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作用
火山作用(英語:,也可拼寫為Vulcanism,或是volcanicity)是熔融岩石(岩漿)噴發到地球,或固體行星或是衛星表面的現象,其中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氣體通過表面稱為裂口的地方噴發。[1] 這種作用包括所有由星體的地殼或地幔內部的岩漿上升,穿過地殼,並在地表形成火山岩的現象。岩漿抵達地面後,會凝固,形成噴出式的地貌。[2]
火山活動
來自地幔或是更低地殼的岩漿,通過地殼上升到地表。當岩漿到達地表時,其表現將取決於熔岩的粘度。粘性(厚重)岩漿會產生噴發性的火山,而非粘性(流淌的)岩漿會產生溢流式噴發,會有大量熔岩流向地表。
在某些情況下,上升的岩漿會在還沒到達地表時就會冷卻和凝固。冷卻和凝固的火成岩在地殼內結晶,形成侵入火成岩。當岩漿冷卻結晶時,其中的化學物會與岩漿主體分離(通過稱為分離結晶的過程),剩下較少的化學物在岩漿緩慢凝固時發生演化。新的原始岩漿注入可再激活有更多含有演化化學物的岩漿生成,成為粘稠的岩漿,最後會導致噴發。
火山作用不同面向
火山
所謂火山,是岩漿抵達地球表面的地方,火山類型取決於噴發的位置和岩漿的稠度。
岩石形成
岩漿冷卻後,會凝固而形成岩石。不同的岩漿化學成分和冷卻速度會形成不同的岩石。岩漿到達地表後成為熔岩,然後迅速冷卻,產生具有小晶體的岩石(例如玄武岩)。有些岩漿因為冷卻極快而形成火山玻璃(不含晶體的岩石,例如黑曜岩)。一些被困在地表之下的薄型侵入岩漿,比暴露於地表的岩漿冷卻得更慢,形成具有中等晶體的岩石。大量被困在地表之下的岩漿,冷卻最慢,形成的岩石具有較大的晶體(例如花崗岩和輝長岩。
既有岩石與岩漿接觸後,會被熔化而同化成岩漿,而與岩漿相鄰的其他岩石可能會受到熱量和逸出或外循環熱液系統的影響,而發生接觸變質作用或交代作用。
其他星體的火山作用
火山作用不僅在地球發生,而且被認為會發生於任何具有固體地殼和流體地幔的星體上。在歷史上任何時點曾發生過火山活動的星體上,應該都可找到火山作用的證據。在太陽系的某些星體確實可清楚觀察到火山,例如在火星等星體上的山體形狀顯然是古老火山(最著名的是奧林帕斯山),但在木衛一上觀察到的則是實際持續的噴發。科學家們在2014年發現在月球上有70條熔岩流,是在過去1億年內所形成。[6]
參考文獻
- (PDF). The Lunar and Planetary Institu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Public Outreach: 4. 2006 [2012-10-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8-01).
- Leong, Goh Cheng.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10-27: 20 [2022-04-07]. ISBN 978-0-19-562816-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英语).
- Watson, John; Watson, Kathie. .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January 7, 1998 [May 9,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26, 2009).
- Nemzer, J. . [2012-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1).
- Robock, Alan (2000). "Volcanic eruptions and climate". Reviews of geophysics 38 (2): 191-219. doi:10.1029/1998RG000054
- . sciencemag.org. 12 October 2014 [6 May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