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大空襲
澎湖大空襲是指自1944年10月至1945年8月間(太平洋戰爭期間),盟軍戰機對隸屬日本的澎湖群島發動的一系列空襲行動[1][2],其中以1945年3月14日和4月4日兩次空襲馬公街(平民區,媽宮三甲),受損最為慘烈。[3][4][5][6]
澎湖大空襲 | |||||||
---|---|---|---|---|---|---|---|
太平洋戰爭的一部分 | |||||||
| |||||||
参战方 | |||||||
美國 | 大日本帝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喬治·肯尼 馬克·米契爾 |
片原常次郎 相馬信四郎 | ||||||
兵力 | |||||||
不詳 | 不詳 | ||||||
伤亡与损失 | |||||||
不詳 | 不詳 |
時代背景
明治34年(1901年),日本當局鑒於澎湖島位於台灣海峽的戰略地位,7月2日日本政府公告澎湖為「要塞地」,該年日本海軍在澎湖設立「要港部」,陸軍亦在此成立「澎湖要塞司令部」。[7]:128
昭和12年(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和日本展開第二次中日戰爭[8],8月15日全台灣進入戰時體制。昭和14年(1939年)6月,日軍以澎湖為作戰前進基地,從廣東汕頭進攻中國本土。[7]:128
昭和18年(1943年)起,太平洋戰爭戰況日益嚴峻,日本當局鑒於澎湖地瘠人多,戰時海上運糧不易,易有糧荒之虞,澎湖廳方廳長大田政作等開始勸導澎湖島居民往台灣本島疏散,並特派連絡專員駐紮臺南州布袋與高雄州兩處。[9]:78
早時,日本為建設海軍要港司令部,選址於馬公市測天島(小案山),不惜強制將測天島居民遷移到他處。1901年馬公要港部正式成立,設址於測天島海軍基地。大正8年(1929年),日本再次徵收對岸大案山一帶的土地,用於建造燃料槽。昭和16年(1941年)馬公要港部升格為馬公警備府、1943年警備府指揮中樞遷往高雄左營,原處降編為「馬公方面特別根據地隊」,簡稱「馬特根」,其基地腹地除包括無線電站、港口倉庫與油槽等附屬支援設施,也成為盟軍戰機進攻澎湖的主要戰略目標。[3]
昭和20年(1945年)3月14日馬公大空襲之後,澎湖各處機關均實施分散,除少數公務員(如廳長大田政作、顏其碩、鄭大洽)留守馬公之外,馬公街住民多往郊區避難,當時馬公街處處廢墟、罕有人煙,直到二戰結束後才逐漸恢復原貌。[9]:78
空襲列表
昭和19年(1944年)10月12日,台灣沖航空戰爆發,而航空戰在12至14日期間,美國海軍第38特遣艦隊派出各種艦載機轟炸台灣本島、澎湖各地,澎湖境內第一次空襲便在此一背景下發生,而在早在首次空襲前四日的10月8日,馬公街為防範的空襲,已提前做出疏散部分學童及日人眷屬的準備。[10]
昭和19年(1944年)10月12日空襲澎湖的任務,是由美國海軍第38.3特遣支隊(Task Force 38.3)的列星頓號航空母艦 (CV-16)、艾賽克斯號航艦(USS Essex CV-9)上的戰機所負責,參與戰鬥的機型包括:F6F地獄貓式戰鬥機(Hellcat)、SB2C地獄俯衝者二式轟炸機(Helldiver)、TBM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Avenger),從清晨到黃昏分別以機槍、無導引火箭、炸彈、空投魚雷等武器對澎湖測天島海軍基地、猪母水飛行場(位於今馬公市五德和山水[11])及周邊設施等,發起總共四波的攻勢。[10]
昭和20年(1945年)1月初,美軍為了發動仁牙音灣登陸作戰,第38特遣艦隊再度空襲台澎各地。同年1月中旬起,空襲台灣的主力由美國陸軍航空軍第5航空隊接手,並配合美國海軍陸基巡邏機執行的武裝偵巡任務,在台灣、澎湖各地進行轟炸,直到8月初才由美國陸軍航空軍第13航空隊輪替。[1][3]
昭和19至20年間(1944年-1945年),澎湖廳軍民合計人口約7.9萬,因澎湖當地建有測天島海軍基地、豬母水飛行場等軍事要地,遂成為盟軍轟炸對象。其中第5航空隊在戰爭最後期約200餘日內,拋擲在澎湖群島上的炸彈總計達1127噸。[5]
年度 | 日期 | 警報時間 | 空襲機型 | 空襲地點 | 受損紀錄 | 備註 |
---|---|---|---|---|---|---|
