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城
游击队城[1](俄语:,羅馬化:),音译帕尔季赞斯克[2][3],原名雅兰苏,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直辖城市。2002年时,有人口43,670人。
游击队城 | |||
---|---|---|---|
城市 | |||
市政大樓 | |||
| |||
游击队城 游击队城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位置 | |||
坐标:43°08′N 133°08′E | |||
國家 | 俄羅斯 | ||
邊疆區 | 濱海邊疆區 | ||
區 | 游擊隊市區 | ||
建立 | 1896年 | ||
城市地位 | 1932年 | ||
面积 | |||
• 总计 | 1,288.6 平方公里(497.5 平方英里) | ||
海拔 | 140 公尺(460 英尺) | ||
人口(2018年) | |||
• 總計 | 37,059人 | ||
• 密度 | 28.8人/平方公里(74.5人/平方英里) | ||
居民称谓 | партизанцы, партизанец | ||
时区 | 海參崴時間(UTC+10) | ||
692864 | |||
電話區號 | +7 42363 | ||
車輛號牌 | 25 | ||
行政區劃代碼 | 05 417 000 | ||
市政土地區劃代碼 | 05 717 000 001 | ||
紀念日 | 八月最後一個星期六 | ||
網站 | www |
该市为滨海边疆区的主要产煤中心。建有洗煤厂、火电厂及矿山机械修理厂等。有铁路支线从该城通往纳霍德卡。
历史
渤海国与辽朝在此设定理府,明朝在此设失里卫,[4]在清朝时被称为雅兰苏,简称“苏城”,[4]清末《瑷珲条约》之后成为沙俄领土。
1932年前称为苏昌矿山镇()。1932年至1972年称为苏昌()。1972年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名变更,改为现名。
参考资料
-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编). . .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168. 2017-05. ISBN 978-7-5087-5525-0. OCLC 1121629943. OL 28272719M. NLC 009152391.(简体中文)
- . .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919. 2009.
-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 (编). . .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819. 1981. NLC 000431648.
帕尔季赞斯克,俄语意为“游击队城”
- 谭其骧. 1996年再版.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2-10-01. ISBN 9787503118449.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