决胜局第17局。最后当台面上只剩下黑球时,双方比分相等,根据斯诺克比赛规则,重新放置黑球,进行决胜期比赛。
1989年起,史蒂芬·亨得利时代来临,连续五届雄霸王座,直到1994年才被输给同胞阿倫·麥克馬納斯。为了表彰亨得利的卓越成就,赛事主办方让他永留冠军奖杯,所以目前的奖杯并不是原先那座。
2007年斯诺克大师赛规则有了一些小变化,19位选手参加了比赛(直到2006年最多是18位选手参赛)。世界排名前16位种子选手自动获得参赛资格,其余选手经过资格赛,冠军获得一张外卡(2007年是史都華·賓漢)。第18个和第19个位子由赛会组织者颁发(2007年得到这个荣誉的是吉米·怀特和丁俊晖)。这三位选手要和排名14、15和16的种子选手举行一场预比赛。这个新的规则目前还没有确认会在2008年继续使用。
直到2003年,斯诺克大师赛一直由金邊臣(Benson & Hedges)烟草公司赞助的。但是接下来的一年,英国颁布了相关的规定,限制烟草公司作为广告赞助商。在2005年,Rileys俱乐部成为当年的赞助商。到了2006年,Saga保险是最新的赞助商,并且和组委会签下了具体的合同,一直赞助到2009年。[1][2] 2006年也是最后一次在温布利会议中心举行,会议中心于2006年6月拆除。从2007年开始,比赛移师到温布利比赛场举行。[3]
经典战役
大师赛留下了很多经典战役,可能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1991年斯诺克大师赛的决赛。史蒂芬·亨得利与迈克·哈雷特对阵,亨得利在0-7和2-8落后情况下成功翻盘,最后以9-8战胜对手。
可以认为,第二精彩的比赛是1997年斯诺克大师赛决赛。当时由1990年代亨得利出现前最优秀的斯诺克选手史蒂夫·戴维斯对阵斯诺克的新星罗尼·奥沙利文。戴维斯在4-8落后的情况在连胜6盘,使比分最后锁定为10-8。
对于肯·达赫蒂来说,2000年斯诺克大师赛的决赛是有点苦涩的。他错失了一次单杆147满分的机会,最终输给了馬修·史蒂芬斯。
奖杯名称
2006年10月,天才斯诺克著名选手保罗·亨特英年早逝后[4],吉米·怀特提议将大师杯的奖杯以亨特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亨特曾经在2001年到2004年四年内三次夺得大师杯的突出表现。[5]林德塞·亨特,保罗·亨特的遗孀,也表示她希望奖杯以亨特名字命名,“所有人都期待这一刻。我交谈过的所有斯诺克选手,所有斯诺克的爱好者,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6] 最后,世界职业斯诺克协会决定放弃这个命名,“我们全体一致同意保罗·亨特奖学金是最好纪念亨特的方式。就像亨特自己迅速从业余选手成长起来一样,奖学金会提供给那些有天分的年轻人,使他们有机会通过艰苦训练展现能力。”[6]
满分杆
共有4位斯诺克选手在大师赛打到过滿分桿。一次是柯克·史蒂文斯在1984年斯诺克大师赛对阵吉米·怀特,另一次是丁俊晖在2007年斯诺克大师赛对阵安东尼·汉密尔顿。还有一次是丁俊晖在2024年斯诺克大师赛打出的满分杆。[7]后来在2015年斯诺克大师赛上,傅家俊也打出了满分杆。[8]
历届冠军
下面列出的是大师赛历史上历届冠军及其决赛对手和最终比分:
| 年份 | 冠军 | 亚军 | 比分 | 赛季 |
|---|---|---|---|---|
| 本森赫奇斯大师赛 | ||||
| 1975 | 9–8 | 1974/75 | ||
| 1976 | 7–3 | 1975/76 | ||
| 1977 | 7–6 | 1976/77 | ||
| 1978 | 7–5 | 1977/78 | ||
| 1979 | 8–4 | 1978/79 | ||
| 1980 | 9–5 | 1979/80 | ||
| 1981 | 9–6 | 1980/81 | ||
| 1982 | 9–5 | 1981/82 | ||
| 1983 | 9–7 | 1982/83 | ||
| 1984 | 9–5 | 1983/84 | ||
| 1985 | 9–6 | 1984/85 | ||
| 1986 | 9–5 | 1985/86 | ||
| 1987 | 9–8 | 1986/87 | ||
| 1988 | 9–0 | 1987/88 | ||
| 1989 | 9–6 | 1988/89 | ||
| 1990 | 9–4 | 1989/90 | ||
| 1991 | 9–8 | 1990/91 | ||
| 1992 | 9–4 | 1991/92 | ||
| 1993 | 9–5 | 1992/93 | ||
| 1994 | 9–8 | 1993/94 | ||
| 1995 | 9–3 | 1994/95 | ||
| 1996 | 10–5 | 1995/96 | ||
| 1997 | 10–8 | 1996/97 | ||
| 1998 | 10–9 | 1997/98 | ||
| 1999 | 10–8 | 1998/99 | ||
| 2000 | 10–8 | 1999/00 | ||
| 2001 | 10–9 | 2000/01 | ||
| 2002 | 10–9 | 2001/02 | ||
| 2003 | 10–4 | 2002/03 | ||
| 大师赛 | ||||
| 2004 | 10–9 | 2003/04 | ||
| 2005 | 10–3 | 2004/05 | ||
| 2006 | 10–9 | 2005/06 | ||
| 2007 | 10–3 | 2006/07 | ||
| 2008 | 10–3 | 2007/08 | ||
| 2009 | 10–8 | 2008/09 | ||
| 2010 | 10–9 | 2009/10 | ||
| 2011 | 10–4 | 2010/11 | ||
| 2012 | 10–6 | 2011/12 | ||
| 2013 | 10–6 | 2012/13 | ||
| 2014 | 10–4 | 2013/14 | ||
| 2015 | 10–2 | 2014/15 | ||
| 2016 | 10–1 | 2015/16 | ||
| 2017 | 10–7 | 2016/17 | ||
| 2018 | 10–7 | 2017/18 | ||
| 2019 | 10–4 | 2018/19 | ||
| 2020 | 10–8 | 2019/20 | ||
| 2021 | 10–8 | 2020/21 | ||
| 2022 | 10–4 | 2021/22 | ||
| 2023 | 10–8 | 2022/23 | ||
| 2024 | 10–7 | 2023/24 | ||
参考
- . BBC Sport. 2006-01-13 [2007-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13).
- . World Snooker. 2006-10-12 [2007-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14).
- . BBC Sport. 2006-10-12 [2007-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08).
- . BBC Sport. 2006-10-09 [2007-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1).
- Harlow, Phil. . BBC Sport. 2007-01-05 [2007-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16).
- . BBC Sport. 2007-01-12 [2007-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14).
- . BBC Sport. 2007-01-14 [2007-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7).
- . worldsnookerdata.com. World Professional Billiards and Snooker Association. [2015-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