昭和19年
(1944年) |
10月12日 | 03:34 - 17:55 | TBM、SB2C、F6F | 馬公要港部 (馬特根[註 1]) |
|
顏其碩《陋巷雜草》紀錄:[9]:79
|
10月13日 | 05:55 - 17:55 | B-24 | 馬公街、馬公港港埠處 | |||
10月14日 | B-24[12] | 馬公要港部 | ||||
昭和20年
(1945年) |
1月3日 | F6F戰鬥機等 | 馬公要港部 |
|
敵方軍機被日軍擊墜一架、擊破三架 | |
1月4日 | 約9點 | 美軍艦攻機 |
|
|||
1月15日 | 10:10 - 11:50 | F6F戰鬥機等 | 馬公(投彈與掃射) |
|
||
2月18日 | 約11點 | 白沙庄吉貝嶼 |
|
罹難者包括日後的台灣省議員林聯登的養舅林水金。[註 2] | ||
3月2日 | 湖西庄良文港 (今龍門村) |
|
||||
3月11日 | 下午 | 馬公前寮鄉 | ||||
3月13日 | 下午 | 馬公要港部 |
|
|||
3月14日[3][4] | 11:07 - 16:30 | B-24、P-38 | 馬公要港部 馬公街 |
|||
4月3日 | 約5點 | |||||
4月4日[5][6] | 14:25後 | B-25J | 馬公街 |
|
| |
15點左右 | B-25J | 望安庄東吉嶼 |
|
|||
4月8日 | 雙頭掛鄉(興仁) 鎖管港鄉(鎖港) 烏崁鄉 豬母水機場(五德、山水) |
|
||||
4月16日 | 夜 | 一夜響起六次空襲警報 | ||||
4月28日 | 夜 | 馬公菜園鄉 | ||||
6月10日 | 下午 | 馬公嵵裡鄉 |
| |||
6 月13日 | 正午 | 馬公街 |
|
|||
6月15日 | 上午 | 湖西庄西溪、港底 |
|
|||
6月23日 | 約11點 | 西嶼庄小池角下寮 |
|
(小池角下寮) | ||
7月5日 | 夜間 | 西嶼庄東鼻頭 | 被投擲燒夷彈 | |||
7月9日 | 夜間 | 馬公街 |
|
被投擲燒夷彈 | ||
7月11日 | 上午 | 澎湖近海 |
|
澎湖-高雄交通船「江差丸」在高雄港被擊沉, 澎湖、高雄間的交通運輸自此中斷[7]:128 | ||
8月7日 | 西嶼庄外垵 |
|
澎湖最後一次空襲 |
澎湖空襲史料訛誤現象
根據廖英雁佐以第一手美軍史料考證,澎湖大空襲由於牽涉軍史背景,不少資料皆有所訛誤,舉凡如顏其碩《陋巷雜草》(1969年)、蔡平立《馬公市志》(1984年)、許雪姬《澎湖縣志.卷十五.大事記》(1991年)和澎湖縣文化局主編的《歲月印記.澎湖空襲憶往》(2009年)和《2010 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2010年),學者杜正宇、謝濟全的〈盟軍記載的二戰臺灣飛行場〉(2012年)皆無法倖免,上述書中所記述的若干機型、空襲日期和作戰方式,甚至近代學者進行的相關的口述歷史訪談,真正對照起美國軍方的第一手史料,皆出現明顯的考證失據狀況。[10][12]
參與澎湖空襲的機型 | ||
---|---|---|
未參與澎湖空襲的機型 |
|
「グラマン戦闘機」常見於台灣總督府紀錄,泛指Grumman公司生產的F6F地獄貓式戰鬥機。 後代的官方史料編纂者不慎誤將「グラマン戦闘機」和P-51野馬式戰鬥機連結在一起, 意外形塑了「P51格拉曼戰鬥機」這一架不存在的戰鬥機型。 |
3月14日空襲經歷
根據廖英雁2015年間,曾訪談經歷空襲生還者的紀錄:[4]
一名洪姓村民昭和四年(1929年)出生於西嶼鄉,1945年3月14日空襲那日他16歲,當時在馬公街的南日本造船所當雜役,記憶中那日天氣十分晴朗,空襲警報響起正逢中午,南日本造船所工人們必須放下工作,進行疏散,當時他和一名年紀相仿的黃姓少年拿著鐵製便當盒行動,打算去松島公園的公共防空壕躲避空襲,但因去的時間太晚,防空壕擠滿了人,只好另覓他處避難。洪姓村民當即表示因為東側的防空壕入口進不去,提議要往西側碰碰運氣,當時天空已有美國的軍機在盤旋,爆炸聲不絕於耳,而那名黃姓少年反而坐了下來,打開便當盒,對洪姓村民說:「欲死也著愛做飽鬼。汝先走,我等咧就來!」
