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背隼
灰背隼(学名:),又名灰鹞子、朵子、鸽鹰,为隼科隼属的鸟类。一般生活于北半球有树的草原以及沿海的沙丘和悬崖。灰背隼在全北區繁殖,一些地方的灰背隼會飛到亞熱帶或熱帶北部地區過冬。
灰背隼 | |
---|---|
雄性F. c. richardsoni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
科: | 隼科 Falconidae |
属: | 隼属 Falco |
种: | 灰背隼 F. columbarius |
二名法 | |
Falco columbarius | |
夏季棲息地 全年棲息地 過冬區 | |
異名 | |
Aesalon columbarius (Linnaeus, 1758) |
保护
-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二级
亚种
- 欧亚
- ( Tunstall, 1771)(可能是独立物种Falco aeasalon)。原产於欧亚大陆北部,包括从不列颠群岛,穿过斯堪的纳维亚,至西伯利亚的地区。大不列顛島北部种群与subaesalon亚种有基因流。不列颠群岛种群为留鸟,其余为候鸟。
- 灰背隼普通亚种(学名: (Clark, 1907))。原产於西伯利亚葉尼塞河至科雷馬河间,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内蒙古、东北、河北、向西到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候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韩国釜山。[3]
- 灰背隼新疆亚种(学名: Bangs, 1913)。原产於哈萨克斯坦东部山脉和周围地区,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青海等地,候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新疆。[4]
- 灰背隼太平洋亚种(学名: (Stegmann, 1929))。原产於俄罗斯遠東聯邦管區至库页岛,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内蒙古、河北、福建等地,候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东西伯利亚。[5]
- 灰背隼西藏亚种(学名: (Sushkin, 1900))。原产於咸海至阿尔泰山脉的沙地,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等地,候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吉尔吉斯草原西部。[6]
- ( C.L. Brehm, 1827)。原产於冰岛和法罗群岛,留鸟。法罗群岛种群与aesalon有部分基因流。
- 美洲
参考文献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