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協進聯盟
香港協進聯盟(簡稱港進聯;英語:)成立於1994年7月,是香港一個由工商專業界人士組成的親北京政治團體,黨魁是劉漢銓,總幹事吳軍捷則被指從廣州被調派到香港工作[1]。
香港協進聯盟 Hong Kong Progressive Alliance | |
---|---|
主席 | 溫嘉旋 |
黨魁 | 劉漢銓 |
成立 | 1994年7月 |
解散 | 2005年4月12日 |
总部 | 香港灣仔駱克道1號中南大廈11樓 |
党员 | 300人(解散前夕) |
政治派系 | 建制派 |
香港立法會議席 | 0 / 60 (解散前夕)
|
香港區議會議席 | 13 / 529 (解散前夕)
|
官方色彩 | 紅 |
歷史
港進聯成立的當初,是由於香港的親中派不滿當時他們所扶植的政黨民建聯,為抗衡另一政黨民主黨而改行較為親近民生的路線。港進聯過去曾經吞併了另一個親中政黨,由譚惠珠領導的香港自由民主聯會(簡稱“自民聯”),第二代的黨徽亦有採用自民聯黨徽的設計加入其中。
但由於地方選舉失利,以及多次需要在選舉中禮讓另一親中政黨民建聯,甚至連人員也要借調。在2000年,鄉事派的鄧兆棠以港進聯名義與民建聯的譚耀宗搭檔參選,結果雙雙當選。但2004年,鄉事派改支持鄉議局副主席、民建聯成員張學明,鄧兆棠被迫不選。
一個最為大家熟悉的例子:蔡素玉過去一直都是港進聯成員,但為了協助民建聯贏得立法會議席而借調。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港進聯原來的不少候選人,如新界東的朱幼麟及進出口界的副主席許長青等,為免親中票源分薄而退選,結果反而造就了民建聯第二梯隊晉身立法會。這些舉動都使不少黨員感到心灰意冷。
港進聯原本走親中商界路線,希望可以開拓商界票源,但有指港進聯不思進取,甚至只等待高層的協調。結果親中商界政黨一直被自由黨主導。2005年2月16日,港進聯宣佈與民主建港聯盟合併成為民主建港協進聯盟。兩黨最終於4月12日正式合併,港進聯不復存在。
立法會議員
界別 | 選區 | 姓名 | 1998-2000 | 2000-2004 | 2004-2008 | 備註 |
---|---|---|---|---|---|---|
地方選區 | 香港島 | 蔡素玉 | 00年加入民建聯後,以民建聯名義出選 | |||
新界西 | 鄧兆棠 | 讓路予張學明 | ||||
功能界別 | 區域市政局 | 鄧兆棠 | ||||
進出口界 | 許長青 | 讓路予黃定光 | ||||
選舉委員會 | 朱幼麟 | |||||
劉漢銓 | ||||||
蔡素玉 | → | 2000年加入民建聯並在香港島出選 | ||||
所得議席 | 5→4 | 4 | 0 |
選舉
立法會選舉
選舉 | 民選得票 | 民選得票比例 | 地方選區議席 | 功能界別議席 | 總議席 | +/- |
1995 | 25,964 ━ | 2.85% ━ | 0 | 1 (選舉委員會) | 1 / 60 | 1 ━ |
1998 | 不參與地區直選 | 0 | 3 + 2 (選舉委員會) | 5 / 60 | 4 ▲ | |
2000 | 25,773 ▼ | 1.95% ━ | 1 | 1 + 2 (選舉委員會) | 4 / 60 | 1 ▼ |
2004 | 14,174 ▼ | 0.80% ━ | 0 | 0 | 0 / 60 | 4 ▼ |
市政局選舉 (已廢除)
選舉 | 民選得票 | 民選得票比例 | 市政局議席 | 區域市政局議席 | 總議席 | +/- |
1995 | 5,278 ━ | 0.95% ━ | 0 / 32 | 0 / 27 | 0 / 59 | 0 ━ |
参考文獻
- . [2011-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