洪姓村民猶豫片刻,仍舊和黃姓少年告別,隻身往防空壕西邊入口跑去,但當他快抵達西邊入口時,身後不但響起巨大的爆炸,還颳起一陣強大的風將他整個人吹走,原本手捧著的便當盒也不知所終,他不知道過了多久才回神,防空壕東側入口已經被炸得只剩下一個焦黑的大洞,馬公街許多房屋損毀,眼前的景色一片怵目驚心,而那名黃姓少年自然是沒有生還的可能。市區一片混亂,四處都是不絕於耳的哭號聲,民眾你推我擠,日本警察努力吹著哨子維持秩序。當時洪姓村民渾身是傷,六神無主,因為大多數人都要往鄉下疏散,只好隨著人群走出馬公街,傍晚時不巧在郊野迷路,幸好被一間草寮的主人收留,隔日從清晨走到下午,終於抵達白沙島的通樑,千辛萬苦才僱到船返回西嶼的家。
空襲生活
澎湖西嶼鄉小池角人士顏其碩(1900年-1977年),在空襲期間時任澎湖廳技手、留守馬公街,可謂親身經歷空襲歲月。[13]民國58年(1969年),顏其碩在七十歲之齡自費出版《陋巷雜草》,書中記述不少關於昭和20年(1945年)澎湖空襲的生活回憶和文獻,列述如下[9]:
衍生作品
毒彈汝亦太無情,北極神宮一聲平。 今日我來觀實跡,傷心老眼淚盈盈。 |
注釋
- 即「馬公方面特別根據地隊」,又稱「測天島海軍基地」,位於今馬公市案山里。
- 林水金是林聯登外祖父母林月、林洪惜收養來的契子,母親林綉美的乾弟;林聯登父親姓陳,但自幼從母姓,故與(養)舅舅林水金同姓。
- 東甲北極殿在空襲過後,一躍變成戰後馬公香火最鼎盛的廟宇,當時甚至流傳「馬公街轟炸之際,乃是因「上帝公」顯靈,吸引砲彈轟炸「東甲宮」,才沒有波及到更多民宅和百姓性命遭殃」的說法。
參考資料
- 甘, 記豪. . 台北市: 前衛. 2015. ISBN 9789578017740 (中文(臺灣)).
- 張, 維斌. . 台北市: 前衛. 2015. ISBN 9789578017573 (中文(臺灣)).
- 廖, 英雁. . 鳴人堂.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中文(臺灣)).
- 廖, 英雁. . 鳴人堂.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3) (中文(臺灣)).
- 廖, 英雁. . 鳴人堂.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中文(臺灣)).
- 廖, 英雁. . 鳴人堂.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中文(臺灣)).
- 陳, 英俊; 高, 啟進; 林, 文鎮; 郭, 金龍. . 澎湖縣: 澎湖縣文化局. 2010. ISBN 9789860262797 (中文(臺灣)).
- 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重探抗戰史」(Revisiting the 2nd Sino-Japanese War)跨國研究團隊. . 台北市: 聯經. 2015 [2020-05-09]. ISBN 978957084583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6) (中文(臺灣)).
- 顏, 其碩. . 澎湖縣: 顏其碩. 1969 (中文(臺灣)).
- 廖, 英雁. . 鳴人堂. 2020-07-02 [202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中文(臺灣)).
- 吳, 令丞.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中文(臺灣)).
- 廖, 英雁. . 鳴人堂. 2020-07-02 [202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5) (中文(臺灣)).
- 許, 雪姬.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7) (中文(臺灣)).
- Bix, Herbert P. . 林添貴(翻譯). 新北市: 遠足文化. 2017: 551–568 [2000]. ISBN 9789869392167 (中文(臺灣)).
- 高, 啟進. . 澎湖縣: 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1999. ISBN 9570242264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