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鐘

水鐘(water clock,clepsydra)泛指古代以水计时的器具;水鐘是一种时钟,通过调节液体流入(流入型)或流出(流出型)容器的流量来测量时间。

古波斯水鐘

漏壺

广州博物馆馆藏铜壶滴漏

漏壺為水鐘的一種,又稱銅壺滴漏銅水滴漏,因漏壶的箭上刻符号表示时间,又称漏刻;常用青銅為材料製作。 李約瑟推測漏壺可能從美索不達米亞傳入中國,時間可能早達公元前二世紀的周朝,最遲不會晚於公元前一世紀。劉勝墓中即有發現。 明史历一记载[1]

定時之術,壺漏為古法,輪鐘為新法,然不若求端於日星,晝則用日,夜則任用一星。皆以儀器測取經緯度數,推算得之。此定時法也。

——张廷玉,《明史·历一》

泄水型漏壺

最早的銅壺呈圓筒狀,近底部有一個漏嘴,壺蓋有小孔插著刻有度數的木箭或木尺。當壺水從漏嘴流出,木箭便會下降,從而指示出當時的時刻。漏箭共有一百刻,分昼夜。夏至通常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冬至则相反;春秋二分昼夜各五十刻。

受水型漏壺

西漢開始,泄水型漏壺逐步被受水型漏壺取代,其特色是浮在受水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

階梯式漏壺

到了元代,銅壺滴漏演變成階梯式漏壺。由元朝時的廣州冶鑄工人冼運行等人鑄造的壺分四層,由日天壺、夜天壺、平水壺、受水壺4壺配成。由上而下漸次縮小。最底的受水壺中豎一支銅尺,上面刻畫12時辰。水由最高的日天壺自上而下依次滴至底層的受水壺。壺中浮箭逐漸上升,指示時辰,每天誤差不大。原物現陳列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廣州博物館陳列的為複製品。

参考文献

  1. . 维基文库. [2023-06-19] (中文).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曆法典·漏刻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