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涅库克环形山
潘涅库克环形山(Pannekoek)是月球背面赤道区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代[1],其名称取自荷兰天文学家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社会革命家安东尼·潘涅库克(1887年—1958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潘涅库克环形山 | |
---|---|
月球轨道器1号拍摄的图像 | |
纬度 | 4.2°S |
经度 | 140.69°E |
直径 | 67.5公里 |
深度 | 2.8公里 |
月面座標 | 日出时220° |
命名来源 | 安东尼·潘涅库克 |
描述
该陨坑西北毗邻格拉泽纳普陨石坑;东南偏东靠近维尔耶夫陨石坑;南面与德林杰环形山相接壤 [2]。 该环形山的中心月面坐标为4.2°S 140.69°E,直径67.5公里[3]。 深度2.8公里[1]。
潘涅库克环形山外观呈多边形状,酷似一颗钻石,已明显损毁。它的东南壁部分重叠在卫星坑"德林杰 B"上,南侧壁几乎与周围地形融为一体,而北侧和西侧壁显示覆盖有一些小撞击坑。坑底东部和西北地表较为平坦,而南部区最为崎岖,靠近西南和东北内壁处分别坐落着一大一小二座醒目的陨石坑,中心点附近是一座低矮平缓的中央峰。此外,坑内其它地区上还散布有数座细小的陨坑。
卫星陨石坑
按惯例,最靠近潘涅库克环形山的卫星坑在月图上以字母标注在该坑中心点的旁边。
潘涅库克 | 纬度 | 经度 | 直径 |
---|---|---|---|
A | 0.9° S | 141.0° E | 28 公里 |
D | 2.6° S | 143.5° E | 28 公里 |
R | 5.4° S | 138.3° E | 71 公里 |
S | 4.4° S | 140.1° E | 18 公里 |
T | 4.1° S | 138.2° E | 25 公里 |
阿波罗11号拍摄的潘涅库克环形山的卫星坑照片:
- 潘涅库克 A
- 潘涅库克 D
- 潘涅库克 T
- 潘涅库克 T
参考文献
另请参阅
- Andersson, L. E.; Whitaker, E. A. . NASA RP-1097. 1982.
- Blue, Jennifer. . USGS. July 25, 2007 [2007-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Bussey, B.; Spudis, P.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978-0-521-81528-4.
- Cocks, Elijah E.; Cocks, Josiah C. . Tudor Publishers. 1995. ISBN 978-0-936389-27-1.
- McDowell, Jonathan. . Jonathan's Space Report. July 15, 2007 [2007-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Menzel, D. H.; Minnaert, M.; Levin, B.; Dollfus, A.; Bell, B. . Space Science Reviews. 1971, 12 (2): 136–186. Bibcode:1971SSRv...12..136M. doi:10.1007/BF00171763.
- Moore, Patrick. . Sterling Publishing Co. 2001. ISBN 978-0-304-35469-6.
- Price, Fred W.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ISBN 978-0-521-33500-3.
- Rükl, Antonín. . Kalmbach Books. 1990. ISBN 978-0-913135-17-4.
- Webb, Rev. T. W. 6th revised. Dover. 1962. ISBN 978-0-486-20917-3.
- Whitaker, Ewen A.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978-0-521-62248-6.
- Wlasuk, Peter T. . Springer. 2000. ISBN 978-1-85233-193-1.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