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市口西街
简介
灯市口西街位于东城区西部,地处东华门街道办事处辖区,为东西走向,东起王府井大街,西到东黄城根南街,南侧和北官场胡同相通,北侧和康健胡同、丰富胡同、富强胡同相通。灯市口西街全长345米,宽16米,车行道宽度为6米,路面铺有沥青。[1][2]
灯市口西街,明朝隶属保大坊,称为“奶子府”。据说,灯市口西街内路北原有一座府第,为明熹宗赐封其乳母客氏的府第,故该街称为“奶子府”。另一种说法称,根据明朝旧制,宫内的乳母都在该府居住,所以称为“奶子府”。清朝,该街隶属镶白旗,清朝乾隆时期称“奶子府胡同”,宣统时期称“迺兹府”。中华民国时期沿称。1965年北京市整顿地名时,将如意胡同并入,改称为“灯市口西街”。文化大革命中,该街一度改称“人民路八条”,后来恢复原名“灯市口西街”。如今,灯市口西街内设有芳园宾馆、东华门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其他多为居民住宅。灯市口西街两侧种有国槐。[1][2]
灯市口西街路北有清朝的惠亲王府,现存残余建筑的门牌号为富强胡同3号。该府的原址是弘昇贝勒府。始王绵愉是清仁宗的第五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晋封亲王。咸丰年间,他获授“奉命大将军”,与僧格林沁督办防剿,阻挡太平天国北伐军。他还提出铸铁钱以辅助大钱。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他又和僧格林沁会办防务。同治三年 (1864年)卒,谥为“端”。他的第五子奕詳袭郡王爵,后来加亲王衔,光绪十二年(1886年)卒,谥为“敬”。他的长子載潤继袭贝勒,直至清朝灭亡。如今,此府的正门以及后部都已被拆除改建为楼房,正殿、后寝仍存,其他建筑已大多被改建,此府现为机关宿舍。[3][4]
罗隆基在北京的住所位于乃兹府胡同12号院,即如今的灯市口西街上。[5]1946年初,女记者浦熙修采访罗隆基,后来二人相爱并同居至1956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浦熙修重新从事新闻事业,《文汇报》再次复刊,浦熙修由中国共产党党员钦本立推荐,出任《文汇报》驻北京办事处记者,后来升任该处主任。当时,浦熙修居住在金鱼胡同。《文汇报》老总徐铸成以报社名义拨款,在灯市口西口购买房屋,设立了《文汇报》驻北京办事处,浦熙修便在此办公。如今该办事处已无任何遗迹存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