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興牛

源興牛臺灣話)為長年放牧於陽明山國家公園擎天崗之日本黑毛和牛但馬牛品系,現飼養於花蓮縣鳳林鎮兆豐農場。此一牛種為曾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成立之李登輝基金會所購得,計畫將以該牛種為基礎發展臺灣肉牛市場。

培育史

源興牛的起源可回溯至日治時期的1933年,當時日本方面將一批但馬牛以海運方式運抵基隆港,再將其飼養於今新北市萬里區的第三牧場,計畫用於在臺日人農業耕種及役用牛之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飼養這批牛的黃姓養牛戶從國民政府收購其中14頭,將其移往擎天崗放牧,至2016年止共計19頭[1][2][3]

2016年8月,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決定要在臺灣建立其專屬的肉牛品種,因此由李登輝基金會秘書長王燕軍負責此事。同年9月,王燕軍藉由歷史文獻得知這批牛種的存在,但不確定其品種為何;而後王燕軍親自到擎天崗探訪並找到其飼主進行交涉,最後成功購得;於是在同年10月將該批牛種移至花蓮縣鳳林鎮兆豐農場進行飼養[4]。其後,經日本和牛專家中村佐都志初步鑑定,該批牛種之特徵與日本但馬牛品系相近,因此決定進行基因與血液檢測。2017年,李登輝等人成立「源興居生技公司」團隊主導該批牛種之培育,並以李登輝的祖厝「源興居」命名為「源興牛」[5][4]

2018年,經過血液及基因檢測結果,發現該批牛種與日本見島牛有親源關係,並認定為「原原種但馬牛」,在長期近親繁殖下產生「基因純化」現象,保留了日本但馬牛的原始基因庫[6][1];研究結果於同年登上《日本畜產學會報》[7]。同年,源興牛品系開始實驗與乳牛雜交繁衍子代,並對該品系初步進行肉品檢測[8][9]。直至2020年,源興牛品系已繁衍至第三代,並向農委會提交新牛種申請[10][11][2]。2020年7月底李登輝過世之後,源興牛之培育工作交由劉泰英負責[12]

截至2021年7月,源興牛的第一子代牛隻數量已達到100頭,並預計在年底前產出第二子代40至50頭,共計約200頭[13]。8月23日,源興居生技與國立東華大學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共同發展該牛種[14]

特性

由於源興牛長年棲息在低緯度的臺灣,因此比起日本大多數和牛品種而言,更能適應其高溫潮濕的環境[9]

在食品運用方面,源興居生技公司曾在2021年上半年進行肉品盲測,發現其肉質比美牛更佳;除了牛肉之外,其牛乳品質也有一定水準,屬於肉乳兩用之品種[15]

參考文獻

  1. 蔡慧貞. . 上報. 2019-02-09 [202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2).
  2. . 臺灣畜產種原知識庫. 2019-05-02 [202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9).
  3. 洪玲玲. . 毅傳媒. 2020-07-30 [2020-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4. 蔡慧貞. . 上報. 2019-02-09 [202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3).
  5. 黃揚明. . 鏡週刊. 2019-02-06 [202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6. 栖來光. . nippon.com. 2018-10-19 [202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31).
  7. 李登輝王燕軍、中村佐都志、長嶺慶隆. . 日本畜産学会報. 2018, 89 (1): 7–11. doi:10.2508/chikusan.89.7 (日语).
  8. . 蘋果新聞網. 2020-08-01 [202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9. 何醒邦. . 壹週刊. 2018-05-18 [202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10. 花孟璟. . 自由時報. 2020-08-01.
  11. 呂中漁、陳顯坤、章明哲、溫嘉楷. . 公視. 2020-07-31 [202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12. 姚惠茹. . ETToday. 2020-07-31 [202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13. 陳儷方. . 農傳媒. 2021-07-30 [2021-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5).
  14. 花孟璟. . 自由時報. 2021-08-25 [2021-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7).
  15. 陳儷方. . 農傳媒. 2021-07-30 [2021-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5).

其他文獻

  • 劉泰英. . CTWant. 2019-06-03 [202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8).
  • 王淑瑛、陳雨馨. . 泛科學. 2020-08-04 [202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