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內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灣內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灣內庄」,隸屬於大槺榔西堡。該庄北與番婆庄為鄰,東北邊一小段與溪北庄為界,東與溪南庄、田尾庄、新埤庄為鄰,南邊東段為東勢藔庄,南邊中西段及西邊中南段為蒜頭庄,西邊北段為雙涵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設置二十廳,該庄隸屬於嘉義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庄隸屬不變。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灣內」大字,隸屬於臺南州東石郡六腳庄[2]。
宗教
交通
省道台37線即「高鐵橋下嘉義段道路」,是新港埤頭至鹿草後寮的幹道,大致以縱向經過灣內地區東北端,向北可前往大客、潭子墘、埤頭並止於縣道164號(縣道159號共線路段)路口,向南可前往田尾、高鐵嘉義站(太保)、茄苳腳、後寮並止於縣道167號路口。
學校
參考文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